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我是史文恭
繁体版

第24章 劫富济贫

    密室正中间还有一堆四方四正的金砖,看样子足有上百块,史文恭不禁感叹,这赵老爷到底多有钱?是他有什么不正当的财路,还是大宋所有地主都这么有钱?如果是后者,那打土豪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职业啊。

    只要你拳头够硬,再厉害的地主也能打倒他,毕竟他也只是个小地主而已,能有多少武装力量?

    金砖后边还有一个桌子,桌子上放着三个盒子,两个长条形,一个比较小,那个小的已经打开了,里面正是时迁说的夜明珠。

    史文恭上前查看,这个世界的人对夜明珠很是看重,那是因为他们很少能见到夜晚会自动发光的东西,从现代来的史文恭,自然对这玩意不上心,但是不得不说,这玩意是真值钱啊,说一句价值万金都不为过。

    史文恭打开另外两个盒子,都是卷轴,打开第一个,呃~草书,看不懂,史文恭只能看懂几个字,又连不起来,也不知道写的啥,不过能和夜明珠放在一起,肯定很珍贵了,当下卷好放在盒子里。

    打开第二幅,是一副稿子,用行书写的,史文恭也认不全,只能看个大概,好像是篇祭文,书写的很是潦草,很多地方都被涂改过,不过落款处的三个大字还是亮瞎了他的狗眼。

    颜真卿

    我靠,史文恭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这如果真的是颜真卿真迹的话,那就是传世之宝了啊,当下赶紧收好,等回去以后让大小姐看看。

    史文恭拿了块布把三个盒子包好,然后小心的背在身上,如果这两幅字都是真的话,那这就是今天最大的收获了。

    对时迁说道

    “把金子都转到箱子里,外边多叫几个兄弟,把这里的东西都抬出去,对了,留上两万贯,其余的直接让阮氏兄弟运回山上”

    “好的哥哥”

    “粮库找到没?”

    “找到了”

    “有多少粮食?”

    “呃~太多了,不好估计,两个大粮仓都装的满满的,不过估计最少都有五千石”

    “哦~这么多?”

    史文恭都惊讶了,这么多粮食?这赵老爷到底是做什么的?不会是别人的白手套吧?

    不过现在也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

    “留五百石,其余的都搬上山去”

    时迁又贱兮兮的说道

    “哥哥,还找到一个武库,里面有上百套盔甲,还有几百件兵器”

    “我靠”

    史文恭忍不住爆了粗口,发财了啊,当下赶紧吩咐道

    “搬回去,都搬回去,让骑兵在四处警戒,不要走漏了风声”

    “是”

    史文恭背着宝物出去了,时迁忙着安排人转运货物,郭盛带着赵家庄的百姓回来了,并且还把阮氏兄弟带了回来,史文恭让阮氏兄弟和郭盛带着人马转运金银财宝和武器盔甲还有粮食,这些都是重要的资源,得赶紧转运,白天就不好运了。

    五十个骑兵都被散出去警戒,史文恭把百姓召集起来,让吕方维持秩序。史文恭指着赵老爷的尸体对百姓说道

    “乡亲们,我们是梁山的义军,今天来就是替天行道的,赵家庄地主赵老爷,为富不仁,欺男霸女,巧取豪夺,已经被我杀了,这是尸体。”

    又对着被缴械蹲在地上的打手们说道

    “这些都是赵府剩下的打手,你们上前指认,只要有作恶多端的,我一定严惩不贷。”

    百姓们看到赵老爷的尸体,都放声欢呼,地主赵老爷终于死了,自己终于不用受他压迫了,不过很快他们就开心不起来了,因为没有了赵老爷,以后还会有卢老爷,王老爷,反正大宋的地主就和雨后春笋一样,是杀不完的。

    百姓们知道这群好汉是来真的,纷纷上来指认,最后经过史文恭初步判定,把作恶最多的十几人处决了,其余人计划带上山去改造,史文恭让吕方用绳子把他们的脚绑起来,连在一起,然后让人押着他们去搬运货物,这么好的劳力不能浪费了,正好义军兵力不够。

    史文恭又指着院子里留下的铜钱和粮食说道

    “我们梁山义军就是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这里有钱还有粮食,愿意跟随我们上山的,每人发放五百文安家费,半石粮食,不愿意上山的,每人发放二百文钱,两斗米,再把赵老爷夺取你们的地契还给你们,所有在赵老爷这里借的印子钱一笔勾销。”

    然后史文恭又把梁山的规矩跟百姓们讲解了一遍。

    百姓们都开始议论纷纷,这样看来上山也不错啊,要知道,山上不用交税,只要你干活就有钱,还管饭,按山上的福利,一个成年人做工所得足以养活的起一大家子人了,何况妇女也能干活,做衣服,做鞋子,跟着男人捕鱼,据这个寨主说以后还会办工厂,到时候更是大量招收人,不愁没有出路。

    不上山的话,虽然地有了,可是就大宋的税收再加上官府层层剥削,一年到头饿不死就是好的了,还想攒点家产?真是做梦,不让你卖儿卖女你就烧高香吧,朝廷政策其实没有这么苛刻,可架不住贪官污吏多啊。

    北宋朝廷只征收两种税,田税和身丁税,可是到了民间就加到十几样,比如铸造铜钱和银锭有损耗,地方官府就给你弄个火耗,还有头子钱,脚钱,劳役等等,更有甚者收的税让人发笑,比方说什么忠州鱼税,西川嫁妆税,漳州湖塘卖莲荷钱等等。

    可想而知北宋百姓多么艰难,朝廷免税只是针对读书人,有功名的,或者有功劳的才会享受到,百姓是没有这种特权的。

    最后经过讨论,赵家庄上千人,有六百多人愿意跟随义军上山,其余人也不是不愿意走,有些人对朝廷还有幻想,有些人是家中老人年纪大了,实在走不开,中原人自古就有故土难离和落叶归根的习俗,越老越不愿意挪地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史文恭让吕方留下一半人,负责给不上山的百姓发放钱粮,让他带着其余人先行上山,上山安顿好以后再统一发放。

    吕方带着人马领着愿意上山的百姓拖家带口的走了。

    史文恭把剩下的十几个家丁都给放了,现在赵府就剩一群女眷还有这十几个家丁了,赵府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把百姓的地契都归还了,赵家还有上千亩田地。

    史文恭走到赵夫人面前问道

    “夫人,你愿意上山吗?”

    赵夫人叹息一声说道

    “我年纪大了,就不上去了,今后吃斋念佛,常伴青灯就当给我家老爷恕罪了,小女和这些女眷就劳烦寨主带上山吧,今后为他们找个好的归宿,老身就感激不尽了。”

    史文恭感觉这里有故事啊,谁会让自己的女儿去跟着一个杀父仇人走?

    赵夫人把史文恭请进正房,让下人奉上茶,然后给他讲起了原由。

    赵夫人是赵老爷的续弦,也是赵老爷用不光彩的手段得到的,原配正是现在寿张县尉的姐姐,赵夫人进赵府的时候就带着女儿赵倩,那个时候赵倩才四五岁。

    刚开始赵老爷都还好,后来纳了几房小妾,不知道是赵老爷人不行,还是作恶太多,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孩子,这让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行事也越来越变态。

    据赵夫人所说,赵老爷不但给寿张办事,还给郓州城的达官贵人办事,她不止一次看到官府中人进入赵府。

    不过他们夫妻感情一向不和,她也不清楚赵老爷具体是在做什么,直到有一次,赵老爷喝醉了酒,竟然对只有十五岁的赵倩欲行不轨之事,辛好被赵夫人撞见救了下来,从此以后夫妻俩更是老死不相往来,赵老爷带着小妾住在后院,赵夫人带着女儿住在佛堂。

    史文恭听后不禁叹息,都是可怜人呐,这种事情别说是古代,就是现代也时有发生。

    史文恭又坐了一会,士兵回来通报说已经给百姓发完钱粮了,史文恭告辞了赵夫人,带着赵府女眷还有一步三回头的赵倩走了。

    外边才是热闹,梁山下来的士兵加上赵家庄上山的百姓,一千多人,还有几千石粮食,还有上百箱的钱财,幸亏是人多啊,百姓们把家里的大车都贡献了出来,帮助义军搬运,车子不够就用人搬。

    从赵家庄到河边来回运送了三次,才把东西运完,幸亏百姓家里没有什么要搬的,除了一点钱还有一点粮食,衣物,其余就没有什么要带的了,要不然三次都搬不完。

    梁山的船只不够,都是小型的船只,运送人还得运送货物,忙碌了一晚上,跑了四趟才把所有东西都送上山,山上也组织人手帮忙搬运,等全部入库都到中午了。

    史文恭忙的脚不沾地,一晚上没吃饭一直熬到中午,匆匆吃了一口,交代方婷把百姓安顿好,再把答应他们的钱财和粮食都发给他们,并且要登记造册,再统计下他们有没有什么特长,有没有想从军的。

    然后史文恭就跑回他自己的房间睡觉去了,一觉起来发现天都黑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史文恭在房间里翻出点点心和酒肉,美滋滋的吃了起来,正吃着呢,房外响起了敲门声。

    “谁呀”

    屋外响起方婷的声音

    “我,你睡了吗?”

    “哦~刚起来,等会啊”

    史文恭急忙穿了件外套跑去把门打开,屋外站着亭亭玉立的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