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你是不是玩不起!
繁体版

第43章 空间立方

    回到家中,林轩对林爸林妈叮嘱了一番,就打开了空间门,几经周转,来到了目的地,传说中的无人区——罗布泊。

    他来这里,是为了研究可控核聚变,顺便获取奇迹点的。

    别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他是认真的!

    或许对别人,甚至对整个人类来说,研究可控核聚变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又是托卡马克装置,又是常温超导,各种专业词汇一听就让人头大,就算是林轩亦是如此。

    不过,林轩并不准备走这条路线。

    他准备走一个更加简单更粗暴的路线,那就是在一个巨大的容器中,用一颗氢弹来烧开水,然后再用这些开水来发电。

    理论上来说,只要这个容器足够大,足够坚固,氢弹不能将其破坏,那么氢弹的能量,就会转化为热能,将水加热到沸点之上。

    然后就可以用这些高温水来加热外循环的水,用来驱动汽轮机发电了。

    这是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另类的,可控核聚变利用途径。

    只是没啥实际意义,因为想要造这玩意,前期工程就要掏空一座大山,这工程量,光想想就吓人,所以,科学家只是稍稍研究了一下,就放弃了。

    现在,林轩准备将这个思路捡回来,并且将它发扬光大。

    至于坚固的,能承受核爆的容器,那还不容易?

    别忘了,林轩当初可是用叹息围城挡住了毁灭的闪耀的冲击波的。

    连续五发毁灭的闪耀都能扛下来,抗下一颗小当量氢弹,应该不成问题。。

    只不过,叹息围城上下都没有封口,所以到时还需要多加一道空间门,将上下口封上,让它形成一个完全的封闭空间。

    “理论上来说,这套方案是可行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氢弹的轻量化问题,这玩意,做大不容易,做小更不容易。”

    如果氢弹当量大的话,那作为承受它热量的载体(水)就必然要多,换言之,林轩要做的空间立方就要够大,这消耗可就海了去了,且不安全。

    所以,林轩需要尽可能地缩小氢弹的当量,越小越好。

    说到氢弹的轻量化,就不得不提蘑菇弹的两大难题了。

    这两大难题,一个就是轻量化,另一个就是怎么在爆炸时,尽可能让更多的物质参与反应,而不是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爆炸炸飞。

    这两个难题,在林轩的空间立方前,都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第一个,轻量化的问题。

    氢弹需要用愿子弹来引爆,而愿子弹需要达到临界质量才能引爆。

    如何让柚235达到临界质量?

    那自然是用炸弹的冲击波来进行压缩了。

    这原理决定了,它们的体积和当量,都不可能太小,不然它自己就炸不了。

    不过,在林轩的设想中,他的愿子弹是不需要用炸弹来引爆。

    因为他的空间立方可以将柚235的临界质量,变得更小,甚至在1克以下!

    正常情况,高纯度的柚235的临界质量是52公斤,只要达到这个质量,并将它们堆在一起,它们自己就会爆炸,并不需要加热或者撞击什么的。

    这是因为,柚235的衰变会释放出中子,只要中子撞到其他柚235的原子核,就会引发原子核裂变,然后释放出更多的中子。

    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然后轰的一声爆炸。

    之所以在通常的情况下,要达到52公斤才爆炸,是因为原子间的空隙实在是太大了,中子很容易就飞出柚块,而不会碰到其他的原子核。

    所以,体积要够大,纯度要够高,中子才能在飞出柚块前,碰到其他原子核,引发裂变反应。

    如何减少临界质量呢?

    两个方法,一个是压缩。

    只要通过压缩,将原子核的间隙变小,那中子自然容易碰到原子核,然后发生裂变反应。

    二,就是用中子反射层包裹住柚块。

    中子飞出铀块时,将它反射回去,这样它碰触到原子核的机会,就会增大很多,从而减少临界质量。

    林轩的空间立方,就相当于中子反射层,并且反射率还是百分之百的。

    只要柚块衰变释放出中子,那中子就不可能逃脱出去,它只会穿过空间门,从另一头回来。

    也就是说,只要时间足够长,且空间立方够小,那怕只有一颗柚235原子和一个中子,他们最终都会撞到一起!

    这就是林轩将愿子弹轻量化的底气所在。

    空间立方除了能减少临界质量外,还把反应物质容易炸飞这个问题解决了。

    因为它是封闭的,反应物质无论是从那一个方向炸飞,最终都会从另一个方向回来。

    只要时间够长,里面的反应物质都会发生发应,这样一来,不但能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就连辐射也会降低很多。

    “微型愿子弹对我来说,并不算难事。”

    “而有了微型愿子弹后,微型氢弹也就顺理成章的事。”

    “到时只要用它来烧开水,就可以发电了。”

    “虽然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一下,自己的猜想行不行得通,但安全起见,还是先把各种实验设施搭建起来,再做实验吧。”

    接下来的时间,林轩就展开了蚂蚁搬家式的工作。

    他趁着夜色,将一块块模版房搬到罗布泊中,盖起一栋栋小房子,再用伪装网掩盖房子的痕迹。

    这一干,就是两个星期。

    无他,实在是环境太恶劣了,夜晚温度超低,白天温度又高,就算是林轩,也不得不选择相对舒适的时间段来进行工作。

    房子搭建好后,林轩又开始铺设隔热材料,然后搭建电力系统,再然后就是安装空调。

    等这些都完成后,才能安装那些娇贵的实验仪器。

    等一切都布置完,已经是两个月后了。

    林轩看着自己两个月来的劳动成果,吐槽道:“没想到,搞这些东西,竟然比修炼还要累。”

    “但愿这次的收获,抵得上我的付出吧。”

    林轩独自一个人,忙死忙活,为的自然是搞出可控核聚变时,奇迹点的评价能更高点。

    毕竟一个人搞,和一个团队搞定,完全是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