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三国:我成刘备,刘备成曹操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前途无亮

    “备洗耳恭听。”

    刘倍正襟端坐,恭敬的不能再恭敬,两只肉嘟嘟的大耳朵差一点就要竖起来了。

    乔玄这才将所谓的喜讯道来:“说起来这件事还得感谢玄德你出的主意。”

    “难道是伯符女儿的婚事?”

    刘倍想起了那天自己给乔玄父女献的计策,一心拆散孙陆联姻之事,为了将来的霸业,不得不棒打鸳鸯。

    “正是此事。”

    乔玄点点头,娓娓道来,“昨日老朽前去拜访国太,将孙仲谋打算把侄女许配给陆逊之事说了一遍,并提醒国太那陆康乃是因为伯符而死,把芮儿嫁到陆家恐怕会让她跳进火坑。”

    “国太的几个儿子之中她最爱伯符,自然不会坐视伯符的女儿葬送下半生,她立即把孙权叫到面前一顿臭骂,否决了这桩婚事。”

    刘倍抚须大笑:“哈哈……国太性格直爽,对儿女子孙也是宠爱有加,自然不会坐视孙女掉进火坑之中。”

    乔玄又道:“阿盈又按照使君的建议请国太赐婚,国太问过张昭之后最终决定把芮儿许配给同为吴郡的朱子范。”

    “朱子范?”

    刘倍一时间想不起这个人的名字,听这表字估计就是个三流人物。

    自己又不是专门研究三国的历史工作者,对三国一半的了解来自于演义和游戏,对于吴国的人物,熟悉的也就是火烧夷陵之前的那一批。

    “哦,他的名字叫朱据,裨将军朱桓的从弟。”

    乔玄急忙补了一句解释,堂堂的荆州牧,将近五十岁的人了,自然没听说过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

    “朱桓啊,听说过。”

    刘倍端起茶盏呷了一口。

    这样解释的话,他就知道朱子范是谁了,东吴名将朱桓的弟弟,生的仪表堂堂,器宇轩昂,在历史上娶了孙权的女儿孙鲁育,也就是“孙小虎”。

    这朱据不仅生的一表人才,而且为人也比较正直,礼贤下士,不贪钱财,在孙权称帝之后因为驸马的身份步步高升,先后担任左将军、骠骑将军,最后甚至做到了吴国丞相。

    但因为卷入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储一案,被老迈昏聩的孙权贬为新都郡丞,在上任途中遭到尚书令孙弘矫诏赐死,享年五十七岁。

    纵观朱据的一生,可以说他运气虽好,但本事稀松,文不能定国武不能安邦,甚至无法保全自己,就算比起他的兄长朱桓来也是逊色不少,更不用说跟陆逊相提并论了。

    在正常历史中,朱据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才娶了二十岁的孙小虎,没想到这次因为刘倍的穿越竟然提前二十多年变成了孙家的女婿,不过这次他的岳父却从孙权变成了孙策。

    “太好了,这朱家的势力不在陆家之下,而且朱孙两家同为吴郡豪族,这桩婚姻算得上门当户对,珠联璧合。”

    刘倍端起茶盏浅浅的抿了一口,心中暗自高兴。

    失去了这层关系,就算刺杀陆逊失败,就算挖墙角失败,他肯定也不会再受到如历史中那样的信任。

    【好像也不对……】

    刘倍转念一想,现在的孙权都已经换了灵魂,变成了曹贼这个枭雄,他还会在乎血缘关系吗?似乎自己走入误区了。

    乔玄闲聊了半个时辰,起身告辞:“明天就是玄德的大婚之日,老朽就不在此叨扰了,就此别过。”

    “有国太的一句话,备什么都不用管,等着拜堂成亲就行,哪有什么叨扰不叨扰!”

    刘备诚挚的挽留乔玄留下共用晚膳,被乔玄婉言谢绝。

    乔玄前脚刚走,吕范就带着虞翻、诸葛瑾前来拜访,同时送来了明天的新婚礼服。

    诸葛瑾作为诸葛亮的亲兄长,特意带着六岁的诸葛恪前来拜见兄弟的主公,表达亲近之意。

    寒暄完毕后,吕范开门见山的告诉刘倍:“男女混居多有不便,女公子希望使君独自在婚房居住,你麾下的将士依旧住在这里。”

    “此事断不可行!”

    赵云立即一口回绝,“我家主公这次进城就带了十六名随从,倘若再把我们分开,怎能不让人心生怀疑?”

    刘备也觉得孙尚香有些过分,合着满院子都是你们孙家的人,我刘黄书就不能带一个自己的侍卫,只能任凭你拿捏吗?

    当下刘备拉着诸葛瑾的手问长问短,给诸葛亮捎来问候,让赵云自己跟吕范讨价还价。

    赵云手按佩剑道:“从荆州出发之时,军师把主公的安危着落在赵云身上,如今你们却要把赵云与主公分隔开来。若是执意如此,明天我便把大门锁了,决不让主公踏出半步。”

    吕范拗不过赵云,最后答应道:“稍后我去请示女公子,让子龙将军随行护卫。不过女公子是否答应,范也不敢妄下定论。”

    “子衡、子瑜留下来共进晚膳如何?”

    见赵云和吕范谈好了条件,刘倍假惺惺的挽留三人吃饭,同时开了个冷玩笑:“两位与子龙的表字中都带着一个子,若是不提姓氏,不知情者还以为你们是兄弟。”

    “呵呵……我等岂敢与威震长坂坡的赵子龙将军相提并论。”诸葛瑾朗笑一声,极力赞扬赵云。

    赵云抱拳谦逊:“子瑜先生过奖了,赵云只是运气好,侥幸没有中箭而已。”

    一直跟在诸葛瑾左右的诸葛恪突然插话,操着稚嫩的口音道:“刘使君此言差矣,这天下表字里面有子的比比皆是,曹孟德手下有曹子孝、曹子廉、曹子桓、曹子建;我们东吴还有张子布、鲁子敬,莫非他们都是兄弟?”

    “哦……”

    刘倍被怼的哑口无言,伸手摸了摸诸葛恪的小脑瓜,笑眯眯的道:“你小子知道的人不少啊?小小年纪,便有这般见识,长大了前途不可限量。”

    这小子怼人算得上一绝,历史上孙权就在他手里赔了一头驴,没想到自己一句玩笑话便被他给怼的哑口无言。

    只是这小子聪明归聪明,长大了太能折腾,好大喜功,又没有诸葛亮的才能,最终落了个苇席裹尸,夷灭三族的下场。

    诸葛瑾急忙道歉:“小儿之语,使君勿怪。他平日里总爱看我的奏折文书,因此对天下名人略知一二。”

    刘倍抚须道:“子瑜啊,我略通相面之术,我看此子将来贵不可言,或许能够出将入相。”

    吕范、虞翻闻言面色不由得俱都为之一变,出将入相,那还了得?

    我们东吴的主子现在也不过是个扬州牧、吴侯的身份,这诸葛瑾的儿子将来竟然能够出将入相,刘皇叔你这夸得有点过分了吧?

    。。。。。。。。。。。

    “不过嘛……”

    刘倍话锋一转,决定给诸葛瑾上点眼药,让诸葛恪这小崽子吃点苦头。

    “此子小小年纪便锋芒毕露,盛气凌人,只恐长大后容易好高骛远,反而会因福得祸,不得善终。故此,还请子瑜多加管教,切勿宠溺,必要时棍棒底下出孝子。”

    “多谢使君提醒,瑾日后定当严加管教。”

    诸葛瑾闻言面色一变,作揖施礼的同时在心中暗自发誓,今晚回家不把这小子屁股揍肿,以后我就喊他爹!

    吕范和虞翻在心中暗自哂笑,刘皇叔也真是的,竟然跟儿童一般见识,你这明着夸诸葛瑾的儿子,暗地里却教唆诸葛瑾回家打孩子,你这有些不地道了啊!

    刘倍笑吟吟的不想解释太多,我可真是为了诸葛恪好,谁要是怀疑我搬弄是非那可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使君留步,吾等告辞!”

    吕范和诸葛瑾、虞翻一起作揖施礼,在刘倍的目送中远去。

    “阿爹,你弄疼我了!”

    年仅六岁的诸葛恪个头才达到诸葛瑾的腰间,被他大步流星的步伐扯得东倒西歪,忍不住连声喊疼,心中委屈不已。

    这个糟老头子真是坏得很,说不过小孩就挑拨离间,造谣污蔑。

    亏我二叔还在你手下当军师,打狗还看主人面,你是真不给我二叔一点面子啊,等我长大了一定劝二叔造你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