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我只想当个吃货
繁体版

第55章 郝父的大棚(报歉,因生病断更了几天)

    姜鸣在这边待了没几天就走了。

    走之前,郝春同跟他约好,等来年开春,他一定会帮着请两个熟手插片技术员过来,专门负责这边的插片工作。

    这些蚌做了插片才会有养的价值,否则的话,那就是一文不值,只能拿来吃肉。

    吃肉可能还会有人嫌弃难处理呢,毕竟像郝老爷子跟郝春雷做菜手艺这么好的人,那可不多见。

    接下来的日子,基本可以说是乏善可陈。

    养蚌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只需要每日定时定量喂食,及时检查网箱完好程度,还有网箱中的蚌苗状态是否正常即可。

    但是,这个活儿又是很枯燥的。

    大家伙儿都以为,那郝春坚就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估计要不了几天,就会打退堂鼓了。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人家硬是坚持了下来,每天兢兢业业的,哪怕是刮风下雨,也从不懈怠。

    这一点,不得不让郝春雷等人刮目相看了。

    就连郝春坚的亲爸,也就是郝春同的亲叔叔都开始重新审视起自己这个儿子来。

    不过,养蚌这个活儿,郝春雷关注了一阵子之后,他就没有精力再关注了。

    他现在手头也有不少的事情。

    练厨艺那是首要的,要不然老爷子也不会放过他的。

    还有挣零钱小组一直都还在运营,光是每天的流水账目,就够他忙活上一阵子了。

    这方面,暂时也没有什么人能为他分担。

    本来两个妹子算账还是可以的,只可惜,为了不耽误她们的学业,他再三考虑,还是没打算让她们沾手。

    他自己的命运已是如此,与跳农门的机会擦肩而过了,但他不希望两个妹子步他的后尘。

    现在既然这两人学习都很认真,还不如就让她俩拼上一拼,万一运气爆棚,拼出来个中专呢?哪怕是最差的中专,最冷门的专业,那也是跳出农门了,毕业后就会有一份正式工作在等着她们。

    再怎么着,也总比留在农村,然后随便嫁个庄稼汉强。

    不是他瞧不起农民,而是经历了这一年多,他知道了农民种地到底有多辛苦,而那些农村妇女过的是怎么样的日子,所以他才希望两个妹妹能脱离这样的生活。

    他的心很小,装不下许多人,他只希望身边的人能越过越好。

    而他郝春雷的妹妹,就值得更好的。

    郝家其它人也是各有各忙。

    郝母肯定是不会闲着的,平日里家里那些琐碎的事情,本来就繁杂。

    更何况她今年还多养了两头猪崽子,又多养了二十只鸡,光伺候这些小东西的吃喝,就够她忙的了。

    不过还好,小春江这小家伙虽然有些地方不靠谱,可对于郝母来说,小江可是她的贴心小帮手。

    至于郝家二房的户主郝父,他则是一直在忙活他的蔬菜大业呢。

    早在十一月初,他的蔬菜大棚就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了。

    此时已经过了农忙时节,乡里都已经开始今年的冬天水利工程了。

    忙了一年的农民们,正好趁着这个空档休养生息。

    因为再过不了多少天,冬季水利挖掘征召计划就会要往下发放了。

    不过就前两年的经验,今天应该还是给自己乡里挖水利。

    这年头可不比后世,没有挖掘机,没有推土机,无论是河流、鱼塘、灌溉渠等等,全都是农民们用自己双手,一铁锹一铁锹挖出来的,也是农民们用自己肩膀,一担子一担子挑出来的。

    去年冬天,郝父就出去了整整一个月,回来时,整个人都快累得不成型了,那肩膀上的茧子整整厚了两层。

    水利工程关系到整个县,乃至整个市的大局,并不会因为土地承包给了个人而搁置的。

    郝父也在庆幸,幸好他去年就被抽调了。

    这个活儿是两三年一轮的,去年去过的,今年就不用去了。

    要不然,这大棚搞了个一半他就没空了,到时候,哭都没地儿哭去。

    为了这个大棚,他可是付出了不少心血。

    首先就是材料问题。

    其它东西都好说,就是那塑料膜,价格高不说,还特别的不好买,他是求爷爷告奶奶,四处求人。

    最终还是大伯郝兴福找了其在供销社里的一个熟人,终于赶在骨架完工之前,把膜给搞到了手,现在就只等地里的大白菜收获完,然后就可以开始正式架棚了。

    至于骨架,金属的那是想都不要想了,成本太高。

    最终郝父还是决定随大流,用竹子。

    用竹子有两大好处。

    一来是韧性,大棚的骨架都是圆拱形,除了金属,估计也只有竹条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二来就是竹子的生长速度了。

    竹子跟木头不同,竹子基本一年就能长成成竹,而树木在这方面就逊色多了,一年的树,也就是比树苗强上那么一点点而已。

    所以,思来想去,只能用竹子。

    然后,一提起竹子,自然就不会麻烦旁人了,杨铁蛋这个干亲可不是白认的。

    在郝春雷的怂恿下,郝父就把这个活儿全权交给了杨铁蛋。

    头一回接到“干爸”交给他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杨铁蛋自然是用足了心思,还不忘拖自己的师父“下水”。

    害得钟师傅一直在嚷嚷,自己收了个孽徒,可每当杨铁蛋碰到困难时,钟师傅又是跑得最快的一个。

    这口是心非的劲儿,也真是没谁了。

    不知道怎么回事,每回看到这对“活宝”师徒,郝春雷吃饭都能多干上半碗。

    在郝家众人,以及编外人员杨铁蛋师徒的齐心协之下,郝父的中年种菜事业,终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在十一月下旬,大白菜全都收割完毕之后,一座一人高的塑料膜大棚终于屹立在了郝老爷子名下的那亩土地上了。

    而大棚的旁边,还有一座低了一半高度的小棚。

    郝父已经计划好了,大的那座棚,保险起见,还是按原定计划种植鸡毛菜。

    这大棚的保温效果极好,在阳光好的时候,中午大棚里竟然只需要穿一件单衣即可。

    接下来,就看天公是否作美了。

    只要晴好天气多一点,那气温就高,菜就长得快。

    至于那只半人高的小棚,则被郝父当成了试验棚,什么乱七八糟的都种了些,他在做试验,看看这个季节,用这塑料棚,到底能种出什么来。

    郝父的大胆,简直超出了郝春雷的想象。

    不过他对此表示很支持,同时也拭目以待,坐等结果。

    至于郝老爷子,他也被郝春雷拖下了水,这阵子一直在忙着做一件东西。

    对此,郝春雷可是放了大话了,如果这事儿能成,那对郝家来说,接下来就有可能会有个长长久久的进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