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召唤之天下归一
繁体版

第32章 不臣之心

    当然,兔子也是有缺点的,兔子的缺点就是脆,兔子这种生物但凡有点病什么的就噶了,饲养的最佳选择当然还是羊和猪,只不过因为汉末时期大部分人的主要肉食还是不以猪肉为主,因为这个时代大家还没有发现阉割的猪肉能去除腥味,所以猪的饲养方法也要快点普及。

    兔子的皮毛虽然有但是身上的皮毛还是不如羊,要想把羊养好还是得水草丰茂的地方,说到底还是得把河套拿下来。

    所以,丁昀现在养兔子其实算是一个比较无奈的方法,比较猪羊都需要大规模的养殖还需要场地,现在的丁昀没时间搞这些,所以兔子是现在见效最快的,若是以后地盘变大,丁昀肯定要加紧搞猪羊的养殖。

    战略、养殖、练兵……丁昀将自己关在房间之中一直复盘到了晚上。

    待到丁昀从盘算之中清醒之时,天色已经暗了,今天确实有些疲劳了,从子时开始他就在城门擂鼓助威,随后自己一个人在房间之中各种盘算和计算,今天一天都还没睡。

    不过,丁昀还是在继续的工作着,就这样,丁昀在疲倦之中在案几之上,缓缓的睡了过去。

    且说战场打理完毕,有些人选择加入,有些人选择回乡,还有一些则是趁着这个机会回到洛阳去报信,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如丁昀所想会老老实实回家和加入,肯定有会洛阳报信的,毕竟这种事情在哪个时代都是十分常见的情况。

    洛阳,此刻正在饮酒的董卓听到了消息过后,愤怒的将手中所执酒杯,往地上一摔,大声骂道:“你说什么?丁原那逆贼的儿子设计张济,在上党之外就我部一万余人几近歼灭?”

    听到下面人汇报情况,董卓怒不可遏。

    董卓大发雷霆心疼的不是什么张济,心疼的是他那一万多人,这些人可都是他从凉州带来,如今居然折在了上党,还是被那丁原的儿子给灭掉的,这更让董卓发怒了。

    身旁一个中年文士模样的人见到董卓如此怒火,立马说道:“岳父还请消消气,根据讨回来的几人所说之言,那丁昀阵中有两个身穿白衣白甲的将领,一个手执方天画戟,另外一个手执丈八蛇矛,若是没猜错的话,那手拿丈八蛇矛之人,就是之前从洛阳之中逃出去的逆贼伍孚之子伍云召。那伍云召狡诈异常,若是他与那丁昀一起,张济他们命丧在了上党也就不奇怪了。”

    听到旁边之人这么说,董卓火气稍微小了一点,那伍云召他也知道连吕布都被他击伤,张济几人恐怕都不是他的对手,不过这张济好歹是跟他一起从凉州而来的,虽然能力不见得多强,但是好歹也算他比较信任的几个人之一,如今就这么命丧在了上党,董卓还是有点觉得可惜。

    “李儒,你且说说那逆贼丁昀该如何处理?”

    那中年文士立马回答道:“岳父,婿以为不用多去管这丁昀,现在这并州也不是安稳的地方,前几天获得线报说是并州之外有几部匈奴不是很老实,正是蠢蠢欲动的时候,我们大可不必去管这这些匈奴,但是那丁昀就不行了,他必须要管,若是不看好这些匈奴,挨刀的只会是他。”

    听到李儒这么说董卓点了点头,刚折了一万人,董卓确实是不想管这并州,而且他听闻袁绍去了渤海蠢蠢欲动也不安分,若是此刻在调兵去打并州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而站在一旁的史思明则是一直沉默不语,经过数天的观察,史思明也是明白了,这董卓能力确实不怎么行,也没什么眼光,若是换了自己,一定要趁现在快快的拿下晋阳,鲸吞整个并州,可是董卓听了李儒几句话过后就不动了,史思明也是懒得开口继续劝这董卓,毕竟他也有了似吕布那般的心情,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这董卓各方面能力都不如自己,这种人想压在自己的头上,真是感到耻辱。

    就在这几日史思明也是找到了一个和他志同道合的之人,那人名唤安禄山,跟他一样也对这董卓不是很满意,因为史思明已经被董卓提拔为了中郎将,已经有些许权力了,所以他就觉得和这安禄山一起干一番大事业。

    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军中还有一个名叫王世充的人也颇受排挤,因为这王世充是个彻彻底底的杂胡,但是因为母亲改嫁到了汉人家中他也跟着自己那那继父改姓了王,因为他的外貌和身世,他在军中不受其他人的待见,一群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史思明发现了他,跟此人聊了一阵,发现这王世充能力亦是不差,可是因为这身世和外貌却没有人注意他,于是史思明给他抛去了橄榄枝,但是这王世充对于史思明抛出来的这橄榄枝却是没有回应说是需要再考虑考虑,史思明亦是明白,这王世充是嫌弃他的职位太低了,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和利益。

    史思明在方才听到袁绍要搞事的时候就知道机会要来了。

    史思明比起董卓最强的地方就是割据,那袁绍既然在渤海如此大张旗鼓招兵买马,史思明判断那袁绍定会号召一干人等前来攻打洛阳,但是至于规模能多大,史思明就看不明白了。

    董卓这群人里面放眼望去知兵法,晓军事之人并不多,这群人大部分都没什么远见,也不知道什么筹谋,对于将来或者可能到来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准备。

    对于不久之后那袁绍前来,史思明是很有信心的,董卓手下大部分都是莽夫,知兵之人甚少,而这个时候,也是他上位的机会,虽然董卓因为这次并州的事情对他有些冷漠,但史思明相信,要不了多久,这董卓手上的权力他也会分一杯羹。

    就这样,董卓一边听着李儒汇报,一边冷落着一旁的史思明,令董卓不知道的也正是他今天一言一行令史思明有了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