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颂
繁体版

第九章 细盐出 ,新技术的降临

    卤水,又称盐卤或苦卤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水这个水其实就是卤水,主要成分有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等味苦有小毒。

    没过滤好的卤水里面杂质很多,含有大量的氯化物是一回事,还有其他的杂质。

    李承乾先用纱布做网,叫上刘靓仔和其余宦官们搭把手,,先把锅中卤水倒进纱布粗滤一遍,(这口装卤水的锅我们暂时称为一号锅,另外一口大锅为二号锅),然后再把二号锅的卤水用纱布再过滤倒入一号锅,如此反复7.8次过后,李承乾感觉差不多了,没办法......条件有限只能如此了。

    接着李承乾首先往过滤好的卤水中倒入清水,再把粗盐丢进去,然后命刘靓仔烧火,大火煮沸......等到一号锅中的卤水沸腾冒泡了,再叫宦官们拿来纱布,把一号锅中的卤水隔着纱布倒入二号大铁锅,继续过滤......再将过滤好的卤水又倒回一号大锅,然后继续加热慢慢熬煮,反复操作......尽量减少杂质,过了有半个时辰左右,李承乾让刘靓仔转小火慢熬,再叫刘靓仔拿着几根棍子不停搅拌锅里的卤水,等到卤水慢慢浓缩至粘稠,再命人取来纱布跟几十个大容量的浅盘,把粘稠的卤水继续过滤一遍分到几十个浅盘里,然后等卤水用余温慢慢烘干,再加上如今大太阳照射,效果更好。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也得亏这种大热天,卤水风干得很快,几十个浅盘里的卤水已经风干了,盘里出现了白白细细的结晶体,在阳光的照射下相互辉映着亮光。

    李承乾用手指沾了些这些结晶体,放进嘴里啜了一口,嗯......就是这个味,看来这个古法还是有用的,细盐总算炼制出来了,李承乾松了口气,然后命人把这些细盐装进盐袋,拿去称重。

    过了一会,刘靓仔就兴冲冲的回来了,对着李承乾跪拜道:“太子殿下,细盐称重数量已经出来了,有60斤4两”,刘靓仔心里也是很震惊的,他可以说是全程参与这一次古法制盐的,没想到细盐还能这么制作,而且还成功了,太子殿下真乃神人也。

    “孤知道了,把这些盐袋看好了,明天早朝的时候,给孤送到轩辕殿,孤有大用”,李承乾淡淡的说道,粗盐提炼成细盐,本身就是有损耗的,80斤粗盐剩下60斤细盐本身就可以接受,至少细盐安全性对比粗盐来说,好太多了。

    说完就转身回去大殿了,没办法......实在是太热了,而且他也知道,只要自己吩咐的的事情,刘靓仔会完成得相当漂亮,自己完全不用操心。

    第二天,李承乾依然早早起床刷牙洗脸,贞观就有这么一点不好,天都还没未亮呢,就要准备上朝的事了,真是人在前面走,魂还在床上躺着。

    今天可是大朝,文武百官可是要尽皆到场的,以往有什么难题都可提出来,在大朝中吵个面红耳赤都是家常便饭,叫上刘靓仔,吩咐他......把装着细盐的盐袋带上,就往轩辕殿走去。

    李承乾到了轩辕殿门口,就看到一群大臣陆陆续续的从东西门走来,文官走东门,武将走西门,看到这么多大臣,其实李承乾认识得不多,没办法......没有记忆,咳咳......

    跟相熟的大臣相互打完招呼后,李承乾就站在轩辕殿门口等着王德出来喊口号,还真别说,刚开始听这些公公的公鸡嗓还真不习惯,这段日子听多了,也见怪不怪了,没一会王德就出来喊口号,李承乾一马当先跟众大臣鱼贯而入,进入轩辕殿中,还是老一套,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等待陛下。

    李世民穿着龙袍戴着紫金冠来了,众人口中三呼万岁,行完君臣之礼后相互入座,大朝开始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房玄龄站起出列道。

    李世民淡淡道:“卿家何事启奏。”

    房玄龄道:“陛下这些年治理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得以休养生息,此乃陛下圣贤,百姓无不称颂陛下仁德,如今关外突厥人猖狂无比,无视我朝盛威,屡屡进犯我朝边关,昨天边关传来急报,突厥人又开始蠢蠢欲动,有大举进攻我朝边关的意向”。

    杜如晦此时也起身出列道:“陛下,突厥人狼子野心,当初与我朝签订和平契约,如今又屡屡进犯边关,无视陛下圣威,臣觉得应当派武将出关给突厥人迎头一击,让他们见识我朝圣威。”

    “臣附议”

    “臣附议”......朝中大臣相继开口道。

    李世民开口道:“武将们对此事有何看法”,眼睛看向了李靖和程咬金等一众武将身上。

    李靖开口说道:“陛下,突厥人近年来确实猖狂,每次击退后,总是消失安静一段时间,游走于塞外野牧,没多久又能集合兵马骚扰我朝边关,臣愿前往边关整合军队,痛击突厥宵小之辈。”

    李世民又看向段纶段纶道:“如今我朝生铁年产量有多少,工部这边生铁还剩余多少?”

    战争......打的就是资源,在这个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将士们的武器多为生铁制成,所以生铁的供求有限的很,这也是为什么细盐跟生铁是由朝廷把控的原因所在,生铁为战争利器,细盐为人体所需,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

    段纶出列回道:“回陛下,如今我大唐制铁工艺,每年产量有25万斤左右,如今工部能提供出来的生铁还有60万斤,这还是这几年太平盛世所积攒下来的。”

    李承乾在朝堂上听到这话,忍不住来了一句:“What......25万斤?”

    段纶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殿下刚才说什么我特?恕臣愚昧,是啥意思啊?”

    “没事没事,你继续你继续”,李承乾摆了摆手道。

    段纶又看向李世民说道:“陛下......如果真要开战,臣会安排好运输工作,将这批生铁陆续制成兵器运往边关。”

    “民部这边有何说法,国库如今还剩余多少”李世民看向戴胄问道。

    戴胄出列,面带尴尬的回道:“回陛下,前段时间郑州受天灾迫害,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刚赈灾不久,拿出了不少钱粮,如今国库空虚,这......”。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国库怎么会空虚,如今整个大唐每年收税多少,支出多少,你们民部都没记录好,如果有记录,就给我查,看钱到哪里去了,如今国库还还剩下多少?”

    戴胄回道:“去年我朝收税180万贯,国库如今也只有不到50万贯了。”

    戴胄幽怨的看了一眼李世民,心里想着陛下你家大业大的,到处都要花钱,每年还要给一笔费用给内帑,而且如今大唐天灾不断,民部每天都咬着牙省钱,这50万贯还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

    听到这话,李承乾也实在无语,国库剩下不到50万贯,这么穷的吗?估计这是最穷的皇帝了吧,看来自己得抓紧时间了,李承乾心里可是有自己的规划的。

    “那就先拿出20万贯作为军资,边关至关重要,不容有失。”李世民对着戴胄说道,事已至此,这战还是要打的,就是看打到什么程度了,突厥如果要火拼,大唐也只能奉陪了。

    戴胄回道:“臣遵旨。”

    李世民又对李靖说道:“李卿家,边关重启战事,朕命你下朝后,即刻动身前往军中,整顿军营,突厥人敢来犯,就给朕狠狠的打回去”,李世民眼中露出了寒芒。

    李靖回道:“臣遵旨,必不负陛下厚望,叫突厥人有来无回。”

    这时候李承乾走出来道:“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太子所奏何事?”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有些不耐的道,也许是因为钱的事,也许是因为边关战事,李世民心情很不好的样子。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回道:“启奏父皇,儿臣已研制出细盐了。”

    这句话就像是一滴水滴进油锅里,整个朝廷瞬间一片哗然。

    李世民震惊的看着李承乾:“高明......你说你已经制造出细盐了。”

    殿内其他大臣也都震惊的看着李承乾,难怪他们这么震惊,制造粗盐本来就很难,更何况是细盐,要不然......为什么只有皇家跟一些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享用细盐,朝中很多大臣也没这个福利,更不用说百姓了,百姓能买到粗盐都算不错了,而如今太子竟然说研制出细盐,这可是大事。

    “搬进来......”李承乾对着殿外喊道。

    王德与刘靓仔一同把细盐都搬进来了,李世民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文武百官也围过来观看,打开袋口,只看白花花的细盐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细盐,脸色激动万分,看着李承乾忙问道:“这细盐,味道如何?”

    “在座的各位尽管尝试,便可知味道如何了”,李承乾一脸自信的说道。

    李世民命王德上去尝试,王德走上前用手捏了一点细盐放进嘴中,双眼一亮道:“陛下,这真的是细盐,而且味道很纯,比以往的细盐味道还要好。”

    李世民这时候也伸手往盐袋里捏了一点细盐放进嘴里,眼睛都跟着亮了起来,连道一声好。

    文武百官听到陛下都开口说好了,也都跟着激动万分,争先恐后的抢着用手指往盐袋里捏去,放进嘴里吧唧吧唧的尝着,一个个好像尝到了人间美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