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绽
繁体版

第26章 心理训练

    在心理行为综合训练场前,一个教员在队列前面侃侃而谈。他身体匀称,少校军衔,黝黑的脸庞透露出一种刚劲之美,由于接受日照充足,教授室外课的教员普遍具有这种特点。

    今天,这位新教员给88队开启了一门新课——心理行为训练。提及这门课程的由来,不得不回顾一段历史。

    二战时期,德国潜艇利用狼群战术多次击毁盟军战舰和补给舰,成为盟军舰艇的最大威胁。每当增援部队赶到现场救援时,经常能发现一个反常的现象。那就是体格健壮的年轻人能够幸存下来的寥寥无几,而那些四五十岁体力有限的中年人却占据了生还者的多数。

    战后很多人对这种奇怪现象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年轻的士兵很可能是死于恐惧和绝望。在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人们能否顺利逃脱厄运,起决定作用的不仅仅是体质的强弱,心理抗压能力也至关重要,甚至居于首要位置。从这点讲,经验丰富的老兵更有优势。

    许多国家就根据这一结论,专门研究开发了增强心理素质的心理行为训练,其主要目的就是克服恐惧、恐高、恐慌、不自信和不信任等心理障碍。

    教员顺手一直,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身后的心理行为综合训练场。环绕操场一周,能看到有不下十种的心理行为训练设施,这些设施主要由杆、绳、板等组成,外形类似真人秀娱乐节目中的大型道具,或者公园摆放的建设器材的放大版。

    事实上,学员们每天路过这里,对眼前的训练设施并不算陌生,真正陌生的是如何使用和操作这些庞然大物。

    当他们听完教员的介绍后,真是又好奇又期待,课堂气氛自然是室内课所不能比的。

    教员把队伍带到最外侧的一个训练设施前面,指着一面铁板做的高墙对众人说:“这是四米高墙,前墙面没有任何可抓握的东西,包括墙的左右两侧,只有墙的顶端有个平台。我们假定一个战斗班在执行任务时,被这堵高墙挡住了去路。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他们就要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翻越高墙,要求在不借助辅助工具的情况下,一个班所有人都要翻过墙去。”

    话音一落,一片窸窸窣窣的交头接耳声在人群中间传开。教员因势利导,“现在就可以以班为单位,5分钟时间商量方案,而后,我们组织一场班与班之间的‘越墙’比赛,用时越短的班成绩越好,排名越靠前。”

    各班迅速聚成一个个的圈开始讨论,五班中巴图首先发话:“兄弟们,咱们都好好想想啊!一定不能落在其他班的后面!”

    “班长同志,你就瞧好吧!我们几个你还不放心?”武壮先拍着胸脯,自吹自擂道。

    “还别说!我就担心你一个人,看市医院把你养的膘肥肉满的!”吴峥的调侃引得其他人发出一阵窃笑。

    “快商量对策吧!讨论的时间可不多啊!”巴图把大家注意力都拉了回来。

    “墙是四米高,一个人伸开手臂过头顶也就两米多高,所以我们必须先举起一个人翻过铁墙,然后举下一个人时上面的人还可以帮着往上拉。我觉得问题主要集中在最后一人身上,因为一个人从墙上面往下伸手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勾到下面人的。最后一人怎样翻过高墙是最大的障碍!”孙波的分析打开了同伴的思路。

    “前面翻墙比较容易,我们可以选身体偏重,弹跳力比较差的人,最后一个人必须弹跳力好,而且身高越高越容易勾到上面人的手!”吴峥接着进一步分析,同时眼睛在五班逐个审视。

    “4米高呢!最后一个人跳起来加上身高,我觉得也够不着上面人的手。”孙波表示怀疑。

    “喔!这也许就是教员不让用辅助工具的原因吧!不然的话,随便找根绳或脚下垫个东西就搞定了。”武壮也不在开玩笑了。

    “不让用工具,我们就只有人了,难道让我们都变成‘鸟人’飞上去啊!”一时想不出好的办法,开始有人七嘴八舌,说些不靠谱的话了。

    吴峥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兴奋的说:“说得对!我们现在只有人了,要不把一个人从上面拖着充当绳子往下放,让最后的那个人拉住他,我们再一起将两个人同时拖上来,反正到时上面的人足够多,肯定拉得动。”

    “我看行!上面的人往下申半个身子,再加上臂长应该能捞到最底下的人。暂时没有其他办法,也就只能这么着了!”巴图觉得眼前也只有这个办法可行。

    “那最后一个人安排给谁合适?我们其中谁弹跳力好、个高,还不能太重?”吴峥问道。

    几个人眼睛在他人身上扫视一圈后,一致同意由孙波最后一个上,因为这小子身体轻,个儿高,几个方面都沾边。

    比赛开始了,教员手里拿秒表为每个班计时。比赛顺序依照班次进行,五班排在了第五位。

    前面几个班的想法都跟五班的差不多,唯一不同就在于拉最后一个人上去的方法,有的班从上面拖住一个人的胳膊,让最后一个人抓住那人的脚往上拽;有的班让一个人倒挂把手臂申下来,如猴子捞月般往上拽最后一人;还有一个班使用随身腰带拉人,被教员宣判成绩无效,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趣的是,比赛过程中,有几个人差点把裤子扯下来,引发出阵阵哄笑。

    最后,九个班比下来,五班成绩第三,还算不错,但跟学院的最高记录还是差了好大一截。

    据教员说,全院的最好成绩是由159队创造的,因为他们采用的方法是经过反复尝试摸索出来的,每个人体能素质也相对较好一些,所以能够创造纪录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哪一种是最快捷高效的通过方法,少校教员秘而不宣,把这个问题当成课后思考题留给了大家。

    学员们还没想明白教员留下的问题,下一个项目又开始了,这便是“6米断桥”。

    只见四米铁墙的旁边矗立着两根碗口粗的铁柱子,每根铁柱离地面6米左右的半截腰处,各伸出一块木板相对应,但并不相连,组成“断桥”,“6米断桥”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教员介绍,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受训者克服恐高,训练设置要求人在空中跨过相隔仅有一米五的断桥。

    假如在地面有一条一米五的浅沟,绝大多数成年人都能轻而易举的跨过,但是放在六米的高空,显然就没那么容易了。

    教员刚讲完这个项目的规则和安全事项,一个大个子学员就迫不及待地挂上安全绳,沿着铁柱侧面的人梯爬到了半空的木板上,也就是“断桥”的一端。

    大个子是全队出了明的急性子,东北人,性格豪爽,热心肠,工作上积极主动,生活中爱打抱不平,是队长何剑眼里的“好兵”,也因为个头最高,绰号“冒尖”。

    教员在下面鼓励道:“继续往前走,走到木板顶端,不要往下看,一鼓作气,跳到对面的木板上!”

    冒尖果然勇敢,双手放开铁柱,张开两臂,几步就走到了木板前端。大家都在期待着他能顺利一跃,跨过断桥。

    在冒尖两眼无意间看到地面的一刹那,两腿立刻不听使唤的哆嗦起来,身体也随之蹲下,两手紧紧抱住了木板,“唉呀妈呀!这老高了!”引得下面的人一阵笑声。

    教员并没有感到意外,似乎早已见多了临时怯场的情况,继续鼓励道:“别往下看!慢慢直起身子!眼睛紧盯着对面的木板,使劲一跳就过去了!”

    冒尖先是犹豫了一下,稍后两手慢慢放开木板,尝试着把身子直起来。可是他身体刚要起来,大腿就不听使唤的哆嗦起来,再一次迅速蹲了下去,人群里又是一阵笑声。

    就这样,一连尝试了好几次,冒尖才慢慢适应了高空环境,憋足一股劲,脸朝天,对准前方,使劲一跃,跳过了木板。

    他脚一挨到对面的木板,就赶紧顺势小跑几步,双臂紧紧环抱对面的铁柱,算是到达了终点。与此同时,人群里响起了长久的掌声以示祝贺。

    随后,登上“断桥”的学员基本上都经历了同样的考验,有的顺利通过了,有的索性豁出去一跳被安全绳吊在了空中,人人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武壮在地面上的时候,又是吹嘘自夸,又是摩拳擦掌,时不时还说别人“胆小鬼”。现在,轮到自己上去了,只见他颤颤悠悠的走到木板前端,无意间往下瞟了一眼,头脑一阵眩晕,立马爬到木板上就不敢站起来了。

    他两腿紧紧地夹着木板不停地发抖,慌张的眼神在地面人群和木板之间游离不定,整个人变得六神无主、魂飞魄散。

    战友的鼓励和教员的引导在他的耳朵里没有留下丝毫痕迹,现在只受恐惧的支配,他的窘态引发旁人阵阵哄笑。

    十分钟、二十分钟…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武壮还是没能站起来,也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只是用四肢紧紧地抱住木板,身体和双股不停地打颤。他虽然有几次要尝试着站起来,但是双腿始终被恐惧牢牢控制着,早已忘记了保险绳的存在。

    大家都希望武壮能够振作起来,勇敢的向前冲去,哪怕是踩空了被安全绳拽起来,也比现在窝囊的趴在那里要强。

    众人的态度渐渐地由鼓励转变为聒噪和唏嘘,最后就只剩下了叹息声。少校教员怕武壮在上面待久了出事,最终把他从原路带回到地面。

    回到地面的武壮显得很落魄,大家不知道他是被高空吓怕了,还是为自己刚才的表现羞愧,几个舍友纷纷安慰,他始终一言不发。

    随后,所有涉及高空的科目武壮都没有再参加,全队其他人继续享受这门课的精彩和刺激,唯有他一人闷闷不乐的待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