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首辅
繁体版

第80章 明算

    学院开始月考,先考的是明算,这个属于明算,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数学。现在一提起古人的学习内容,就是四书五经之类,其实这是种误解,数学也一度是古代学子的必修科目。

    西周时期,数学成了“六艺”之一,是学校教学的必修必考科目之一。那时候的学校,学生全是官家子弟,学习的目的也是专门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土地丈量、谷仓容积的计算、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等等。

    数学的运用当然不止于此。小到历书的修订、日食月食时间的推定,大到隋炀帝修长城、开运河,武则天修建150米高的明堂供养通天大佛(前几年徐克拍了部电影用了这个题材),这都需要数学家的精确计量。

    在秦汉时期,“六年,教之数与方名”,教育从娃娃开始抓起,6岁就开始学数学了。到了隋朝时期,朝廷甚至成立了“数学专科学校”,配备博士两人,助教两人,这个学校每一届收学生80人。

    这个“数学专科学校”,其实北魏也曾设立,前后存在50年以上。但是直到隋朝,办数学专科学校才成为一项制度。

    唐初延用隋代的科举制度,算学仍被作为国子监设立的六科之一,称为明算科,但招生人数缩减到30人。学生入学资格为“文武官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也就是说,普通人的孩子也可以进入学校学习了,而且是免费,不用交给学校钱。

    唐朝的“数学专科学校”宽进严出,入学时不考试,由主管机关按家庭出身选送。但是入学后,要经常考试,有旬试、月试、季试、岁试。岁试就是年终考试。岁试三次不及格(下等),就会被逐出校门,回家去吧。

    既然是学校,就要有教材。公元656年,风水大师李淳风等人奉敕注释并校订了十部数学书作为教科书,合称为“算经十书”。

    这些书都是历代数学家们的著作,直到清朝都在使用。其中大家熟悉的是《孙子算经》,“鸡兔同笼”问题就出自该书。其余如《张丘建算经》,讲测量、纺织、交换、纳税、冶炼、土木工程、利息等各方面的计算问题。涉及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差数列和不定方程等现代数学知识;

    《九章算术》包含计算土地面积、食品交换、社会福利、税收、罚款、土木工程等。书中包含了平面几何面积算法、体积计算公式、线性方程组问题的解法等等。不过现在人对李淳风主要印象是他的《推背图》,其实他是一位算术大家。

    学生入学后,学制七年。七年期满,没有中途考试不及格被劝退的学生,还要参加一次毕业考试,及格了才能送礼部直接参加明算科的科举考试。考得好,授从九品下的官职。这大概是数学在中国历史上最风光的时候了。

    但因为皇帝本人对算学的看法不一,算学——这所数学专科学校时兴时废,再加上明算科及第后待遇不如明经、进士等科学生的好,故向来不为世人看重,所以应试的人并不多,至晚唐时期明算科考试渐渐停止。

    起初陆成也以为很难,后来发现,那些题目用方程式便能解开的时候,瞬间就没压力了。

    题1:笼子里有鸡和兔子。从上面数一共有35个头,从下面数一共有94只脚,问一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

    题2:公鸡每只值5文钱,母鸡每只值3文钱,而3只小鸡只值1文钱。现在用100文钱买100只鸡,问这100只鸡中,公鸡、母鸡和鸡各有多少只?

    题3:今有环山道路一周长325里,甲乙丙3人环山步行,已知他们每天分别能步行150、120、90里,如果步行不间断,问从同一起点出发,多少天后再相遇于出发点?

    答案:10又5/6题4:大家凑钱买一件物品,每个人出8钱还余3钱;每个人出7钱就还差4钱,问人数、物价各多少?

    题5:有一座正方形城池,不知道面积大小,四个方向都是从城墙中间开门,出北门20步有一棵树,出南门14步,折而向西行1775步能看到树,问这座城池边长多少?

    陆成看到这些题目,心里大喜,这也太小儿科,这些题目都在小学数学阶段,对接受过义务教育的陆成来说,不要太简单了,这次算是自己最轻松的考试了吧。拿起笔飞快的开始作答。

    远处夫子正背着手来回走动,看各个学子的答题情况。明算这一科,接触的学子甚少,其次,童试的时候并不考教这一科,以至于数理这一科,许多学子都是初次学习。

    看着大多数学子绞尽脑汁的样子,夫子无奈的皱了皱眉,摇头叹气,这个也不能怪他们,毕竟以前很多人都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他收回视线,慢慢又看了一遍,忽然一顿。

    只见窗边坐着的少年如行云流水般的写着答案,他心中诧异至极,缓缓上前来到了他的身边。

    陆成沉浸在答题中,竟没发现夫子来到了他的身边。

    夫子低着头,看着齐陆成写下的答案,诧异的张了张口。数理如此好,非常不错。陆成答完题目,放下笔,满意的点了点头。

    晚上夫子开始挑灯夜战,批改白天的明算试卷。当他改到陆成的试卷的时候,发现陆成全对。不由的想起白天看到陆成考试的情景,好像没有看到他用什么算术工具,就在那里看题目,过会直接写下答案,这…貌似自己好像也做不到。

    这个是个数学奇才,答案既快又准,这些题目对他来说,完全不费吹灰之力。这要不要把他培养成专门研究明算的学子,看来明天要好好问问这位学子,听听他的想法,争取让他专攻明算。

    不过夫子也难以有把握,毕竟在大家眼里,明算肯定不如明经,有天赋的都去走科举之路,想到这,夫子只能叹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