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永乐朝有点不一样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商议对策(2)

    解缙府上昨日来的人今天还坐在同样的位置上,只不过他们今天并没有像昨日那样各想各的,反而是都在思考同样的一个问题,这个方孝孺到底怎么了。

    胡广说道:“方孝孺这是怎么了?今天说出来的这些话完全是把他弄成了到了和仕林的对立面。这是我怎么看怎么透着诡异,你们怎么看。”

    胡俨说道:“的确透着诡异,按理来说方孝孺的名声依旧够了,他再用这种骇人听闻的说法博名声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是给他梳理起来了很多的仇人。井田制呵,没想到他竟然会如此解释井田制,倒是精彩。说实话老夫不怎么信这是方孝孺能想出来的。”

    “本来就不是他想的,这肯定是道衍大师想出来的。”胡广说完接着说道:“这是不是他想出来的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是他说出来的就可以了。我倒是觉着他想要学朱熹,重新定义儒学,自立个学说比如方氏儒学。”

    “嘿,他想的倒好恐怕他的学说很难被世人接受。”

    “我到不这么认为,我反而认为他是想要学圣人,游说陛下,通过新的井田制立地成圣。你们想如果今天郁大人不说出那番言论,我觉着陛下很可能被方孝孺说动。天下田产尽归国库所有,这是多么大胆的一个说法,亘古未有。”

    “立地成圣,这怎么可能。杨荣兄你不会是想多了吧。”

    “没有,我反而觉着我想的还太低了。你们还曾记得方孝孺说过的那段话吗。他说孔孟推崇井田制没有成功是因为孔孟所推崇的井田制已经与当时不符了。换句话说孔孟推崇了与当时不符的井田制他们都成为圣人了,那么他姚广孝推崇的是符合现下的井田制,那他岂不是真正的圣人。”

    听完杨荣的分析众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而解缙更是眼睛微眯了起来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一样说道:“这种言论不可取。这祸国殃民的言论一旦被世人所熟知,那天下必将大乱。诸公,我等定不能作壁上观任由事态发展下去,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阻止事态的发展。不然我大明危已。”

    解缙想明白了,我图名你方孝孺也图名,我就图个当世的名声,你倒好图后世万代的名声。这我怎么能接受,我要把你给弄下来,反正你在仕林的眼中已经是罪人了,我不放先踹你两脚让你快点掉下来。

    在场的众人都是才智国过人的人,他们清楚方孝孺那番言论的危害,于是他们在听完解缙的总结发言后纷纷站起身对解缙拱手说道:“解学士高义。”同时解缙他们也定下了计划先让刘观他们开口,然后解缙他们帮腔,他们要把这股子势在还没有起来之前就给摁下来。虽然两方目的不一样但是想法却在这天夜里达成了统一,都是不能让方孝孺的言论扩散开最好是少有苗头就给打下去。

    解缙他们的想法和平凡希望的差不多,平凡也想着把舆论控制在应天府内,但是他却希望先让这个舆论给热起来。至于怎么做平凡已经说了,而做的好还是不好在第二天就能见到成效了。

    其实不用第二天,就在当天应天府大街小巷中多出来了一些神色或是紧张或是兴奋的人,这些人就将方孝孺的言论或是删减或是添加的给放出去了。而在当天夜里解缙他们还在商讨对策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很多人知道这件事了。只不过他们不敢相信想要找人求证,但是天色以晚只能在第二天找人详聊了。于是第二天在平凡刚刚睡醒起来的时候,应天府中就已经有人讨论起方孝孺的事情了。

    期初讨论的人很是小声也都是但是越往后随着加入的人越多讨论的不管是讨论者的声音还是内容都快速扩散开了。

    “我给你们说,方大人这次做的事情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你们想啊田产归公……”

    “等等,田产归公了那我们怎么办,这怎么又成利国利民的好事了?那我家的五亩地岂不是要……”

    “哎呀,你等我说完。你那点算个屁。再说了田产归公了难道陛下就不养你们了,他还是要让人种地的。只不过就变成了你们租国家的地种。”

    “可是,这岂不是等于我们成了佃农?”

    “佃农咋了我还乐意呢。我问你,你那五亩地一年要交多少的粮食。”

    “嗯……我家的地收成差不到16斤多点。”

    “那你知道田产归公后你需要交多少租子吗?”

    “多少”

    “最多十斤”

    “不可能,我妻弟就是佃户他们每亩地要给主家上缴50斤,他们自己根本不够吃,要是我接济他们都饿死了。”

    “呵呵,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何。”

    “因为那些个老爷们家的地也上缴了。”

    “哪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一样当……”

    “当佃农吗?你错了。老爷们是不用交税的。现在田都归公给朝廷了,那些老爷们没地了,本来应该由我们承担的老爷们的赋税就会被那些老爷们自己承担,明白了吗?”

    “不明白……这咋还不一样呢,不都是当佃户了吗?”

    “哎呀,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笨。”一旁的人此刻已经是听明白了,于是他就对发问的人解释了起来。“本来你家要交16斤粮食,现在归公了你家就只要交8斤粮食了。”

    “为啥,因为那8斤粮食需要由原来的乡绅上缴了。”

    “真……真的?这么说我们以后岂不是能攒下闲钱了?”

    “当然,你也就这样。最好的是你的妻弟。本来要一亩地要上交50斤,一下子变成只用上交8斤,你自己算算,他们家是不是会过得更好。”

    “50斤,8斤,这,这,这……苍天啊,方大人真是一个为民的好官啊,陛下为什么要抓方大人全家啊。”

    “你瞎胡嚷嚷什么,陛下什么时候抓放大人全家了了。”

    “不是你昨天说的陛下抓了方大人一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