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危局:大明掌灯人朱见深
繁体版

第44章 夏时为周贵妃操盘

    “放肆!孙继宗,你好大胆!”孙继宗真是个老实人,敢揭先皇朱祁镇的丑事。

    “臣死罪!”

    朱见深气得来回踱步,问:“刘永诚,你是监军,你说说,怎么回事?”

    “皇上,臣奉旨监军,京军各项行动,历来都有旨意、公文,征调、操练,都有成法。即便是修运河,修皇陵,也都有明旨。”

    “一派托词!京军如此境地,监军失察!”

    “臣请皇上圣断,京军如此,乃是平成日久,乏于战阵,非臣等一人之力所能,也非臣等一时之错所铸。臣无能,请皇上降罪!”

    “罪罪罪,你们给朕干的好事!即刻传兵部尚书马昂来!”

    孙继宗和刘永诚跪在地上,头不敢抬,也不敢再说话。

    “臣马昂参见皇上!”

    “马昂,你可认得此二人。”

    “回皇上,臣认得。”

    “认得!认得就好。朕前日命你们拣选五万京军,朕要的人呢?”

    马昂已明白皇上的意思,“皇上要拣选五万之数广西剿匪,会昌候按名册拣选即可。兵部会推将领,已经上报。”马昂说的明白,这事和我没关系,兵部只管推举将领。

    “好!很好!京军在册十六万人,缺员至十二万人,占额两万人,再选出五万人……留下五万老弱病残护卫京师?这就是你们兵部的部署?”

    “皇上恕罪!兵部不掌京军籍册……京军实际人数,臣不得知。”

    “可以啊,他们两个请辞!你兵部尚书来个推辞!朕问你,京军缺员占役,你兵部就一无所知?”

    “回皇上,臣知晓!”

    “既然知晓,为何不奏?”

    “先皇在时,臣已多次上奏。前日,臣的奏章,也说了此事。请皇上明断。”

    朱见深很生气,“拿兵部的奏章来!”王伦翻出兵部的奏章,递给皇上。朱见深打开,快速浏览一遍,果然如马昂所说,兵部陈述了京军的种种弊病,缺员、占役、占饷、冒名、乏于操练、甲仗失修、建制失灵……诸如此类。朱见深狠狠地把奏章拍在桌子上,久久不语。

    “你们三人,俱罚俸三月。限期十日,拿出整顿京军的方案来。广西剿匪之事,重新议定!”

    “臣等领旨。”

    朱见深静静地坐在椅子上,老爹竟然给他留下这么个烂摊子。幸亏孙继宗这个老实人说了实话,不然真把五万京军精华派到广西,后果不堪设想。朱见深又拿起兵部的奏章仔细地看,他责怪自己,明明已有上奏,自己走马观花,险些酿成大错。实际则是,这些文官都有臭毛病,写奏章,大事避实就虚,小事絮絮叨叨,再把大事掺杂小事上报。如果皇帝不加以甄别,内阁票拟虚与委蛇,司礼监不加干涉,很多事情都会蒙混过关。最后的结果,就像马昂这样,“这事,臣汇报过……这事,皇上批了已阅……这事,有明旨……”

    而在王伦看来,前有韩雍被举荐,后有这三人闹出乱子,这帮子老东西着实不行,是该挪挪位儿了。

    孙继宗、刘永诚和马昂三人领了旨意,路上就商量接下来怎么搞,拖延之计,肯定不能再用。

    马昂说:“今天算是捅了天窗!你我三人走大运,仅罚俸三月。京军之积弊,我等发广西充军都不为过!”

    孙继宗说:“可不是嘛!这一遭,我啊,比夺门时都害怕!夺门,祸不及国。这京军烂了,是亡国之祸啊。”

    刘永诚说:“会昌候,咱家看你平时挺怂,装糊涂,真遇到事儿,思路还挺清晰,刚柔并济,皇上都被你装进去。”

    孙继宗傲娇地说:“刘公公,你这叫什么话?什么叫把皇上装进去?你没见我,磕头像捣蒜……我要是不说出其中利害,你我脑袋都得搬家!”

    “得得,您老睿智!皇上限定十日拿出整顿京军的方案,咱家可没谱。你来,你来!”

    “可别!磕头我会,整顿的方案,我可憋不出来……”孙继宗和刘永诚二人望着马昂,意思方案由马昂来出。马昂说:“看我干嘛?这么大的事,我也没谱。还是请李阁老他们,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

    三人顷刻会意,决定把事情放大,集体决策,从而缩小个人风险。“走,现在就去内阁。”“走!”

    一到内阁,孙继宗就开始表演,“李阁老,救我!你要是不救我,我只能……自尽谢罪了!”

    李贤和孙继宗私交很好,一文一武,率领百官,共事多年。李贤说:“那你早些自尽,墓志铭,我亲自为你撰写。”

    孙继宗假装抹着泪说:“阁老啊,此刻救我,墓志铭还能好听些。此刻不救我,墓志铭,将是遗臭万年。”李贤看着同行的刘永诚和马昂,问:“怎么回事?会昌候演得是哪出戏?”

    刘永诚示意马昂来讲,马昂说:“阁老,方才我三人,捅了天大的篓子!皇上要的五万精兵,臣等是……明知不可为啊……”

    孙继宗接着说:“对对对,我也是这个意思!皇上初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但罚了我们三个月俸禄,还限定我们十日内,拿出整顿京军的方案来。阁老,您老要是不救我们,十天后,我们就只能跪在午门外求死了。”

    李贤淡淡地说:“该来的,终究会来!”马昂一听,也摇头叹气。孙继宗问:“阁老,此话怎讲?”

    李贤说:“京军积弊,莫说是你们三人,恐怕满朝文武,人人皆知!此番皇上意欲广西用兵,这天大的弊政,得以摆上桌面儿。于国之计,好事!”

    孙继宗说:“阁老,听你这话,你是早有谋划!那正好,这整顿方案,就你们内阁、兵部来操作。临了,我和刘公公第一个署名。如果皇上不满意,我和刘公公前面顶着。”刘永诚也说:“可以可以,我和会昌候共进退,我俩在前面顶雷!”

    李贤说:“那就三日后,兵部,侍郎以上;各都督府,都督佥事以上,都到后军都督府,议定此事。刘公公,你那边,怎么定?”

    刘永诚虽然是京军监军,此番也奉旨,但他是内官。刘永诚说:“就劳烦各位,费费脑子。咱家年老昏聩,手下也没有得力的人。明天,我一定到,署名画押,我都行。”刘永诚说得很明白,你们只管商量,太监我一个都不派,而且我还和你们站一边,方案,我一定签字。

    “那就这么定了!各督军府,请会昌候去知会。兵部,马大人去知会。内阁,我自会带人过去。大家先各自想一想,会商时,集思广益。”

    “好好好!太好了……”孙继宗仿佛找到了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