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龙局
繁体版

第九章 合理的说法

    大伯有些不甘的问到:“小风,这样一来,害墩子的人还能找得到吗?”尹南风幽幽的说道:“这正是我要跟大伯说的,这人知道墩子的生辰八字,还知道墩子爷爷奶奶的墓地所在,十有八九是熟人,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其身上一定会沾染因果,现在这邪煞被破,这人必定遭受反噬,这两天大伯你要多留意身边的人有没有突发怪病或者躲起来不露面的,如果有,那就要注意了。”大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经尹南风这么一说,他心里也有了一些计较。回过神来,大伯又想起尹南风刚才说迁坟的事,便又问:“小风,你刚才说迁坟是怎么回事?”尹南风回道:“墩子爷爷奶奶的坟经此一劫,地气已泄大半,加上这做恶的人把女人经血埋进了墓里,这处墓地沾染了污秽之气,风水已经破了,不迁坟的话许家后人很快就会出问题。”大伯此时已经出离愤怒,咬着牙一字一句的说到:“要是被我抓到这个人,我必定让他后悔被生出来!”

    此时,手机铃声响起,把正认真听尹南风说话的几人都吓了一跳。大伯拿起电话,是墩子老爸打来的,接通听了几句,大伯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挂断电话,大伯一把扯住尹南风的手,大笑着说:“小风,墩子已经醒过来了,医院那边说除了还有点虚弱,其他一切正常,这次墩子的命能救回来全靠了你,墩子能有你这个朋友,大伯替他开心,大伯谢谢你!”说完竟要给尹南风鞠躬,尹南风吓得赶紧躲到一边,伸手扶住大伯:“大伯,你这是干什么啊!我和墩子从小一起长大,早像亲兄弟一样,做这些都是应该的,怎么能说到“谢”字呢!”大伯拍着尹南风的肩膀,大声的说了几个“好!”,又看向大魁三人说:“今天你们三位也辛苦了,不过还要再辛苦一下,这两天公司里自我以下,有什么人生病或者请假的,你们留意一下,有什么不正常的第一时间告诉我,回头事了,给你们放几天长假,另外,今天的事不要外传!”大魁三人点了一下头,表示明白了。把尹南风送回家后,大伯又忙着处理迁坟的事去了,这事不是他一个人能做主的,虽然自己是老大,但也要和几个兄弟商量一下,再说还得找个看阴宅风水的大师,把尹南风从这件事里摘出来。

    回到家已经快凌晨,爸妈姐姐都没睡,看到他没什么事,倒也没多问,一家人各自回房睡觉。尹南风躺在床上却睡不着,他在复盘今天的事。其实墩子的事处理起来并不复杂,以自己现在的本事,一张符一把剑便足矣。只是事关墩子,他选择了最繁琐但又最保险的方法,但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倒也不重要。而害墩子的人用的邪法非常简单,简单到连自己画的两张符都没用到。在这个邪法中,除了得到困灵符有点难度外,其它的材料遍地可得,而就是这么简单的邪法,竟然就差点害死一个大活人,这让尹南风生出了一份莫名的担忧,怎么才能避免这种术法的滥用呢?其实他还不清楚,在得到传承后,自己在玄学界已然是站在塔尖上的极少数人之一,在他看来简单,但绝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不得一见,更别说那困灵符哪有那么容易得到,真正的符箓只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流通,而且基本都是一些镇煞、祈福之类的符箓,像困灵符这种带有攻击性的符箓,按理是不应该流传出来的,当然,玄学界人数众多,出现个把修为高深的败类也不是没可能,但毕竟被遇上的可能太小了。

    随之,尹南风又想到了另一件让他更头疼的事,经过墩子的事,尹南风很清楚,自己注定要走上这条路,得到的传承,迟早也是要显露的。照实说肯定不行,这么神奇的经历,先不说别人会不会信,就算是信了,以后自己肯定再不会有平静的日子过,他还不至于这么蠢。所以,一个合理的说法,就成了他现在要面对的大难题。冥思苦想之下,还真被他想到了一个人,是他初中时期的一位老师,此人姓温,快退休的时候才从一所偏远的乡村中学调来尹南风所在的初中,教三个班的历史课,其中就有尹南风的班级。

    温老师孑然一身,租住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平时除了教学,很少跟人打交道,同校的老师们对他的了解也很少,只知道他喜欢研究一些易学风水之类的东西,家里有很多相关的书籍。而尹南风那会儿因为童年模糊的记忆,对这些东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些兴趣,经常在课余跑到小院向温老师请教,而温老师也许是为了排解孤独,倒也乐的给他讲解一些粗浅的风水知识,只是从来不会深入,每当尹南风刨根问底的时候,就会让他自己去翻书。也正是在温老师的小院子,尹南风第一次从书中看到金鳌的模样,从而确定了自己小时候的记忆并非虚幻。

    尹南风初中毕业那年,温老师也刚好退休,由于身体不好,又无人照顾,温老师退休后就住进了养老院,没到一年就去世了。期间除了尹南风经常过去照看,再就只有学校领导在关注离退休老教师的时候偶尔探望过一两次了。温老师去世后,学校出面处理了后事,而他所藏的那些书和笔记,在住进养老院之前就被他一把火全烧了。用温老师的话说,他所研究的这些终究是小道,留下了反倒误人子弟。尹南风那时还没得到传承,对温老师的话还不能理解,现在想来,温老师研究了一辈子风水,但和绝大多数的爱好者一样,只能在广为流传的几部典籍和被后人不知曲解了多少的译注基础上摸索门径,即使勉强登堂入室,也难再有精进,拾人牙慧,终究是成就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