成化危局:大明掌灯人朱见深
繁体版

第118章 皇后的礼物送给万贞儿

    按照礼部的安排,明天是先皇梓宫赴葬山陵的日子。

    朱见深身着衰服,在先皇灵前行礼告辞。

    第二天一大早,先皇梓宫发引,由德王亲自护送,向裕陵进发。

    望着远去的送行队伍,朱见深心里憋着劲儿,待先皇梓宫赴葬山陵后,他就要放开手脚来干,重塑大明河山。

    这天,朱见深按例来给皇太后请安,慈懿皇太后钱太后也在这边,二人正围着桌子喝茶聊天。

    “给慈懿太后请安,给皇太后请安。”

    先皇梓宫在时,两宫太后不方便随意走动,今天二人的心情稍微舒畅一些。皇上的生母周太后笑着说:“我儿快过来,让娘看看。”

    朱见深走近了几步,说:“慈懿皇太后,朕刚去你宫里请安,说是你在这边,朕就赶过来了。”

    慈懿皇太后很客气,说:“皇上心意到就行,请安这些虚礼,往后每月来一次就行。”

    朱见深也坐下来,说:“礼数就是礼数,不能少。朕不能天天陪着二位太后聊天解闷儿,请安问安再少,就不像话了。”

    钱太后说:“皇上要说礼数,当下就有个礼数。”

    “太后请讲。”

    钱太后说:“我朝后宫诸事,由皇后执掌。这先皇一去,我和妹妹都已是太后身份,再管后宫,于礼不合。”

    周太后接过话,说:“姐姐说得对,皇上这婚事,要尽早。早日册封了皇后,后宫诸事都交给皇后去管,我和姐姐也想享几天清福。”

    一听是说大婚的事,朱见深就急了。“二位太后,大婚之事,还不急。当下,还是……”

    周太后对亲儿子可不会客气,“怎么,你还想找借口?先皇都上山归陵了,你还有什么借口?普通百姓家里,都赶着结婚,传宗接代,你堂堂一国之君,更要抓紧。”

    “朕还有事……二位太后,你们先聊着。”朱见深起身想逃。

    周太后站起来,大声说:“站住!”周太后站在皇上身边,说:“要不是先皇病重,这大婚早都成礼了。先皇为你选的秀女,都在宫里养着。礼部的程序,也都准备好了。皇上是万民之主,要结婚生子,要繁衍龙脉!只有结了婚,有了皇子,才更能体会为人父母的责任,做一个好皇帝,让天下百姓饥不缺食,寒不少衣!”

    朱见深是个大孝子,对母亲的话,不敢公然违抗,就说:“大婚之事,既然父皇在时都已安排,那就请二位太后为朕操持。但朕既已是皇上,就要自己选。”

    两宫太后喜笑颜开,终于把皇上说通。周太后说:“这当然可以!先皇给你预备了十二个秀女,你好好挑!”

    “谢太后。那朕……回去了。”

    “忙去吧。这些事,有我姐妹二人给你张罗。”

    朱见深不是不想结婚,而是另有打算。朱见深今天没有紧要政务,早早就寝,万贞儿侍奉他宽衣。

    朱见深突然问万贞儿:“贞儿,朕当皇上,你高兴吗?”

    万贞儿一边为皇上宽衣一边说:“我当然高兴啊,皇上将来必定是一代英主!”

    “那这皇上,朕都当了几个月了,也不见你给朕贺喜啊?”

    “贺喜?皇上要我怎么给您贺喜?像文武百官那样,喊万岁吗?”

    “你如果给朕贺喜,朕就送你一样礼物!”

    万贞儿不知道皇上在捣什么鬼,就说:“那就看皇上给什么礼物了?”

    朱见深从背后一把抱住万贞儿,“朕,要把皇后给你当!”

    万贞儿又惊又喜,既不敢接受,也不敢拒绝,总之,面对皇上的“唐突”,不敢动!

    “皇上,你放开我……我给你打洗脸水去。”

    朱见深仍然紧紧抱住万贞儿,说:“贞儿,你不愿意吗?”

    万贞儿娇羞起来,“奴婢愿意伺候皇上一辈子。”

    “贞儿,朕现在是皇上,朕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朕说什么就是什么!朕不愿意让你永远做一个侍女,你要做朕的皇后!十年前,朕就想好了!”

    万贞儿终于清醒过来,从朱见深怀中挣脱,转过身说:“皇上,万万不可。奴婢身份卑贱,不敢有非分之想……”

    “非分之想?现在有非分之想的是朕!”朱见深一把抱起万贞儿,俯下身去。

    万贞儿不知道是在等这一天,还是在等皇上一句话,还在等皇上这个人……如果做一辈子宫女呢?她不再挣扎,她不想和其他宫女一样,老了,就没用了。

    朱见深行过雨露后,靠在万贞儿怀里,说:“贞儿,你等着,朕要册封你为皇后,你给朕生十个、二十个皇子。”

    万贞儿没说话,但她知道,从今天起,她不会慢慢老去了!

    司礼监牛玉奉两宫太后旨意,领着十二位淑女去觐见钱太后和周太后。

    钱太后和周太后高高坐了,牛玉站在一侧,十二位淑女在下面垂手低头,一字排开。

    牛玉站到中间,说:“来啊,给两宫太后行礼。”

    “奴婢参见慈懿皇太后、皇太后,慈懿皇太后、皇太后万福安康!”

    这十二个淑女,已把宫里的礼仪尽数学习,举止行为,规范得体。

    钱太后和周太后都很高兴。周太后说:“牛玉,让她们都站好,都抬起头来,让我们好好看看。”

    “太后的旨意,都听见了吧?起身,站好,抬头!”

    “是!”

    钱太后打量了一番说:“妹妹,我看这十二个姑娘啊,个个水灵可人,端庄得体,单看容貌,真是难分伯仲。”

    周太后说:“姐姐说的是,就看她们谁有福分了!”

    钱太后问牛玉:“牛玉,你伺候先皇时,可记得先皇曾中意哪个为后、哪个为妃啊?”

    牛玉很谨慎,说:“回太后,奴才糊涂,不灵醒了,也不记得先皇说过何人为后,何人为妃……”

    周太后又打量了一番,自言自语说:“我记得先皇曾对吴氏、王氏、柏氏三位淑女,加以青眼。”

    钱太后说:“那就让吴氏、王氏、柏氏三位淑女往前一步,我们再仔细瞧瞧。”

    “太后有旨,吴氏、王氏、柏氏三位淑女上前一步。”

    三个淑女从队列里往前走了一小步。

    还是太远,看不真切,周太后说:“叫上前来,再靠近些!”

    “太后有旨,吴氏、王氏、柏氏三位淑女上前行礼。”

    吴氏、王氏、柏氏踩着小碎步,一直走到台阶前才停住,一起给两宫太后行礼。礼毕,太监牛玉又示意她们转一圈儿,三位淑女转了一圈儿,体态也很优雅。

    牛玉又说:“东起,自报家门吧。”

    “奴婢柏氏。”

    “奴婢吴氏。”

    “奴婢王氏。”

    都是口齿清楚、声如润玉。

    两宫太后非常满意,心里也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