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首辅
繁体版

第61章 县试(二)

    考生一一进入了贡院,天上也难得出了太阳,众人不由心情大好。

    “铛铛铛!”

    “肃静!”官差的声音响起。

    几名穿着官服的中年男子在官差们的簇拥下来到了贡院,其中一人位置最靠前,面容和蔼,留着稀疏的胡子,笑眯眯的看着贡院里的众人,对着众人道:“诸位学子,我是本县知县。”

    “今日看到这贡院坐得如此满,本官心里高兴啊,说明咱们富平县的人才越来越多了。”

    县令激情慷慨的发表了一番演讲,然后一旁的官差便开始宣布起了考试的规矩......

    “开始考试!”那官差敲着铜锣,围着贡院巡视说明。

    随后不久,便有人将写着今日题目的碳板送了过来,放置贡院中间的空地上,又有人拿着碳板在每个贡院面前停顿几息,保证所有考生都能看见题目。

    陆成觉得,这也是照顾那些视力不好的学生了,瞧瞧对面那大爷,眯着眼睛。考题被贴板巡回展示后,这才开始写作应答。

    考卷用了红线横直道格,其中每页十二行,每行可写二十字,考生不得将答案写于密封线外,违者作零分处理。除此之外还有几张素纸,纸上只写了题目和抬头,这是考生的草稿纸。不过说是草稿纸,里面内容的书写也必须用楷书,因为查卷时还会有人将稿纸和考卷内容进行比对,如果比对不符,则会被判作弊抄袭。

    第一场为正场,考试内容比较简单,考试内容为试四书文两篇,另需作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写的时候要注意格式和字数,不能超过七百字。

    因为事先谁也不知会考哪些内容,因此虽然只考两本四书的内容,其实却是要求熟读四书,这次第一场考的就是《孟子》和《论语》。四书内容陆成早已熟记于心,因为采取连试五场的淘汰制,因此第一场的难度最低,取中的标准也比不高,只要文字通顺者即可录取。

    陆成已经把卷子浏览过一遍了,等磨好墨,就铺开稿纸开始作答。

    因为题量多,墨汁也不易干透,等陆成将答案在稿纸上写好后,已经差不多中午了。将稿纸放到一边,陆成从考篮中取出吃食。

    因为县试没有专门的号房,考生的考座都是一排一排的条座,所以为了防止作弊,场内一直有人来回巡查。当他开始吃饭时,因为是第一个开始吃饭的,还引来了好几道目光,看得他差点噎住,赶紧喝了一口水顺下去。就着清水吃完,再用手帕将手擦干净后,陆成开始准备誊抄了。

    誊抄之前,他又特地检查过一遍内容,确认没有错漏之后才把答案工整写好,等他写完时,考场内仍然响动着一片翻动卷子的沙沙声。他写完之后并没有马上交卷。

    按照考试要求,每场考试黎明入场,天黑交卷,如果提前交卷,则要等交卷之人满十人之后方可离场,考生出考场,皆从“龙门”而出,谓之“放排”。

    也就是说,就算他现在交卷了,他也出不去,必须要等至少有十个人都交卷了,他才可以走出考场。既然如此,那他也就不急了,干脆坐在座位上继续检查试题。又过了一会,慢慢有人也做完了试题,陆续交上卷子,陆成这才把试卷交上去,等凑够了十人后方才离场。

    虽然第一场考试内容简单,不过数日后,第二场参考名单公布时,还是被刷下去了不少人。于是他们第二场考试点名时,进度就又快了些。

    第二场名招覆,亦名初覆,考试内容是试四书文一篇,孝经论一篇。难度比第一场略有加深,不过也不算难,主要还是基础知识为主,陆成写得还是很顺的。陆成检查了两遍之后,他也不再像昨天那样等别人都交了之后才交卷,干脆先把试卷交了上去。

    第三场为再复: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写前场《圣谕广训》首二句;到第三场时,此时考生已经少了一小半,考试内容也在不断加深,像很多第一场第二场考得还算轻松的人,到了第三场时便需要仔细思量后才能作答了,尤其是“墨义”题。

    因为不像“帖经”那样有原文的标准答案,“墨义”考的是考生对于经义的理解。

    一般要求是,解释一些书中的名词或者对一句话进行简答,如果是读书不求甚解的人,那么要把“墨义”答对就比较难。虽然记忆力比前世强多了,但学习他更加刻苦,他前世高考的时候都没现在这么努力。

    通过这次县试,他知道古代八股文考试可不容易,除了死记硬背,还需要自己的见解。

    前世认为古代读书人就是死读书,可现在到了这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才知道古人读书可一点都不死板,真死板了也不会那么多人能成为政治大家,文坛大师,甚至还有把持朝政的读书人。

    陆成从来不是只求文章能背诵的人,他现在自己做的注释笔记都有好几本了,虽然比不上那些大儒做的注释,不过要答对县试的“墨义”还是绰绰有余的。

    第四场连复:时文、诗赋、经论、骈体文不拘定格;前面几场还好,后面时文对李文山考验严重,骈体文不拘定格,对他来说不好写,还是围绕四书五经引经据典,这样也能来点加分。

    诗赋能能工整押韵就可以,毕竟这不是他的强项。反正李文山看到题目心里就是一松,题目要求作一首以春天有关的诗,这个他有准备。

    在考试之前,他就把春夏秋冬、各种常见花卉、理想啊志向之类容易被考到的诗都准备好了,不说多好,起码写得押韵,特别是他还让周夫子给他批改过的,所以过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他也是运气好,居然给他压对了。

    不过在第四场的时候,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很多考生直接晕倒被抬出了考场。陆成提前做了准备,炒面加了生姜,虽然不好吃,但这个时候估计起了作用。

    比较幸运的是,陆成看到杨成业也还在考场里面,先前见过的那位老爷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直接抬了出去,不知道老爷子能不能过这一关。

    第四场和第五场并称连覆,考试内容差不多,也是四书五经,不过与之前几场不同的是,后面考试的内容需要主观表达的越来越多。其主要考察内容不再局限在书中的某一词或者某一句,而是一段一段的阅读理解。考生在审题之后,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而且与现代的看题作文不同,这里行文都必须用一定的格式,而且要求对仗工整,文辞华丽。

    陆成之前已经在主攻“策问”了,对于难度还低上一层的“经义”题答起来自然不在话下。

    把答案在试卷上誊抄好,陆成长吁一口气。等他交卷之后,县试就算是考完了。

    不过这也才走完了考秀才之路的三分之一,后面还有四月的府试和八月的院试,等最后一关院试也过了,他才算真正考上了秀才。

    古人考功名之路,确实算得上过五关斩六将了,毕竟最后县试这一关取中的人数,也不过是取秀才之数的二倍而已。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