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恶人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又升了

    刘瑾小声道:“陛下三思,那些文官会得寸进尺的。”

    朱厚照苦恼道:“就像杨轻说的,他们还不是几次三番地来死谏,不如朕就装一下。”

    见到了刘瑾面露苦涩,谷大用中肯点头。

    朱厚照重新坐正,“那么朕要怎么装?”

    杨轻指向跪在地上的张永道:“首先把这个死太监杀了。”

    牟斌缓缓站起身,“陛下,卑职愿动这个手。”

    刘瑾欲言又止,看着张永神色懊恼,连忙道:“陛下,这件事……”

    “好。”

    还没等刘瑾说完,朱厚照就答应了。

    杨轻接着道:“之后再处置与张永有关的一应太监。”

    朱厚照还在犹豫,刘瑾站在一旁连忙道:“陛下,听闻昨日锦衣卫也在场,北镇抚司私自调动人手,不听从诏令行事,是否也该处罚?”

    陛下还没回话,杨轻笑道:“刘公公误会了。”

    “咱家误会什么了!”刘瑾的语气又快又心虚,“你们锦衣卫杀的人不少吧。”

    杨轻道:“锦衣卫是皇帝亲卫,自然要听从诏令行事,但也要拱卫京师安全,如有兵乱,除了卫所官兵,锦衣卫自然也要平复乱象,我等身为皇帝亲卫,遇到东厂作乱,自然义不容辞。”

    “谁让你们去护卫刘健的?可有旨意?”

    杨轻笑道:“没人让我去护卫阁老,只是夜半三更正好路过,而刘公公身为东厂掌印太监,手下的人这样做事,是不是也与张永合伙了?我觉得可以拿刘公公一起法办。”

    “杨轻!”刘瑾急得尖声道:“咱家何时得罪你了?”

    “刘公公没有得罪我,但您手底下的人办事可相当狠辣。”

    牟斌上前一步也附和道:“陛下,昨日要不是杨轻拿下了张永,勒令东厂番子停手,也不知道一晚上会死多少人。”

    朱厚照缓缓点头。

    刘瑾见状咬牙切齿,见状心头一横,便跪在了地上,拜伏道:“陛下,老奴实在不知昨晚发生的事,都是这个张永擅自主张,老奴……老奴……”

    刘瑾挤出了几滴眼泪,一巴掌打在了脸上。

    “行了!”朱厚照颔首道:“你也不用自责了,杨轻你说得不错,他做得也不错。”

    陛下只有十五岁,正如谷大用所言,虽然当初的太子现在的正德皇帝心智还未沉稳,但他是个善恶分明的孩子。

    朱厚照又道:“刘瑾,这件事你难辞其咎,张永你好大的胆子!”

    张永不断地磕着头,忽又抬眼见到了刘瑾狠辣的脸上,再次磕头,“千错万错都是老奴一个人的错,与刘公公无关。”

    朱厚照沉声道:“杨轻,朕封你锦衣卫指挥使同知,处置张永一案,并且查抄寿宁候张鹤龄家财,谷大用拟旨告诉外面的内阁诸位。”

    朱厚照看着张永摇头,“朕对你已失望透顶。”

    说罢,这位正德皇帝从进来时的窗户翻了出去。

    牟斌向着走远的陛下行礼,他拔出手中的绣春刀,挥刀而下,血溅当场,张永的人头就此落地了。

    收起刀之后,牟斌轻描淡写地将张永的人头丢了出去,滚下了台阶,滚到了正在打架的文官面前。

    门外的群架停下了,顿时鸦雀无声。

    杨轻啧舌道:“牟帅,这就杀了,难道不用审了吗?”

    牟斌沉声道:“事发当然就连夜审过了,按照口供拿人便好。”

    看了一眼眼前,牟斌又看向刘瑾,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道:“为人做事要果敢,要当机立断,该杀就杀,尤其是对付这些死太监。”

    只要这个时候皇帝一句话,在还没说出第二句的时候,牟帅的刀说不定就已砍下了刘瑾的人头。

    谷大用打开了文华殿的殿门,朗声道:“作乱太监张永已被当场砍头,陛下有旨!”

    群臣纷纷整理衣衫,重新戴好了官帽行礼。

    “任杨轻为锦衣卫指挥使同知,查办东厂掌事太监张永,并且处置一系同谋。”

    众人此刻皆不说话了,因张永的人头还在地上。

    这颗人头还瞪着双眼,大概是砍下来的时候很突然。

    脖子还冒着血,很是吓人。

    “好,好,好!”谢迁点头道:“如果陛下能够清除这些祸患,我等皆代先帝欣慰。”

    说罢,一众文官拜服。

    刘瑾跟上了朱厚照的脚步,等殿前的文官们都三三两两离开之后,杨轻这才走到殿外。

    小卓站在文华殿的后方,左看右看,见少爷已经走到了正门,她脚步匆匆跟上。

    一路上,牟斌板着脸没说话,一直回到了北镇抚司。

    宫里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朝野,杨轻感受着一众同僚们的羡慕的目光。

    “谁让他是陛下身边的红人呢?”

    “上来就是一个千户,还没一个月就已经是指挥使同知了。”

    “再这么下去,怕是过不了多久,锦衣卫指挥使都要换人了。”

    ……

    这些议论声,杨轻听在耳中,仔细想来,自从结识了朱厚照之后,便已成了指挥使同知,成为了这北镇抚司的二号人物。

    除了牟斌,现在北镇抚司杨轻最大,并且之前的指挥使佥事章杰都要看杨轻的脸色行事了。

    对此,也不知道他的心情是好是坏,他正在后院磨着刀。

    牟斌客气地倒上一杯茶水,道:“说来锦衣卫也是如此,我们的升迁都是皇帝的一句话,不需要内阁批文,陛下想让谁当锦衣卫使,谁就能当。”

    说罢,他拍了拍杨轻的肩膀,笑道:“你不用在意他们的闲言碎语,交给你,比交给别人要更好。”

    杨轻喝着茶水,目光皱眉地看着前方。

    牟斌拿出两份册子,道:“一份是张永以及一众东厂番子的口供,另一份是张鹤龄的家财清点。”

    随后,他先拿起那份张永的口供,道:“这件事老夫去办,张鹤龄家产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杨轻迟疑道:“杨帅,我这多半难当大任。”

    “无非就是将值钱的拿出来而已,你放宽心就好。”

    牟斌招手叫来了一个百户官,便离开了。

    杨轻打开册子皱眉看着上面的内容,这上面记录着的是对张鹤龄的处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