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叔:截杀顺治,威震华夏
繁体版

第99章 北使团

    “方大猷屡屡要朕给他发数万满洲大兵,如今北方乱军尚未平定,山、陕方向与伪顺焦灼对峙,朕哪来这么多的满洲勇士?!”

    “此事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自入关后,清廷收降了明、顺将近十万野战兵力。

    尤其是攻略山西的这段时间,仅宣府、大同降军就将近五万,各州县降兵皆数百到数千不等。

    这些都是明军中战斗力相对较高的边军。

    更何况山海关之战后收降的关宁兵更是明军精锐。

    可以说,清廷控制的兵力总数增长了一半多!

    即便如此,多尔衮仍时常感慨中原地大物博,清廷兵力不足。

    真·幸福的烦恼!

    “王爷,方大猷在信中多有矛盾。既言山东土贼望风解散,州县传檄而定,且说泰安州旬日可下。既如此,为何要真满大兵三万?”

    范文程斟酌着说道。

    “哼,如此伎俩,当朕看不明白?”

    一边溜须拍马大肆表功,一边夸大困难索要支援,大明就是亡在这群人手中!

    自以为了解真相的多尔衮不屑地说道:

    “山东即便有些许负隅顽抗者,凭地方官吏就足以平定,根本不需劳烦满洲大兵!”

    “给方大猷传旨,令其速速将山东各州县库藏之银钱押解归京!”

    顿了顿,多尔衮又补充道:

    “不得少于三百万两!”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收编了那么多明、顺降卒、降臣后,光是粮饷就令多尔衮头大。

    入关后满洲贵族们一路搜刮,倒是肥得流油。

    可那些钱属于私财,强势如多尔衮也不能强迫他们交出来。

    范文程连忙应诺:

    “嗻!”

    “王鳌永忠贞不屈,应当予以嘉奖!朕打算赠其户部尚书,赐祭葬如例,另择其一子授骑都尉世职!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王鳌永作为清军入关后被击毙的首位汉人要员,多尔衮对其追封、荫子,可谓是极尽殊荣。

    “摄政王圣明!”

    范、洪二人齐齐躬身说道。

    又过几日,孙之獬惨遭义军分尸、举家殉清的消息传来,多尔衮命群臣商议其身后事。

    结果众位汉臣暗自拍手称快,满臣当众嗤之以鼻。

    就连多尔衮也称其‘于国无功’。

    遂决定不予封赏。

    --

    “你说什么?朱敏铖当真撤出泰安州了?!”

    方大猷拉着杨彘再三询问,终于确认明军已在多日前撤出泰安州,目前去向不明。

    “天助我也啊!”

    天知道他这几日睡觉都在做噩梦!

    梦里泰安大败之事东窗事发,一家老小跪在菜市口被清兵逐个斩首。

    方大猷抹了把眼泪,当即命人清点银两,准备运往北京。

    “大人,府库中共有白银87万两!”

    属官很快就将数字报了上来。

    方大猷满意地点点头。

    这段日子以来,武义攻克了十几座州县,加上那些没有反清归明的州县,方大猷手中一共有24个州县。

    “够了!清点出80万两,准备押送京师!”

    方大猷顿感无债一身轻。

    为了搜刮钱财,他与各地官绅、百姓斗智斗勇,可谓是用尽了浑身解数。

    “吃了咸菜炖豆腐,皇帝老儿不及吾..”

    方大猷悠闲地饮茶,哼唱着不知名的小调。如今终于安定下来,得以享受生活。

    “武义说得对,活着真好啊!”

    此刻他无比庆幸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刻遇见了武义。

    “报!京中来使!”

    方大猷闻言一个激灵爬起身,赶忙出去迎接。

    “奉天承运..着尔火速察解山东各地库银,务必筹集三百万两..”

    方大猷耳中嗡嗡作响,不断回荡着‘300万两、300万两’…

    “方大人?方大人!”

    使者呼唤几声,方大猷这才回过神来。

    “摄政王说泰安州的失利只是暂时的,他相信你的能力,你也不会让他失望对吧?”

    使者只是多尔衮身边的一名汉人包衣奴,然而方大猷丝毫不敢小觑对方。

    “请摄政王放心,臣定然不辱使命!”

    “不敢瞒大人,下官已于昨日攻克泰安州!”

    方大猷毕恭毕敬。

    “哦?如此甚好!”

    使者那似笑非笑的眼神,让方大猷有一种面对多尔衮的感觉。这一番‘劝勉’,或者说敲打,让他脊背发寒。

    好在使者不似孙之獬,并未对他的行动指手画脚。

    “话说姓孙那厮不会还在淄川吧?”

    方大猷只是这么一想,他现在可顾不上孙之獬。

    三百万两!

    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武义兄弟,如今朱敏铖撤出山东,正是你建功立业之时!本官命你集结全部兵马,速速收取东昌、济南、青州、兖州四府所有州县!”

    方大猷当即找来武义交代道。

    顿了顿,他压低声音说道:

    “那些胆敢反抗朝廷的州县,破城后将罪官全部抄家!即便是未曾叛变的州县,那些有二心的官绅也要抄家!”

    山东久经天灾人祸,民力早已衰竭。

    只靠搜刮普通百姓,何时才能凑够三百万?

    “末将明白!”

    武义,或者说朱敏铖,欣然领命而去。

    现在搜刮得越狠,将来山东官绅、百姓反清的决心就越坚定!而且方大猷一两银子也别想带出山东!

    “韩四,盯紧了方大猷!”

    方大猷身边除了泰安州之战逃出来的十几名亲兵外,其余都是朱敏铖的人。他与谢陛生活在朱敏铖精心编制好的牢笼中而不自知。

    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也尽在朱敏铖掌握!

    “衡藩、德藩的人同意迁移了吗?”

    朱敏铖问道。

    封地兖州的鲁王早就逃走了,封地济南的德王、封地青州的衡王却舍不得祖宗基业,留在当地没走。

    郭升主政山东时,大顺也没有过分为难他们。

    老朱家出了名的能生,衡、德二藩连同旁系在内少说能有两三千人,朱敏铖有心将他们迁去莒州。

    好歹也是劳动力。

    “他们都听信了清廷‘朱氏诸王有来归者,亦当照旧恩养,不加改削’的措辞,打算投靠清廷,对迁往莒州并不积极。”

    韩四有些犹豫地答道。

    “要不要派人将他们强行送去?”

    他试探着问道。

    “不必!”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这群鱼肉百姓的宗室竟然相信鞑子的承诺,毫无气节地投降建奴。

    不枉失去利用价值后,被建奴随便找个理由全部给虐杀掉。

    朱敏铖并不在意这些国之蛀虫的死活。

    “本官去见见北使团!”

    左懋第率领的北使团此刻刚到济宁,正好去会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