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走的弯路
繁体版

第三章 孟友山成家

    时间是过的飞快的,孟友山转眼31岁了,当兵回来分配到了邮政局当邮递员。由于家里贫穷,父亲又早逝,母亲身体不好,一家人的负担都在友山心里,友山虽然脾气火爆,但却心地善良,每个月的补助都给老娘。老娘也想赶快给老大说个媳妇,但是找的两次对象只要认识几天就因为友山火爆的脾气谈不下去了,更有甚者听说孟友山的恶名,都不敢前来见面相亲,并且散播这种恶名,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今年终于在亲戚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位离异的女人,女人名字叫赵灿耘,比友山大三岁,女人已经生了四个孩子,还是和前丈夫离婚了,前夫远走XJ,赵灿耘还是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男人上XJ搞地址勘探,并且在没有离婚且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在XJ又生了三个小孩,撇下留在大山深处的结发之妻和四个孩子留守山里。女人命苦,但是要强,又是个法盲,就果断离婚了,独自带着四个孩子,其中两个男孩,两个女孩,时间久了邻里乡亲都来欺负这孤儿寡母,没办法只能找个依靠,就这样经人介绍认识了孟友山,友山觉得一次性带过来四个孩子太多了,让少带一点,经过协商,赵灿耘带了三个小的孩子嫁过来了,大一点的孩子留守在前夫的村子里吃百家饭了。也只能这样,现在这三个小孩年龄太小,只能亲自带着,别无他法,由于家里穷,婚礼草草的就办理了,刚结婚时候友山很高兴,也很幸福,但是一家5口太多,住是个大问题。只能单独给自己申请庄基地,村里审批下来后,又面临盖房问题,由于没有钱,只能先找个山坳的窑洞住下来,就这样一家5口终于有了一个新家,新家虽然简陋,但充满欢声笑语,大女儿已经8岁了,可以帮母亲分担很多家务活了,一个儿子5岁了,也可以用小桶提水了,还有一个小女儿2岁,虽然都不是友山亲生的,但友山开始还是很爱三个小孩,虽然孟友山依然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但赵灿耘都忍气吞声的承受着,只能怪自己命苦,每天都要给神仙烧香,期望神仙可怜自己帮助自己,所以赵灿耘也是有神论的忠实信徒,相信这天地间有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相信这人世间有渡人劫难的如来佛祖。

    转眼四年过去了,孟友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儿子,友山高兴的不得了,取名永超,希望自己的儿子超过所有人,由于太疼爱儿子,给儿子取了一个小名狗娃,因为叫的频繁,后来,村里人也跟着叫狗娃,后来很多人只知道狗娃,不知道孟永超的官名。

    这一年,家里的喜事连连,那就是有点积蓄了盖新房,孟友山找村里人帮忙,每家每户的轮流帮忙,终于盖了四间新房,村里盖房都是这样,家家户户都免费帮忙,白天管两顿饭,孟友山每天都很高兴,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

    幸福的日子总是来得快,也去的快。三年后的一天,友山和村里一个蛮汉子在地里发生口角,吵了起来,脾气火爆的友山瞬间就抡起拳头冲上去了,两人打得昏天暗地,头破血流,可惜那个蛮汉更身强体壮,慢慢的友山落了下风,最后被打断一条腿,友山在趴在地里站不起来,一直声泪俱下的叫唤,被路人碰到,路人才回村里告诉老婆孩子,老婆带着4个孩子,拉着架子车到地里,把友山抬上架子车,一车人哭哭啼啼的把友山拉回家里养病,由于家里盖房后再没有钱了,只能躺炕上干耗着,等着腿自愈。也没有多少存粮,很快吃饭都成了问题,慢慢的东借西借,兄弟姐妹们家里也都贫穷,借了几次就再也借不到了,一家6口等着吃饭。

    家里的存粮吃的一点都没有了,只能出门讨饭吃了,友山看着老婆带着4个孩子出门要饭,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恶狠狠地骂起苍天来:“这混蛋老天爷,你眼睛瞎让老蝸钳了,让我们的日子过成这样,你个驴日的”,老婆无奈叹了一口气,也骂起来:“老天爷,是坏怂,叫人生来活受罪,吐口唾糜淹死你。”,听着像顺口溜,说着向地上唾了一口唾沫,让四个小孩也都唾,说这样可以去除霉运,由于赵灿耘相信迷信,所以认为唾口唾沫就能淹死霉鬼。如果遇到连阴雨天,就要用剪刀在白纸上剪出一个纸鳖,在门口的下水道口点燃,闭上眼睛,念念有词,说纸鳖上天把雨水全部喝完,天就放晴了,小孩们也都就相信了,这种做法竟然真的会灵验,子孙后代就更加相信,纸鳖烧了上天,就可以喝完天上的雨水。

    一切准备就绪,带着4个小孩出门开始要饭生活了,由于本村已经无人能借,只能去远一点的地方,找陌生的地方。

    赵灿耘边走边给孩子们讲故事,小儿子已经可以蹦蹦跳跳的走路了,还以为有什么喜事,高兴的不得了,母亲和哥哥姐姐也不忍心给讲实话,估计讲了实话,也听不懂。母亲讲:以前观世音菩萨来过我们这大山里,观世音菩萨骑着一头梅花鹿过来的,菩萨出宫来看望我们。大女儿淑莲问:“什么时候的事?”

    母亲答:“上次庙会。”

    小女儿:“那我怎么没看到?”

    母亲答:“神仙下凡,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我是神角子,所以我能看见。”

    小儿子问:“啥是神角子?”

    母亲答:“就是专门聆听出宫神仙的吩咐的凡人。”几个孩子若有所悟的点点头,然后继续赶路。

    “娘,前面的村子里一个小伙子看上我了,我们不要去他们村里要饭,感觉有点丢人”。大女儿淑莲19岁了,虽然没读过书,不识字,但是手脚勤快。

    “那你不早说,我们先去其他地方,那个小伙子家庭条件怎么样?”

    “也不好,他家也是住窑洞,没有盖房。但是他家有存粮,我嫁过去饿不着。”

    “那好办,那你抽空告诉他,过几天就让他家里来提亲。”

    “好的。”大女儿高兴的答道。

    母亲带着四个人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走到了一个村子,母亲指着一户人家说:这家的房子看着是一砖到顶,应该是个富粮户,咱们去这家问问。

    五个人来到门口,房子旁边都是木栅栏,也破破旧旧的,一个小门也是木栅栏,看着只有一米多高,半开着,母亲没敢进去,站在门口,几个孩子都藏在母亲后面。

    “有人在吗”?“有人在吗”?母亲连着喊了两声,无人应答。母亲让几个孩子在门口等着,自己进去看看。

    推开木栅栏走进院子,院子不大,但是很干净,母亲看着有个窗户外的烟囱在冒烟,就走过去敲门,门是土蓝色的,但油漆已经掉的差不多了,大部分已经显出木色了。

    “有人在吗”?母亲敲了两下门,门打开了,是个老太太,正在蒸馒头。

    老太太问:谁啊?找谁?

    “他婆婆,家里男人受伤了,粮食吃完了,还有4个小孩,没吃的了,能不能借点粮食,明年粮食丰收了还你,我们是孟家村的,距离你们村不远,十多里地”母亲笑咪咪的谄媚说到。

    “哦,孟家村啊,我知道,我去过你们村,那你一个人吗?快进来先吃饭,多加一个人没问题”

    “不是,我还带了4个孩子,共5个人”

    “五个人?”老婆婆迟疑了一下,转念说到:“这年头谁家都不容易,我们家两个儿子,三个孙子,都下地里干活了,一会回来等吃呢,我们家里其实也挺困难,我给你5个馒头,你也去其他地方寻寻?”

    “唉,那太好了,真是谢谢你,明年我一定还你,以后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一定不要客气”

    “没事,这有灾年头,谁家还不遇上个困难了”说了老太太拿个6个馒头给了母亲。

    “哎,5个馒头就可以了,我们就5个人,你这馒头又大又瓷实,5个可能都吃不完呢”

    “没事没事,你们路还长着呢,边走边吃,吃饱有力气赶路”

    母亲再三拜谢了这户人家,满心高兴地拿了6个馒头出来,结果发现只有小儿子一个人,其他孩子都不见了,正吃惊,突然从远处的大树后面蹦出来小女儿摇手,母亲才看到三个大孩子藏远处的大树后面不敢见人,只有刚3岁的小儿子在门口傻乎乎的等吃的,母亲带着小儿子来到大树后面,给每人发了馒头,说到:“你们每人吃一半留一半,不饿就行,一会走饿了再吃”。说完带着大家继续前行。

    “娘,为啥只有6个馒头,没借到小麦吗?”大女儿问道。

    “这户人家人丁旺,余粮也不多,人家能给几个馒头都很不错了,这都是观世音菩萨显灵,我们回家都要给观世音菩萨烧香磕头”母亲感叹的说到。

    “娘,你把小狗娃带着一会借,说不定看着小狗娃可怜,能多借点,我们得找一户富裕的家庭,不能挨家挨户的借”。小女儿说到。

    “行”母亲思索了一下答道,并摸摸小儿子的头,小儿子憨憨一笑,母亲又看看大儿子问道:“小科,你一路不说话,刚吃好了吗?现在还饿吗?”

    “娘,我把整个馒头吃完了,还是饿,我不说话,省点力气走路”大儿子回答道。

    “你把馒头都吃完了还饿,一会如果再要不到粮食,怎么办?”,母亲责难的问道。大儿子默默不言,低头走路。

    “去那家要饭”三岁小儿子用手指的方向,兴奋的叫到。

    “行,我带着咱们的小狗娃去”,母亲抱起小儿子,亲了两口,母子两高兴地走过去,其他三个孩子都远远的躲在不远处的石碾子旁边。

    “你们是谁?”石碾子旁边几个小孩跑过来严厉的质问三兄妹。

    “我们来你们村玩的”大女儿马上答道。

    “你们离石碾子远一点,不要把石碾子弄脏了”

    “我们村也有石碾子,我们就在这里,不碰你们的石碾子”大儿子说到

    “那你们也离远一点,我们的石碾子是最好的,能碾最好吃的辣椒面和玉米面”一个小孩理直气壮的喊到。

    “我们村的也可以啊”大儿子说到。

    “你们村的不行,我们村的才最好,我爸和我伯把石碾子磨的一点缝隙都不漏,一点粮食都不浪费”那个小家伙又吼到。

    “就你们这石碾子啊,看着连石纹都没有,压的粮食应该有渣渣的”大儿子用沉稳的语气说到。

    “你再说我们的石碾子不好,小心我打你”

    “你这小子,不要动不动就喊打喊杀,我们离开你们的石碾子就是了”大女儿拉着弟弟妹妹离开了石碾子。

    “哥哥,刚才那个小孩,你能打得过吗?”小女儿问道

    “能”大儿子斩钉截铁的说。

    “那你刚才为啥不打他,他看起来也太嚣张了”小女儿说到。

    “我打他,浪费我力气,一会没吃的,饿的走不动路了,我们先忍忍,明年吃饱了再找他算账”大儿子说到。

    突然看见母亲抱着小狗娃出来了,急匆匆的走出来,小儿子呜呜的哭着,擦着眼泪。

    “娘,怎么了,没要到粮食吗?”大女儿问道。

    “这家人也困难,我们去其他家吧”母亲答道,任凭几个孩子怎么问,母亲都只说:“别说话了,省点力气走路。”

    就这样,整个村子都借了一遍,除了刚开始的6个馒头,其余一点都没借到。

    天色也渐渐暗了,母亲带着4个孩子默默向家的方向赶路,一路都没人说话,还要爬两座山,才能到家。

    “小狗娃,你说你怎么这么胖,把人压得喘不过气”大女儿说到,几人轮流抱着小儿子爬山路,此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小儿子憨憨一笑,大家也都笑了。

    “咱们坚持一下,天马上黑了,天黑之前我们要爬上这座山”母亲咬牙说到。

    “娘,我好饿”小女儿说到。

    “我这里还有一个半馒头,你们各自都有半个馒头吧,一会爬上山,我们一起吃”母亲说到。

    “娘,我们早都把那半个馒头吃完了”大女儿和小女儿都说到。

    “没事,我这还有一个半,爬上去了再吃。”母亲说。

    “娘,先吃了再爬吧,饿的走不动了”大儿子说到。

    “爬上去还有好几里地的平路要走,爬上去再吃,少说话,再坚持一下”母亲说到。

    五人不再说话,都咬牙向前走,母亲在前抱着小狗娃,大女儿垫后,在昏暗的晚霞中,在曲折的山路上,一路向北。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可是对穷苦的人们而言,苦难只是苦难。可是他们依旧满怀期待的面对生活,因为他们有孩子要抚养,要养育。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即使环境恶劣,他们依旧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艰难险阻的路上手拉手,踽踽前行。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的,苦难的日子总是过的缓慢的,但人们总会只记得幸福的日子,忘掉苦难的日子。

    孟友山的腿竟然养了两年后就可以下炕正常走路了,但也干不了很重的农活了,家里的情况也更困难了,几个孩子也都长大成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穷苦的人家结婚生子了,大儿子由于常年饥饿,吃不饱饭,在13岁长到一米四以后就再没长过个子,后来因为养父脾气越来越暴躁,每天不是打就是骂,也总是吃不饱饭,实在坚持不下去,一个人跑到XJ去找曾经抛弃自己的亲生父亲和亲生哥哥投靠去了。就这样家里只剩下小狗娃成为顶梁柱了。

    时间就像这片高原上的黄土一样,永不止步的积攒着着自己的厚度,有时尘土飞扬,漫天黄沙,有时大雨倾盆,泥染万物,炫耀自己的暴力,也孕育着这广袤的土地,让这里的生命生生不息繁衍。这里的人们对黄土又爱又恨。唯独忽略了时间也在几十年的飞速流失,生命也在飞速流失,就像小草的,被割了一茬又一茬,偶尔长出一棵参天大树,激励着后来人继续破土发芽,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