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走的弯路
繁体版

第八章 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了?

    孟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人生经验,希望后来者能看到并且汲取教训,少走弯路。

    孟强从小受到的教育方式就是知识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学习自然知识,都是在教室里学习,通过书本学习,小学老师都是每天讲课本知识,放学后回家做课本上的作业,中学更是每天从早到晚上课,刷题,从初一开始到高考结束,持续六年的课本知识讲解,然后刷题理解知识,翻过来翻过去的题目,千变万化的题目,只为了把一个知识点理解透彻。中学的孩子几乎没有时间去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也根本不知道生活本来的面貌,大学也是如此,大学教育依然是教授讲课本,课后只要刷题,期末考试就能考好,也就能顺顺利利毕业,没有其他的教育方式,这种模式的教育,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至少要自己摸索数十年,走无数弯路,才能体验到社会的残酷和真实,当突然搞明白了生活本来的面貌是什么样的,基本已经到了不惑之年,错过了最具有创造力最好的年纪,最好的创造力的年龄,全球人才大都处于青年时期,比如爱因斯坦的博士论文《广义相对论》就是他在年轻的时候提出的。

    在中国绝大部分,不,几乎是所有的大学生本科毕业都要22岁或者24岁了,毕业走出校园的时候只懂得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体系,对社会生存法则,与人沟通交流法则几乎知悉为零。虽有极少极少部分人因为有家庭正确的指引或许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但几乎每个人也都要从零开始熟悉适应真实的社会运行规则。一般离开学校十多年时间的摸爬滚打,才能明白社会生存法则里面的道道,找到一条适者生存的小路,默默前行。早已经被磨得失去了年轻时候的梦想,只剩下了努力生存。孟强就是典型代表之一,离开学校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才恍然大悟原来社会是这样的,原来生活是这样的,然后就是顺从潮流,时间就这样慢慢且迅速的流逝着。

    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大量的这样的大学生,永远也逃不出这样的浪浪山,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什么问题了?

    中国历来都有一种教育方式叫做挫折教育,只有挫折才能教人成长成才,这种方式固然有好的一面,但也不能以一言以蔽之,挫折教育实可以用小挫折不断激励提醒孩子明白实事求是和想象的区别,在体验中感受学问,理解知识,不断成长进步。不必着急的让孩子体验猛烈地大挫折,教育需要一点一滴的循序渐进的,有耐心的进行。

    而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大体上基础教育绝大部分是以刷题为主,刷题固然有很多好处,但永远无法培养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教育模式已经证明了我们的教育只能培养大量工程师,让我们成世界知名的基建狂魔,傲视全球。可是这就足够了吗?不,这远远不够。这样的情况下去我们永远在吃土,什么是吃土,就是别人科技发展的巨大前轮在前面狂奔,扬起的巨大灰尘,我们跟在后面吸着尘土也猛烈狂奔,永远跟在后面,我们本来就是勤奋的民族,我们也可以跟着进步,我们可以越来越富,努力拼搏制造富裕的民生,但是永远无法强过别人,强不过别人,就意味着永远存在落后就要挨打的风险,无数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律,不能指望别人的善良和同情,我们必须找到我们教育的问题,寻找突破的办法。

    为我们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曾经发现过问题,但应该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找到办法了,也无力改变。有一个很著名的问题,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还和改革开放之初一样,工厂化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半个世纪了,没有大的变化,一些改变在现在看来大抵都是换汤不换药,只属于小改变而已。这种教育模式只能培养大量的工程师,但是永远无法培养出牛顿,爱因斯坦,法拉第,这样具有创新能力的可以改变世界的大能之人。

    比如我们的5G这一项技术领先世界,按理来说,技术突破,应该是清华北大的任务和责任,清华北大每年把全国各省市的状元全部搜刮干净,然而却出不了一项影响世界改变的技术,5G竟然是一家民营企业华为研发出来的。我们国家的体制内的教育模式依然是刷题刷题,因为不大量刷题,就磨炼不出高水平的解题能力,所以只能花大时间在刷题上面,即使有心发展德智体美劳,可惜时间并不足够去体验这些,所以体制内的教育方式是有很严重的问题的,但是整个国家都无力改变。

    孟强曾经偶遇一个高人,孟强想和高人一起探讨一下钱学森之问,可是高人告诉孟强,国家层面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一个小小的公务员想这些和你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干嘛,耽误你自己的时间还是耽误别人的时间?孟强又一次碰钉子了,可是转念一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难道国家解决不了的问题,普通人就连想都不能想吗?反思一下都不行吗?自己从小受的教育方式使得自己很明显感受到了很多方面教育的严重的缺失,还不应该反思一下吗?高人已经不耐烦了,不愿意搭理孟强了,孟强自己也不擅长与人沟通,所以谈话不欢而散。后来因为这个高人看不起孟强,在孟强的职业生涯发展路上处处设限,处处刁难,通过自己手里那一丁点权利,也要把权利使用到极致去限制孟强的上蹿下跳,要把孟强压制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不得超生,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官场不是秘密的秘密,只需要你听话,照做,执行,不需要你乱弹琴,乱发表意见。孟强又一次体验了醍醐灌顶感觉,所以之后更加夹着尾巴做人,不敢乱说话,不敢乱提问题,默默的生活,工作。很多人工作的主要目的已经是为了那一点点权利,而不是真正为了祖国的未来做教育,我们教育的最佳方式到底是什么?举国无人能解!

    孟强经过思考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体制内的官场,明面平静似水,暗地里波涛汹涌,互相之间为了一丁点权利,可以绞尽脑汁,用尽手段去想办法整倒对手,然后让自己舒心的向上爬。好像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有,中国历史几千年了,这种传统的内斗文化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只想让自己好过,不想让别人爬到自己头上,只想欺压别人,不想自己受委屈。这种目光短浅的斗争风格,几千年了从未断绝,这是我们新中国教育的失败,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固然有很多好的东西需要传承,但也必然有一些顽疾需要用药,可是药在哪里?很明显药方就是从小良好的教育,家风,校风。

    家风,我们的家长绝大部分依然不懂得基本的教育家教方式,绝大部分孩子只有养,没有教,所以称之为没有正确的教养。大部分家长问孩子最多的问题,考试成绩怎么样?钱学森从来不问孩子的考试成绩,也不要求孩子每次都考满分或考更高的分数,只是言传身教,这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而不是只要求孩子,不要求自己。

    校风,我们的校风依然是天道酬勤之类的,有些学校的校训甚至是:让勤奋成为一种习惯或者通往清华北大的路是靠刷题来实现的。确实,我们的高考制度是只要勤奋刷题,必然能考上大学,甚至好大学。可是永远解决不了钱学森之问。这种校风永远是片面的。基础教育的校风应该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真理永远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真理最开始都是只有极少部分人发现,但是这个时候很容易被扼杀在摇篮里,这是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现状,如果上帝给我们一个乔丹,一个艾佛森,那一定在补习班补课刷题。因为这种模式逼得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自己的想法,只能跟着大流拼命奔跑,尤其是上了高中后,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有这么多学科需要考高分,需要通过大量刷题来实现考入名校的方式,刷题已经完全占据了学生所有的时间,有些学校非要挤出一点时间去搞素质能力的教育,至今为止依然苦苦摸索,寻找不到解决钱学森之问的办法。为什么?孟强认为依然是教育机制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是对教育认知的高度不够的问题,不够深入的问题,并且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家庭父母才应该是教育的引路人和主力军,我们的教育刚好相反,只知道教育孩子,而没有一所学校教育家长。

    建国以来,绝大部分家庭都是农民家庭,这绝大部分家庭的家长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苦力,一生一世只和土地打交道,不和人打交道,不懂得复杂的人事关系,所以几十年的这么单一的生活经验导致他们的见识和眼界简单粗暴,处理棘手问题的方式也是简单粗暴,而且主要以出气为主。

    比如,很多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只会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走路只要摔倒,家人马上就扶起来,长此以往,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只要我跌倒了,我就躺着,反正有人会把我扶起来,总会觉得所有的障碍都会家人帮我解决,从而在年幼无知的年龄总是干出无法无天的事情并且满心期待家人出面解决问题。再比如很多家庭在看到小孩走路一不小心头碰到桌子了,疼的哭起来了,家长马上会过来哄小孩,并且打桌子,不断重复说这个坏桌子,都怪桌子,把娃碰疼了之类的话语,久而久之,这种相关的语言说多了,在小孩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别人的错,都是桌子的错,自己没有错。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溺爱的问题,而是严重的幼儿教育知识匮乏的问题,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

    古有孟母三迁,孟子母亲为了教育孩子,不惜搬家三次为了孩子成长,可是像这样的家长历来都特别少,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懂得家庭教育,而且也没有一个学校是专门教家长,如何当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等孩子6岁过后形成了比较顽固的性格,再送到学校,想通过学校教育改变孩子,太难了,学校的一个班级大都五六十人,班主任几乎是管不过来的,大部分孩子是否自觉自律,完全是受父母的影响比重最大,而班风能影响的已经比较微弱了。父母放心的把孩子交到学校,岂不知学校学生太多,老师根本无法顾全每个人,在学校的老师能照顾到班级里一半的学生都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家长完全不懂教育,大量的青少年,很快就会把最美好的年华给荒废了,据估计每年荒废青春的孩子数以亿计,家庭教育几乎为零甚至一直在拖后腿,形成负面教育,学校教育又照顾不到每一个人,任由自己野性成长,注定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后很快沦落到最底层,不是送外卖就是送快递,大部分人辛劳一辈子,这已经是几千年的轮回了。

    家庭教育在先,学校教育在后,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性格形成期,性格又决定命运。一个人要想有成功的事业,卓越的贡献,一定要有好的家庭教育,然后进入善于挖掘孩子潜力的学校,我们才真正能做到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都知道少年强则国强特别重要,可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如果才能使我们每一代的少年都强?

    首先我们应该通过官方或公立的形式举办家长学校,在每个人结婚的时候必须入校参加新人家长培训学习,学习周期应该超过两个月,甚至半年,每个人在第一次当父母之前,必须学会如何照顾小孩,如何教育小孩,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性格,如何与小孩沟通,如果挖掘孩子的潜力等等,这些课程是新手父母必须学习的,当新人父母学会了这些,在孩子的幼年和童年教育上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等孩子走进学校后,也会省心很多,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的基本的认知,在学习的时候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大部分孩子就会持久的努力,从而实现每个少年都强,那国家必然更强。

    再比如我们国家的中学生基础教育也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国内外的教育差异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我们的学生学习总是疲于奔命,原因是学的太多了,太杂了,占用少年成长的时间太多了,我们应该因材施教,比如有些学生喜欢数学,也只喜欢数学,那就不必让他再学其他学科,或者其他学科作为了解性学科,学习皮毛即可,只单独学习数学,把时间全部用在数学上,这即是他的兴趣,又是他的前进的动力和建立自信的方式。再比如有些同学很具有语言天赋,那就只学习外语,或各种小语种,其他学科当做辅助性学科,花一点时间了解皮毛即可。也就是文化课九选一即可,当然有些同学同时喜欢两个或三个学科或四个五个学科想同时选,都可以,我们应该有相应的大学可以录取各种不同选择的同学,大可不必只喜欢学语文的,非让把数学和英语甚至物理化学等也要花大量时间学的很深入,投入大量时间全部深入学习,孩子的时间就这样被全部占据了,而却忽略了最重要一个学科,那就是体育,体育之重要,不亚于任何一个学科,可惜我们依然无法看清楚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曾经有一个笑话讲:美国最多的健身房和体育场,每个一百米都有一个健身房,而我们每个一百米都有一个药房,虽然是笑话,但也反映出了我们对体育的不重视,体育是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只有感受才能理解,才能更好的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有效方式,才能出大才。

    也就是我们所有的学生文化课的教育应该都是特长教育,所有的学生都是特长生,有些特长生是数学特长生,有些是语文特长生,有些是英语特长生,有些是物理特长生等等,每个学生主要学自己擅长的和感兴趣的学科,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发展德智体美劳,当然有些极具天赋的同学也可以选学所有科目,所有科目他都是特长生。也就是我们的教育首先应该采用1+n的模式,1代表必选学科体育,n代表1或2或3或4等等,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一个或多个文化课,其他没选择的只需要当做了解性学科即可,把节省的大量时间用来探究自己的兴趣爱好,体验探索兴趣学科里面的真谛,学生必然凡是所学皆成性格,必然学有所成。而且会有更多比较自由的时间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理解与人沟通的基本方式,掌握正常管理情绪的基本方式,或者参加烹饪学习,组装机械等等各类社会生存经验,或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欣赏音乐,美术,等古今中外名家的艺术作品,提早拓展眼界,丰富思维。随着时间累积,我们必然要在各个细分领域出现大才。而反观现在的学校教育,孩子每天除了7个小时睡觉时间,其他时间全部在刷题。把最有创造力的年龄全部耗费在内卷刷题上,最终培养出的人才全部是工厂化标准化的人才。

    我们要想出一批大才,甚至持续出几代几十代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少年,我们必须痛定思痛,下大力气改变教育制度,绝不仅仅只是通过刷题考高分教育孩子学习文化课,要做一个加法,一个减法,加法是要成立教育家长的学校,要培训所有家长应该如何成为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家长。减法是把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减到只剩一个,孩子的兴趣只钻一科,其他学科全部轻微辅助学习即可,重视体育教育。只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才是教育的未来,才是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