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危局:大明掌灯人朱见深
繁体版

第75章 锦衣卫要把老大办了

    牛玉到刑部给陆瑜传旨。

    “皇上口谕!刑部尚书陆瑜接旨!”

    “臣,陆瑜,接旨!”

    “皇上说:陆瑜,任何人不准会见门达!门达要是死在刑部大牢,朕先治你的罪!”

    “臣,遵旨!”

    “陆部堂,请起!”

    陆瑜起身,拱手,客气地说:“牛公公辛苦,请到后堂用茶。”

    牛玉说:“也好,这会儿有点闲功夫。你们在这儿候着!”

    陆瑜和牛玉在后厅私聊,陆瑜问:“本部有一事不明,请教公公。”

    牛玉说:“你有什么不明呢,咱家也解答不了。这门达虽然罪该万死,但皇上现在还不想让他死,可想让他死的人,海了去!这人关在你刑部大牢,你要是看不住,死在你刑部,追究你陆瑜的责任倒罢了!可人,到底怎么死的,你陆瑜能说明白?”

    陆瑜这才听出音儿来,门达不死,很多人睡不着。皇上特意给他传旨,提醒他不要跟着别人犯糊涂,也不要被别人下了黑手,到头来他背黑锅。“感谢公公点拨!”

    “点拨什么?咱家可是什么都没说……”

    “是是是,公公请用茶。”

    “嗯……茶不错!”

    有了牛玉的提醒,陆瑜亲自到刑部大牢,给门达关了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单间,把看守的人,全部换了。还派了自己的一个心腹,带人日夜看护。“任何人,都不能见门达!只要能让门达活着离开刑部,你我就谢天谢地!”

    “部堂,怎么,门达还能活?”

    “这咱管不了!但门达不能死在刑部!”

    “部堂,你意思有人要……”

    “住嘴!万一呢……”

    果不其然,先是有在押的犯人,打听门达关在哪里,但没人知道。再是有人冒充门达老家的亲人、旧时的下属,来看门达最后一眼,这些人连刑部的门都进不去。

    皇上用了于谦的十团营法,又放了石亨的家人,接着又把曹吉祥的家属也放了!几个科道言官上奏,请皇上把被门达构陷的官员复职,也全部被复职。

    皇上这操作,让李贤看不懂,皇上到底是占于谦,还是占英宗皇帝?占于谦吧,也没必要对石亨、曹吉祥仁慈;占亲爹吧,干嘛要用十团营法?你要说皇上不听忠言,他又把遭门达诬陷的官员复职!

    李贤还是想再等等,要准确判断皇上对“夺门功臣”的态度,“夺门功臣”不清理干净,于谦绝无昭雪可能。

    今天是为英宗皇帝皇后钱皇后,皇上生母周贵妃上尊号的日子。这也是继先皇大丧以来,稍微喜庆一点的大型典礼,气氛相对比较宽松。

    按照礼部的设定,钱皇后的宝座,高大且居中,周贵妃的宝座,稍小居左。二人同时,接受百官朝贺。钱皇后命人,把自己的宝座往侧面移了一些,把周贵妃的宝座也移到正中间来。周贵妃小声说:“姐姐,这不合礼数,妹妹可承受不起?”

    钱皇后说:“什么礼数啊?你我情同亲姐妹,何必分个高低,我是皇太后,你也是皇太后,同受百官之礼。有何不可!走,和我坐一起!”

    周贵妃说:“那妹妹,谨遵慈懿皇太后懿旨!”

    钱皇后挽着周贵妃,假装责怪说:“这就是坏了礼数,这还没行礼呢,可不敢乱说……”周贵妃笑着说:“姐姐教训的对!”二人在各自的座位上坐定,礼官就开始掌礼唱赞。

    礼毕,钱皇后被尊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被尊为皇太后。虽然以慈懿皇太后钱氏为尊,但今天这阵势,开了“两宫并尊”的头。

    大行皇帝上了庙号,先皇后宫有了尊号,就意味着尊卑秩序重新划定,要建立以朱见深为至高无上的新秩序!

    赏!所有王室,都有赏!

    赏!所有勋臣武将,在籍军士,都有赏!

    升!有的人升半级,有的人加荣誉虚衔,有的加领双份工资。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升、能加!要看官员的资历,及皇帝的个人意愿!圣旨早在给大行皇帝上庙号时,就一并拟好了。中间闹出王伦、门达的事,牛玉要重新整理一下,名单上有变化。

    “皇上,这恩旨,您可能要稍微调整一下。”

    “怎么?都是循例,调整什么?”

    “皇上,您看,这钱溥钱学士……”

    恩旨上面,确实如王伦所说,钱溥、李泰、万安、刘珝各升一级。一说到这个事,朱见深就来气,本来是带东宫的师傅们共创辉煌,现在刚开局,就折了一号钱溥。

    朱见深淡淡的说:“他已降职,将调外任,除名吧。”

    “是!”

    “皇上,还有李泰……”

    朱见深不耐烦,问:“李泰又怎么了?”

    “皇上,您可能还不知道,李学士前些日子病重,昨个已经病故了。”

    “这……这怎么不来报朕?朕怎么不知道?”折了一个钱溥,又死一个李泰,朱见深当然生气。

    “皇上,李学士品级还不够,报丧仅到吏部。吏部,应该还没来得及上报。奴才也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天妒英才,实为可惜……”

    “哎……传旨,追赠李泰为大学士、工部尚书,令礼部派人致祭!”

    “皇上,这……”

    “怎么?有问题?”

    “没有。”

    “去传旨吧!”

    “是。”

    牛玉到礼部传旨,礼部尚书姚夔接旨。牛玉不是传口谕,而是手持盖有玉玺的锦帛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侍讲李泰,英年早卒,朕念其奉读进讲之功,特追赠李泰为大学士、工部尚书。特命礼部派人致祭!钦此!”

    跪在地上的姚夔都懵了,给一个六品侍讲追赠这么大的官,还让礼部派人去祭。牛玉念完,姚夔抬头,拱手说:“牛公公,这旨意,礼部不敢接啊!”

    牛玉知道姚夔怎么回事,就打圆场说:“姚部堂,怎么就不敢接?皇上旨意说得明明白白的,你听不明白?还是不认识这上面的字儿?照旨办理就行。”

    “牛公公,这不合旧制!我朝从无此等先例,礼部不敢接旨!”姚夔跪地不起。

    牛玉问:“那这旨意,你礼部是不接了?”

    姚夔说:“要接也行,臣接了圣旨,找皇上说理去!臣既然是礼部尚书,不能自坏规矩!”姚夔起身,准备拿上牛玉手中的圣旨,去面见皇上。

    牛玉一侧身,径自走进去,把圣旨恭恭敬敬地放在礼部大堂的桌子上。

    “我说姚大人,您就是个老顽固!您此刻要是去给皇上说理,皇上找谁说理去?忤了皇上的旨意,小心你头上乌纱不保!”

    “牛公公,我要是照旨办理,那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我礼部不识礼数?”

    “得!那圣旨放在哪,你别动。我把你的意思带回去,皇上要是追回前旨,就算你接了旨,你也不算忤旨。皇上要是不改,咱家还是劝你照旨办理。你要是亲自去,万一龙颜大怒,岂不是当场就……”

    “那就请公公加以规劝,我静候公公回话。”

    “那你等着,我这就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