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首辅
繁体版

第42章 朝廷封赏

    京城皇城之内,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府邸。这座官邸占地广阔,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布局严谨。府邸四周环绕着高大的围墙,墙上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瑰丽。

    正门高大宽敞,门前有一对石狮守护,显得庄重肃穆。这里是当朝宰相谢深甫的府邸。

    下朝之后,宰相回到家里,管家进来报道:“老爷,今天收到江陵的一封急报,您要不要看看。”谢阁老最近为朝堂之事也是劳心费力,北方边境不宁,南方来至海上的海盗时常抢掠货物,杀害沿海各县的人民,这些来去如风,强了就跑到茫茫大海,朝廷出军屡次没有成效。

    圣上对此也大法雷霆,军队迷乱,没有战斗力,户部又年年亏空,世家大族还不安份。谢老也是左右为难。只能让边关将士依托重要关卡,重点防护,但对于有些地方实在有心无力,时常有边民被掳掠。

    谢阁老听到汇报,想到江陵好像有自己的一个学生在那边,很长时间自己都忘记这个学生了,这次不知道报告什么消息。

    谢相说道:“拿过来,我看看。”管家交给谢相信件,谢相打开信件,慢慢看了信件,拿起雨靴看了看,心道:还是自己的学生不错,时时想着为朝廷俳优。体验了一下雨靴,谢相马上叫来管家,安排马上进宫面圣。

    皇上李显今天下朝刚回到后宫用膳,最近诸事不顺,皇后弄了一碗莲子汤给皇上,刚喝了两口,太监来报告,说谢相求见。

    皇上奇怪道:“这些谢爱卿刚刚下朝回家,这是发生什么事情,这个时候进宫。”李显道:“让谢相到御书房觐见,朕马上来。”太监马上领谢相来到御书房等候。李显也赶忙来到御书房,看到皇上进来,谢相马上拜见到:“臣见过皇上。”李显到:“爱卿平身,这刚下朝急忙来见朕,是发生什么大事。”

    谢相道:“不是大事,是好事情。”皇上道:“什么好事情,说来朕听听。”

    谢相道:“今天臣收到一封来自江陵的书信,是臣以前的一个门生,现在在江陵下面的富平县任县令,富平县有有一明间巧匠,发明了一种靴子,可以用来访雨,而且防滑,可以用于士兵作战,提升我大乾军士雨天作战能力,臣认为这是对大乾军士有利的事情,特来报与皇上。”

    说着拿出书信和样品放下,李显饶有兴致看了看雨靴,但具体效果如何,还是没有把握。皇上给旁边的太监说道:“宣兵部尚书来一趟。”太监马上去传旨。

    兵部尚书刘子明这也是刚到家里,正准备吃饭,听到宫里召见,马上急冲冲赶来宫里。

    心里想到:不会是哪里又出现造反了吧,这兵部最近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刘子明急忙来到御书房,一进御书房看到丞相也在,马上和谢相打招呼,问道:“不知圣上召见老臣,所为何事。”

    皇上笑道:“有个东西让你看看,也听听你的建议,让谢相给你说吧。”谢相拿起雨鞋给刘子明说了一遍,皇上问道:“这个对士兵可有益处。”

    刘子明道:“皇上,这个确实对士兵有益处。南方多雨,很多士兵穿草鞋,雨天出行作战确实不利。

    在北方,现在兵士主要是依托城墙防守,但执勤,运输物质的兵士大有人在。喝多士兵由于脚没有保护好,弄成残废的大有人在,这对兵士来说,确实是好物件。”

    皇上道:“既如此,你带图纸和工部商量一下,看看再怎么改进,更适合我将士使用。现在户部吃紧,到时你看看能否先给北方将士做一批出来。”刘子明叩谢皇上,拿着图纸出来,明天准备去找工部尚书商议。

    皇上对谢相说道:“谢相这还没有用膳吧。”谢相道:“老臣收到信息马上过来,还未曾用膳。”皇上道:“算了,就在御书房一起用膳吧,正好再谈一下其他的事情。”皇上让太监去安排。

    皇上道:“这次你的那位门生可是立了一功,这个该怎么奖赏。”谢相想到:“这个是臣子的本分。”皇上道:“有功需赏,朝廷还是要赏罚分明。”

    谢相道:“让吏部这次考核,给与一定提升。民间匠人,臣看可以给予一个嘉奖,鼓励其他人为朝廷为出力。”皇上道:“你和礼部商量一下,到时发出嘉奖。”商量完后,谢相和皇上又讨论一下边关事情,谢相就回府了。

    第二天,谢相和礼部讨论,章县令提到江陵任职县尹,陆义民封散义郎,八品虚职,赏金一百金,李翰文为散议大夫,七品虚职,赏金一百金,皇帝李显看到过后,直接让礼部派人去宣旨。

    江陵刺史在接到京城来的圣旨,了解圣旨的内容后,对章县令不免有点看法,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先给自己汇报,直接报到京城。不过别人在京城有关系,自己也不敢得罪,而且怎么说也是奖励自己治下,考核上自己也有功,马上安排人到富平县去传旨。

    章县令在收到圣旨后高兴坏了,没有想到这次直接让自己升官了,看来这陆成父子是自己福星,以后要好好结交。

    传旨的人员在县令带领下马上往下河村去,由于里正去挖沟去了,差役只好去找村里的族老,这可把族老吓坏了,以为村里有什么人犯事了,抖抖索索的问道:“差爷,不知道什么事情劳您大驾。”

    差役这个时候可不敢耍横,礼貌问道:“李翰文和陆义民家在那里可知道,帮忙领个路。”族老领一群人来到李翰文家,让家里准备接旨。

    老童生到底是读书出身,马上让家里人摆香案,传旨太监来到李夫子家里,李夫子带领一家人跪下,太监开始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李翰文传道乡间,教化民众,贡献雨靴以利民生,朕心欣慰。为奖掖贤良,特兹诏令:李翰文才艺出众,造福百姓,着即册封为散义大夫,七品官职,赐予黄金百两。散义大夫李翰文当勉猛进德,克己奉公,佐朕安抚百姓,共创太平盛世。勉哉!钦此。

    李翰文赶紧谢恩。拿出一个红包对传旨的公公说道:“公公辛苦了。”传旨太监不做痕迹放入袖口,说道:“杂家还要公务,就不打扰。”说完马上来陆义民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