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叔:截杀顺治,威震华夏
繁体版

第14章 冲锋号

    两轮射击过后,对面三百多人的队伍已是彻底溃散,士兵们四散奔逃、自相践踏。

    场面怎一个混乱了得。

    龚世杰弓腰踏步,抓起挂在腰上的小号,鼓起腮帮用力吹响。

    “嘟嘟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嘟嘟~”

    令人胆寒的冲锋号响起,两名排长一马当先向前冲去,所有人抄起兵器紧随其后。

    七十多人愣是冲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九世征战见惯了血雨腥风的朱敏铖此刻也是热血沸腾,双脚用力一夹马腹冲了出去。

    “凡冲锋号响,无论统兵将领抑或伙夫役卒,皆须全力冲杀敌阵,不得怯战畏敌,违令者斩!”

    这条军令是北伐军的铁律之一。

    二十世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冲锋号,必将在这个时代绽放出它的光彩。

    士兵们放弃鲁密铳,抄起大刀、长矛、镰刀奋勇向前。

    “狗贼,纳命来!”

    陈五等人讷讷地看着战斗,全程被震惊地说不出话来。此刻猛然反应过来,拎着长刀冲了出去。

    他很快追上一名官兵。

    一刀砍在那人后背,将人砍倒犹不解气,竟是双手握刀生生将脑袋剁了下来。

    鲜血喷溅在他的脸上,将一张坚毅黝黑的面庞渲染得如同魔鬼。

    “杀!”

    他嗷的嚎了一嗓子,继续向前追去。

    几名猎人身手颇为不俗,挽弓搭箭将逃跑的士卒射倒。

    自制弓箭威力不足,他们就冲上去用镰刀、斧头补刀。

    有骑士眼看就要跑远,其中一名猎户解下腰间的流星索,也就是一根绳子拴着的两块石头,将它抡得飞起。

    流星索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精准缠绕在骑士脖颈上。

    猛烈的冲击,当场将骑士拽下马来。

    这是全场唯四的重甲骑士,猎户手中的镰刀一时竟无法奈何他。几名士兵见状冲上前来,用长矛从兜鍪下面捅入将他杀死。

    朱敏铖跨马提刀,不时挥刀砍死一人,或者挽弓射死一人。

    追亡逐北,毫无技术性可言。

    然而,一场战斗最大的杀伤也是在这个阶段。

    “只可惜没有刺刀。”

    看着数百人狼奔豕突,朱敏铖不禁悠然叹道。

    后世人或许觉得刺刀无大用,尤其抗战剧中总喜欢大刀往鬼子头上砍去,更显得刺刀短小无力,犹如鸡肋。

    然而实际上,这大错特错。

    刺刀对于步兵来说是大杀器,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未来的两百多年,是线列步兵的时代。排队枪毙是线列步兵时代是最成功的战术,也是经过了历史考验的战术。

    双方军队彼此距离几十米,然后排排站互相射击。这种战术比拼的是双方军队的意志力、军纪。当一方阵容出现松动时,另一方就会发起冲锋、展开肉搏,这个时候才是给敌人造成最大杀伤的阶段。

    肉搏战,刺刀自然必不可少。

    除此以外,在没有刺刀的年代,线列步兵两翼需要有骑兵保护。

    否则敌方骑兵绕后或者两翼冲击,己方阵营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然而有了刺刀以后,步兵结成方阵,宛如一只会喷火的钢铁刺猬,完全能够独自硬扛骑兵的攻击。

    步兵方阵对阵骑兵,结果就是:我追不上你,你冲不破我。

    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是步兵战斗力的历史性进步!

    鸦片战争时,英军步兵就曾击败人数数倍于己的绿营和蒙古骑兵。

    跟建奴作战,大明在骑兵方面是短板。训练一只强有力的骑兵,对于朱敏铖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既然这样,就只能从步兵身上下功夫,刺刀自然必不可少。

    “饶命!投降,我投降!”

    看着渐渐迫近的追兵,一名士卒丢掉手中的兵器,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

    “我也投降!”

    “大人饶命!”

    越来越多的人丢掉武器,跪在原地。

    “起来,去死!”

    看着跪在旁边的士卒,陈五目眦欲裂,放声大吼道。

    他冲上前去砍死一人,身旁两名士兵连忙死死抱住他。

    “放开他!”

    朱敏铖沉声命令道。

    两名士兵松开陈五,后者手里抓着长刀,双目赤红,喘着粗气,一副要择人而噬的模样。

    然而望向朱敏铖的眼神中却满是敬服。

    朱敏铖看向陈五以及其他猎户,说道:

    “放下武器投降的一律不准私自处置,除此之外,尽数斩杀一个不留!”

    陈五几人看着渐渐跑远的士卒,纷纷跺脚,咬牙追了出去。

    一个时辰后。

    “大人,此战共剿灭匪徒142人,俘虏97人。我方阵亡2人,伤17人。缴获粮食80石(此处取一石等于现代180斤),白银2900两,马13匹,战甲32副,骡、牛、布匹等若干。”

    龚世杰兴奋地汇报道。

    要知道对方人数四倍于己,还拥有二十余名骑兵!

    反观己方,阵亡的二人纯属运气不好。伤者基本都是轻伤,休养几天就不碍事。

    这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大胜!

    经此一役,所有人信心暴涨,大家脸上尽是大战以后的激动与喜悦。

    “龚世杰,阵亡者每人抚恤银100两,战功奖每人一月俸禄,其余按例奖赏!”

    朱敏铖命令道。

    自大秦创立军功爵制度以来,军队普遍以斩首多少来计算奖赏额,朱敏铖自然也不例外。

    按照他制定的奖惩制度,只要战斗胜利,所有人都会得到一笔基础奖励,也即战功奖。

    战功奖通常为一个月的俸禄。

    人头奖则是以斩首、俘虏人数计算。

    其中斩首/俘虏匪徒一人奖励白银2两;斩首/俘虏绿营兵一人奖励白银5两;斩首/俘虏建奴一人奖励白银50两。

    50两听起来似乎很多,然而满洲八旗总兵力不过20万,也就是一千万两白银而已。

    李自成在京城拷饷随随便便都能搞到七千万两!

    斩首不但能够兑换银两,还能累积战功。

    斩首攒到一定数目后,就能提拔为班长、排长…

    当一个个敌人脑袋上顶着‘白银5两’、‘白银50两’这样明晃晃的价签时,他们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甚至还有几分可爱?

    此外,先登、夺旗、斩将也能获得额外奖励。

    此战共计支付抚恤银200两、战功奖164两,人头奖478两,合计842两。

    士兵们当场就领到了白花花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