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1982日常生活
繁体版

第63章 再谈

    “是不是感觉想要让全村人一起做点什么不是个容易事?”

    老书记点上一根烟问道。

    “是啊岩坤爷,大家吃大锅饭习惯了,突然自己承担风险都变得不适应了。”

    “土地还好,有政策的明文支持和生活所迫,所以必须要自己承包。”

    “换个其他的事情,大家好像都更想再看看。”

    陈嘉兴在老书记面前站定,语气怅然。

    兔笼里的兔子此时看上去生机盎然,有的在喝水,有的躺着一动不动,也有的似乎想要冲出来,正不断撞击着兔笼最外面那一层丝网。

    陈嘉兴眼神没从它们身上离开过,心里的想法也是一个接一个。

    “东财的想法没问题,有风险的事情不能当出头鸟,一旦真被枪打了,从哪儿说我们都没道理。”

    “现在你们家算是干的不错,我希望你真能把这个事情做好,做的漂亮。

    你好好干,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可以先来找我。”

    老书记说完也走了,陈嘉兴自嘲一笑。

    还被人教育了。

    不过老书记威望高,人也正,他以后想在村子里大展手脚还真少不了老书记的帮衬。

    第二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陈嘉兴便孤身一人骑着车进城了。

    来到养殖场,王德文正在忙活养殖场的事情,第一眼看到陈嘉兴还有些惊讶。

    “这才几天时间,你怎么又来了?”

    陈嘉兴顾不上其他,他只感觉临时变卦应该先和养殖场这边通通气。

    “王叔,有个坏消息。”

    “什么坏消息?”

    王德文摘掉手套,将陈嘉兴领到小屋子里,还给他倒上一杯温开水,“慢慢说。”

    陈嘉兴缓了缓,继而开口:“我在村里宣传过了,村民普遍负担不起40块钱一对幼兔的价格,你之前也说这兔子不能降价,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第一对兔子先便宜一些,比如说20一对这样。

    当然,就只是这第一对兔子,后续的兔子怎么卖,都由你自己说了算。”

    陈嘉兴一开口就直接将幼兔的价格给对半砍,这让王德文多少有些没想到。

    “小陈啊,不是叔不想帮你,你看看,我们现在的利润一眼就能望到头,要是先亏本才能赚钱,我们也承担不了这个风险对不对?”

    “再说了,你要从我这里拿抽成,那说服村民本来就是你该做的事情,总不能好处都让你占了,亏全让我吃了,你什么风险都不承担,咱们没有这么做生意的。”

    王德文苦着一张脸,缓缓开口。

    陈嘉兴脸上神态自若,内心却已经微微一动。

    他就是为了把王德文往这个话题上面引。

    他本来就没打算继续拿这部分抽成,但是王德文不知道,只要他现在再装一下……

    “嗯……”

    “额……”

    “那这样吧王叔,之前咱们说好的抽成我一分也不拿,你的利润都是你自己的,我只要求卖给我们村民的第一对幼兔价格减半,好让他们能参与进来,你看怎么样?”

    陈嘉兴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很挣扎,拳头也不自觉握紧了一些,甚至眼神都飘忽起来,像是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

    “抽成不要了?”

    王德文反问。

    “你是说抽成不要了,只要求我们卖出去的第一对兔子价格减半?”

    他有些不相信这是陈嘉兴说出来的话。

    算陈家村二百户人家,幼兔价格减半里外也不过4000块钱的差额,而他倒手将兔毛修整剪裁好之后卖给工厂可是直接一斤能赚20—30块钱不等。

    就算除去人工和运输保存等等成本,他的纯利润也在一斤兔毛10—20块钱上下。

    哪怕不算陈嘉兴的抽成问题,按照陈家村的人口规模,他想要回本这四千块钱也不过几个月时间。

    更别说这4000块钱卖兔子的利润的前提是卖出去,20块钱一对是幼兔的成本价,他本身其实没有亏损。

    而且按照陈嘉兴说的,他从头开始就不需要给陈嘉兴抽成,赚了就全是他的了,怎么看他都赚翻了。

    “怎么样王叔,我的这个提议,你还算有兴趣?”

    账昨晚陈嘉兴算得也差不多了。

    反正如果是他站在王德文的立场上,没有理由不答应自己的请求,除非不信任。

    可双方这么大的交接生意是要签合同的,信任只是更进一步交流的基础罢了。

    王德文目光深邃,幽幽地看着陈嘉兴。

    如此一来双方的合作更像是一种互补,他从一个原材料的提供者变成了搬运者,并不指望从原材料本身上获取什么利益了。

    可相对的,陈嘉兴也让出了一部分利益,最终获益的只是村民,想明白这一点的他也对陈嘉兴感到更加好奇和一点点小佩服。

    毕竟面对这么多钱,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放弃的。

    何况陈嘉兴不过是个十八岁的少年,在他看来稚气未脱,应是一股子莽劲,本不该如此沉稳淡然。

    “嗯……本来我不准备答应,但是你都不要这个抽成了,那我适当退让一下也不是不行。”

    王德文露出深思过后释然的表情。

    陈嘉兴没有拆穿他,只是同样微笑着,“那我回去就和乡亲们说第一对幼兔的价格是20块钱一对了。

    哦,还有。

    快入冬了,山上没什么青草,我希望王叔你这边可以提供一些饲料,也不用太多,给刚开始养的村民们一个过渡的时间就好。”

    “这是小事儿,我到时候还给你们每家每户配一个竹笼子,至于后面的兔笼你们就得自己想办法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再次达成协议。

    回去的路上,陈嘉兴脑海中思绪翻滚。

    和普通的经商不同,此刻他面对的是和自己有着渊源的村民们。

    前世作为一个商人,斗米恩,升米仇的道理被他牢记于心。

    更别说经过一世的历练,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的善意是有上限的,但是恶意永远没有下限。

    他要在为家乡和人们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要让村民们自己慢慢明白个人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这样才能从精神上驱动他们寻找新的出路,而不是自己推着他们走。

    这条路注定很艰难漫长,但是他愿意为之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