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叔:截杀顺治,威震华夏
繁体版

第31章 技工体系

    几人很快就来到工坊。

    朱敏铖一眼就看到了正冒着白烟的蒸汽机,它雄踞工坊一角,占地面积颇为可观,俨然一头巍峨的巨兽。

    工坊中回荡着‘酷哧酷哧~’、‘叮叮当当~’的响声。

    以及刺鼻的硫磺味。

    在朱敏铖看来,这是世间最美妙的交响乐和最芬芳的味道!

    工业之火,在此点燃了!

    “好!好一个大宝贝!”

    朱敏铖满脸喜色,连连称赞。

    宋应星不但制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还设计了全套的曲杆连轴装置,将蒸汽机与铁锤相连,驱动锻锤锻打金属。

    “先生真乃大才也!”

    朱敏铖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铁锤一次次落下。

    伴随着一声声沉闷的撞击声,烧红的熟铁片包裹着生铁,不断发生变形、重塑、融合,最终成为优质的钢材。

    这便是所谓的灌钢法。

    一直到20世纪初夏国有些地方还在采用这种方法炼钢。

    火花在撞击的瞬间四射开来,映照着工匠们坚毅的面庞,也为一个时代拉开了序幕。

    “一台蒸汽机可带动多个铁锤,同时锻打出数块钢锭,其效率足以抵得上几十名铁匠!”

    宋应星抚须说道。

    微微扬起的下巴、略显矫揉的捋须、假装幽邃的双眸,老先生的每一个肢体动作都在叫嚣着:

    赶紧夸我!!!

    “大善!天佑大明,竟得先生这般大才!”

    “此非我一人之功,能有此等精妙的机械皆仰赖大人的图纸和诸位工匠的努力!老夫只略尽绵薄而已!”

    宋应星一副愿望得到满足的样子,谦虚地说道。

    “大家辛苦了!”

    朱敏铖看向诸位工匠,深深一揖,真心实意地说道。

    面前这台蒸汽机虽然庞大,却运转流畅,很少有蒸汽外泄。在没有橡胶和精密工业机床的年代,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活塞与气缸之间,缝隙过大则蒸汽外泄;摩擦过大则平添阻力;缸壁不平整甚至还会卡壳。

    这些都需要工匠们凭借精湛的工艺来解决!

    可见大家是用了心的。

    在大明,匠户跟军户一样都属于贱籍。

    见朱敏铖竟如此尊重他们,工匠们无不感动,朱敏铖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们热泪盈眶:

    “凡是参与了蒸汽机项目的工匠,每人赏银十两!”

    “自即日起,所有工匠一律月俸一两银、半石米,绝不拖欠!宋秉初、鲁文文改造蒸汽机有功,擢为一级技工!”

    接着朱敏铖公布了所谓技工等级以及对应的俸禄标准。

    北伐军技术工人等级标准分为初、中、高三等八级。其中1-3级为初级工,4-6级为中级工,7-8级为高级工。

    绝大多数普通工匠没有等级。

    一级技工月俸2两银、半石米。

    二级技工月俸3两银、半石米。

    三级技工月俸4两银、半石米。

    四级技工月俸6两银。

    五级技工月俸8两银。

    六级技工月俸10两银。

    七级技工月俸15两银。

    八级技工月俸30两银。

    按照这个‘工资’标准,就连一级技工都评不上的普通工匠年收入也能有12两银子、6石米,一人即可维持五口之家的温饱。

    八级技工的实际收入更是超过了当朝一品官员!

    这倒不是因为朱敏铖给得多,而是因为老朱家不当人,总是给公务员发‘钞票’。

    大明宝钞这玩意儿,就跟常凯申的金圆券一个德行!

    “大人,这是真的吗?”

    一名工匠跪在地上,不敢置信地问道。

    就连宋应星也张大了嘴巴。

    老头见没人注意到他,连忙阖上嘴,装出一副淡定自若的模样。

    “本官何时说过谎话?”

    “不仅如此,做出特殊贡献的技术工人还能得到朝廷授发的官服、印信,在吏部登记,成为正式的朝廷官员!”

    朱敏铖笑着答道。

    “大人,那我们怎样才能晋升为‘技术工人’呢?”

    “是呀,求大人告知!”

    作为低贱的匠户,他们祖祖辈辈吃惯了苦头。眼下有人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谁又不想赶紧走上去?

    “凡是对生产流程、技术革新做出突出贡献,发明、创造出新的机械、设备,或者工艺精湛娴熟、工作认真努力者,都可以评定为技术工人!”

    朱敏铖挥挥手。

    继续大声说道:

    “北伐军绝不会亏待每一个真心付出的劳动者!”

    “劳动者最美,劳动者最光荣!”

    此话一出,全场振奋。

    “朱大人说劳动者最光荣!我们也是光荣的劳动者!”

    “劳动光荣!”

    工人们热泪盈眶,纷纷高呼。

    自古以来人们都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光荣’这个词语跟他们这些挣扎在底层的人民一向毫无关联。

    但是在今天,有人说他们也是‘光荣的’!

    哪怕是为了这份荣耀,他们也要努力工作,也要积极创新!

    在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属于大地主阶级,有着天然的局限性。无疑只有工人阶级是最具进步性的阶级,思想解放也必然始自这个阶层。

    屠龙术的光辉终有一天会照耀大明!

    在这之前,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

    “小子,是老夫肤浅了!”

    宋应星携儿孙郑重给朱敏铖施了一礼。

    朱敏铖连忙侧身躲开。

    “长庚先生,应当是我敬您才对!”

    朱敏铖庄重行了一礼,接着说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您所从事的是一项惠及亿万百姓、惠及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我敢断言,华夏子民必将千秋万代传颂您的美名!”

    “至圣先师孔子有教无类,将知识传播给万民,为我华夏启蒙;而长庚先生您,若能让科学的光辉照耀大明,功绩又岂在孔圣人之下?”

    宋士慧张大了嘴巴。

    宋秉初目瞪口呆。

    就连宋应星老头一时也被震惊到不知道说什么。

    这番话属实有些大逆不道,有些张狂轻浮了!

    孔圣人那是什么?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可以预见的是,只要华夏没有亡族灭种,他的名号就会一直传颂下去!

    朱敏铖竟然大言不惭地说宋应星要跟他不分伯仲!

    老头子脸上的神色一再变换,最后仿佛下定了决心,涨红着脸说道:

    “或许我应该将自己过去几十年所见的工艺、机械、冶金等知识记录下来,编成一本书流传后世。朱大人你觉得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好?”

    “要不就叫‘天工开物’吧!”

    朱敏铖笑着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