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微雨故人归
繁体版

第八章

    婉心慵懒的靠在朝南临窗的榻上,身后垫着锦缎的金丝软枕。过了一会,她喃喃的说道:“都下去吧,于妈妈在这就行了。”

    众丫鬟都识趣的退了出去,心中知晓姑娘这是有话对于妈妈讲。

    “老奴拜见姑娘。”听见声音,她转头看向于妈妈,只见于妈妈把头伏在地上,露出一个黑黝黝的后脑勺,梳着简单的发髻,没有簪任何头饰,倒显的干净清爽,声音平稳清亮。

    这个人自小时候就陪在她身边,不管是在外祖家还是在李家,她总是站在她的身后。曾经的于妈妈孔武有力,比一般的老妈子都要健壮。她嘴碎些,总爱唠叨她,算不上顶顶的聪明人,可对她,是绝对的忠诚。

    可如今跪在自己跟前的这个人,干瘦的身架,黝黑的面庞,近花甲的年纪。是她让她受了这么些年的委屈。

    婉心下了榻,弯腰把于妈妈扶了起来。还是她记忆中的轮廓,就是清减了不少。她拉住了于妈妈的手,于妈妈有些吃惊,赶紧往回抽了抽。

    婉心却拉的更紧,不要她往回抽。摊开她的手掌,看着布满茧子的掌心,用手摸了摸,剌的她生疼,手背上还有一道伤疤,贯穿了整个右手,问她:“这是怎么弄的?”

    “姑娘,无碍的,庄子上都是这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劈柴烧饭,只是小伤而已。”于妈妈颤抖着嗓音回道。

    婉心心疼的皱了皱眉,多繁重的活计才能把这双手劳作成这样!

    “是不是庄子上的管事苛待你了?”

    “姑娘,庄子上都是这样的。只是……只是老奴力气比旁人大些,春耕的时候管事的便让老奴跟牲口一起拉犁,老奴的手粗糙,别伤了姑娘。”

    婉心想起了小时候在外祖家的那些日子。因着她犯了错,外祖母便惩罚于妈妈,让她跪在门外头的雪地里,足足四个时辰。于妈妈的腿疾便是在那个时候落下的,每逢阴天下雨,便会疼痛难忍。

    她心中一痛,声音软了下来:“您是不是还在怪我当初发落了您?”

    于妈妈笑着摇了摇头:“当年老奴垂死之际,是夫人救了老奴的命,夫人去的早,只留下您跟大公子,即便您要了老奴的命,老奴也是舍得的,又怎会怪您呢。”

    婉心听着这一席话,于妈妈还是当年的那个于妈妈,只是言语间只剩下了下人对主子应有的尊重,没有了往日里的亲切。也是,她怎么会没有任何怨言呢,只是她阿娘的救命之恩让她忘却了对她的怨恨。

    婉心只希望于妈妈对她的怨恨少一些,她好慢慢的补偿她。

    她想了一下,对着于妈妈道:“你能回来我很高兴,以后就管管我身边的丫头,看管一下我的饮食即可,别的无需您操劳。只一点,保重好自己的身子。您可愿意么?”

    于妈妈又跪了下来:“老奴能回来接着伺候姑娘自然是高兴的。”她是婉心外祖家的家生子,她爹娘都是慕家的下人,因她是闺女不受爹娘的待见,她爹稍不顺心便会拿她出气,打的她身上青紫交加。等到了年纪,婚配的也是府中的下人,那人待她也不好,曾生生的把她打到流产,自那以后,便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

    婉心阿娘救下她那次,是于妈妈婚配的那人喝的醉醺醺的进门,抄起墙角的木棍就往她身上招呼,幸亏是婉心的阿娘路过救下了她,要不然,她小命难保。此后,她便忠心耿耿的跟着婉心的阿娘。婉心的阿娘去后,她又跟在了婉心的身边。

    想到这些,于妈妈面色犹豫,思索片刻后,对着婉心低声道:“姑娘,老奴在庄子上的这些年,也算是看明白了些事情,您要提防着蒋氏母女啊!”

    “我晓得的,妈妈下去休息吧,您现在的身子骨不适合再劳累了。”看着于妈妈善意的提醒,婉心笑了笑对着她道。

    不管怎么说,于妈妈是真心待她的,依着这份忠诚,她也该善待她。

    于妈妈退出去后,婉心又似刚才那样慵懒的斜靠在榻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的想着事情。自古以来,攘外必先安内,自己身边的丫头都不能待她百分百的忠诚,那她后面的路还怎么走?这秋霜肯定是不能留着了。

    只不过这丫头当初是怎么到的自己跟前?她的来历,自然是要摸清楚的,该怎么打探一下呢?

    除去秋霜不提,夏雨倒是不错,人稳重,嘴也严实,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说,而春风似乎就欠缺点火候了,还有下面的小丫头,唉……以前的自己是怎么一步步把自己给作死的!

    婉心心里盘算着,秋霜进来回禀说孙妈妈过来了。她定了定心,吐出一口气,想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就不再为这些事情烦恼了。略调整了一下状态,就喊了孙妈妈进来,不出意外应是回报库房的事情。

    她也很想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东西,多少产业。

    孙妈妈今日精神倒是很好,区别于上一次见她时的惶恐,看上去脸上似乎带着喜色,手里拿着本黑蓝色封皮的册子。

    “回禀姑娘,老奴带着下边的丫头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把库房里里外外收拾了个干净,所有的东西都已登记在册,都在这里边了,还请姑娘过目。”说着,就递上了手里的册子。

    婉心接过后,装作不经意的慢悠悠的翻着,心里早已波涛汹涌,自己竟然有这么多东西,除了金银珠宝,还有古董字画,各种器皿,眼花缭乱的让人数不清楚。

    光全套的红宝石头面就五幅,绿宝石头面三幅,各种各样的金簪二十支,翠玉镯子、玛瑙镯子、鸡血石镯子、和田玉原石、鬼谷子下山图的青花瓷大罐儿、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的青花瓷大罐儿……

    还有十万两的现银。一件件下来,她的这些财产,竟比整个李府的产业还要多。

    就这还没有算上外面的铺子,这大部分都是她阿娘的陪嫁,加上外祖家陆陆续续送来的。慕家世代经商,产业遍布全国,最是不缺这些东西。

    孙妈妈又笑着说道:“快到中秋了,姑娘是否还要按着往年的规矩来办?老奴整理库房的时候见有些元宝样式的银裸子,您看怎么样?”

    再过一个月就是中秋,人情往来是少不了的。不过孙妈妈的一席话,倒是提醒了她。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她的兄长也该回来了吧。

    父亲没有为兄长请先生在府中教学,而是把他送进了槐荫书院。他是家长的嫡长子,担着延续家族辉煌的职责,启蒙后便送进了槐荫书院。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有一位备受世人尊崇的大儒在哪里讲学,每年会有许多的学者前去辩论,好多的世家子弟也都是在哪里的。

    婉心脑海中想着李曦,便随口问了孙妈妈:“大公子可会回来?”

    孙妈妈笑着回道:“说是节前回来,夫人那边已经派人着手收拾了,老奴记得库房里还有一块上好的徽墨,姑娘倒是可以送给大公子。”

    “你有心了。”婉心朝孙妈妈笑着点点头,是赞许的意思。心中想着那徽墨虽不是上好的,但质地还算是上乘,也算能拿得出手。

    她跟李曦感情算不上多好。她小时候在外祖家居多,见面的时候多数都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一大家子人,跟他也说不上几句话。等她十岁从外祖家搬回来的时候,李曦早去了槐荫书院读书。现在回忆起来,她对他不甚了解,能维持的也只是血缘亲情。她不知道他喜欢什么,不过既是在读书,送块徽墨倒是不会出错。

    稍后,婉心招招手示意孙妈妈附耳过来:“我这里还有一件事,派别人做我不放心,思来想去还是得你来。”

    孙妈妈听后对着婉心郑重的点点头。婉心便低声的说道:“你悄悄的打探一下秋霜的来历,不能走漏风声。”

    孙妈妈有些惊讶,这秋霜在姑娘跟前向来体面,一应待遇也是最好的,怎的姑娘又要派她去探查秋霜的底细呢?心里虽是这样思索的,面上倒是不显,冲着婉心压低声音道:“老奴一定办好姑娘交代的事情。”

    说完便退了出去。婉心对孙妈妈算是满意的,知道她是个懂分寸的人。况且,找别的人,她也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