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1982日常生活
繁体版

第87章

    家人们还是没能抗住压力,这书要切了。

    说一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吧,其实我没看过年代文,对于一些读者说的缺点我是很承认的,写这个书的起因也很简单,我从小的时候就一直观察我姥姥家里的长辈,他们处事的方式和对待各种事情的态度乃至于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都深深的吸引着我。

    像是有一种时代的烙印牢牢地刻在他们身上,岁月在他们身上彻底定格,陪伴着他们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那个时候我就一直想着,我以后要把这样一个大家族的发展历史,可能是一个时代人家缩影的故事给写出来。

    现在事实证明我没有这样的能力,为了不把这个故事最后毁掉我还是切了沉淀一下自己。

    说一说我姥姥家本身,我姥姥家是五世同堂,最小的第五代去年春天在美国出生,是个混血,是我大姨的外甥的孩子,我已经分不清辈分该叫这个孩子是什么了。

    我姥姥和姥爷是一代,我妈七个兄弟姐妹,我三个舅舅三个姨,他们有的像小说里面的人一样,比如我二舅当年受不了农活的苦,去当兵最后混的也很好。

    我三姨第一年高考没考上,本来准备不考了,她班主任看不下去,隔了好几个村找到我姥姥家,去我姥姥家把我姥姥和姥爷说服了,让我三姨又考了一年。

    第二年等结果的时候我三姨就坐在家门口等着邮递员,我妈说她看到信封里面是自己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直接哭了,后来我三姨山大毕业分配了个好工作,再后来我三姨衣锦还乡的时候去找她那个老师,结果那个老师已经去世了。

    是的,人再有本事也难抵抗命运的不仁慈。

    我大姨夫当初就是看上了我大姨,执意和我大姨夫在一起,因为他父亲是南下干部,和我大姨夫母亲离婚,后来大姨夫母亲去世以后,我大姨夫就坚决不管他父亲,真的把我姥姥姥爷当成自己家,我姥姥13年离世,享年88岁。

    生前我大姨夫照顾期间都说他比亲儿子还孝顺,我都是看在眼里的,确实没得挑,包括我姥姥弥留之际眼前有幻觉还一直指着骂我大姨夫,我大姨夫也就是笑笑,他本人今年也快80岁了,我是真心希望他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我姥姥去世以后我姥爷不会做饭,需要人每天做饭给他吃,几个兄弟姐妹轮番照顾,本来我大姨每年六七月左右回家,但是我大姨夫放心不下,每年也会陪着回来,就变成了我大姨在村里和其他老奶奶们聊天打牌,饭点了我大姨夫出来叫人回家吃饭。

    倒不是说我大姨不好,其实我大姨是很好的人,作为家里的大姐,用我妈的话说就是,我妈小时候家里的活我大姨都没少干,她自己是没读书的,但是我妈上了高中。

    像是一种传承一样,一个大家庭总有人付出,也有人会获利,最后共同推着家庭往前走,我想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

    我自己是独生子女,我妈结婚晚,有时候我看他们之间的交流确实很不能理解,那时候我忽然明白,我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真正的理解什么是亲兄弟姐妹之间的血浓于水。

    我妈会在和我二姨大吵一架后,过了几天我二姨依然打电话让我爸开车去她家拿菜,还会让我哥回家拿菜的时候专门让我哥给我家送一些。

    是的,我大舅三舅二姨都留在了村里,当然不是一个村,因为我二姨是嫁出去的,在我二姨夫的村里生活了一辈子。

    二姨夫是越战老兵,不过是炊事班的……现在倒也能拿一份补贴,我姥爷生前很不喜欢我二姨夫,但是我却觉得我二姨夫很不错。

    人不一定要有出息不是吗?我二姨夫一直都是笑呵呵的,也孝顺,自己在菜园子里种了点烟叶,就爱抽点卷烟。

    他们身上都有那种传统的农民的朴实和艰苦,和所有的农民一样,苦都让能吃苦的人吃了,万幸是他们之间除了我大舅之外另外两个长辈都过得不错。

    说说我姥爷这个人,正如有人说的‘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爷爷最后将自己种在了黄土地里。’我姥爷在去年的冬天离世,享年96岁。

    至此这个家彻底散了,我妈说以后过年她也没理由顺便去我大舅和三舅家串门了,只有我以后回家,然后我顺便去舅舅家送个礼问个好。

    我是凌晨接到我姥爷去世的电话,我当时已经订好了上午回家的车票,但是还没等我出发,我妈就又一个电话告诉我我姥爷已经下葬了。

    事实是在离世的前几天我姥爷状态就很不好了,原因大家应该很清楚。

    当时我舅舅我姨他们都提前回家了,因为我是小辈,就没提前通知我,当时我说我票订好了要不回去?我妈说算了吧,就差吃个席安排一下后事了,而且家里人很怕我回家再传染他们……都不让我回去了。

    我姥爷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给淮海zy推过小车,经历过国家成立,走过一个大时代,在家里有绝对的权威,当然也和时代背景下的重男轻女有一定关系,我姥姥一直就是一个伏低做小的姿态。

    因为我是三代里面最小的一个(我妈最小又结婚晚),大家当时都成年了我还没成年,姥姥家里有好吃的都是留给我,加上我从小就是在我姥姥家长大,所以其实我对于这个小村子的感情很深。

    小时候夏天河里摸鱼,去青梅竹马奶奶家里和小女生一起看小鲤鱼历险记,拿放大镜烤蚂蚁,垒石头改河道、河边捣青草捡鹅蛋,爬山进洞下水库,我虽然没在农村生活,但是我是在农村待过的。

    我姥爷当时去村里一个空地坐着晒太阳聊天打牌,背着手拿着马扎,我就跟在我姥爷身后,一老一小,再后来大了我去菜园子帮我姥爷摇机井浇菜,我引水手法还是可以的说起来。

    我姥爷对家里人的教育很严厉,我姥姥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一个贤妻良母,所以我的长辈人都很正,他们兄弟姐妹之间关系也不错,彼此接力照顾我姥爷十年,在村里都是美谈,可见一个好的家教多么重要。

    我们三代干什么行业的都有,金融、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城市的也有,留在离家近的县城的也有,四代有刚出生的,也有去美国读书最后留下来有孩子了的,整个大家庭最终还是开枝散叶了。

    能说的其实太多了,可能有些事情一直都记得,但是只是偶尔想起,大家对于以前的那个年代感触肯定比我深,我为了写的真实一些其实一方面是听我妈以前口述的,一方面是网上查的资料。

    有些地方肯定不考究,这个大家见谅。

    回到本书,其实我是真想写好的,但是头起的不好,主线也不明朗,写法不好,水平不够,写下去也没意义。

    所以和编辑说了,下周一开新书了,换个写法,题材还是类似的年代文,如果骂我太监的多我就换号写,如果骂我的少我就还用这个号写……

    新书已经内签成功,如果大家有想投资的可以投资到时候……

    如果以后水平够了,也许会把这个故事重新写好。

    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以往的遗憾能够得到弥补,身体健康~

    写本文的时候一直戴着耳机听歌,几度哽咽,想把歌词送给大家。

    “从感情出发,现实梦境穿插

    不必百分之百,如实去记低那份平白

    人生如画册,我有我的浪漫手法

    剪贴着记忆,将最完美的定格。”

    大家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