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刘裕之子刘义符,有何贵干?
繁体版

第八十九章 变本加厉(求追读)

    四月初三建康宫前

    刘裕父子在广陵郡将南渡流民安置妥当后,两人身着朝服、头戴武弁,乘舟过江,前来觐见大聪明皇帝。

    自从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刘义符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一路上自是轻车熟路,但是刘裕这个大老粗,就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那味儿了,虽然他竭力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可他看到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走大司马门入宫时,自己身体也不停使唤的跟了上去,吓得刘义符赶紧奋力把自己老爹拽住。

    “吾儿何故惊慌?世子能走我走不得?”刘裕对此不以为意,看着司马元显乘坐的象辖车,虎目中充满了无尽的渴望。

    “阿父,那是皇帝入宫走的御道,世子为啥能走,你又不是不知道。”刘义符生怕自己老爹在这里搞出什么骚动,尽管他也很想搞事,可现在明显还不是时候。

    只见那象辖车通体涂成赤色,鲜艳夺目,由四匹黑色良驹拉动,所有的马匹皆用黄金文髦、翟尾插在马身装饰,辅以象牙镳、镂花钖搭配,前者套在马口处,后者挂在马额头上,是一种金属装饰物,马走动时发出清脆的声响。车座里铺着奢华的西域红色羊毛毯子,马车周身还有金饰十二匝,车辕做得像腾飞的金龙,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极尽奢华、非同凡响。

    龟龟,元显这货怎么用起天子车驾了?这不是僭越逾制了吗?已经不装了是吧!虽然他还没坐上规制最高级的玉辖车,然而这不是已经在昭告天下,自己才是真正的万乘之尊吗?

    刘义符想起那玉辖车有太常旗、十二旒装点,且绘制有日月升龙,实在是炫酷拉风。果然什么时代的男人都喜欢豪车,即便是古人也不能免俗。

    刘裕和刘义符观望车驾良久,内心如痴如醉,不能自拔,父子俩对视一眼,皆不谋而合的发出了兴叹道:“彼可取而代也。”

    “哈哈哈!胸有鸿鹄高飞之志,不愧是我的儿子!”

    “哈哈哈!素怀鲸吞天下之气,父亲你也不赖嘛!”

    “哈哈哈!哈哈哈!”

    所幸的是,此时所有官员都已经进宫,父子俩的豪言壮语并没有被任何人听见,只有值守在宫门前的小黄门被刘裕父子的大笑吸引了过去,看着像傻子一样的父子二人,小黄门挠了挠了脑袋,有些摸不着头脑。

    现在这是什么世道,傻子也能当官了?真是匪夷所思!

    。。。。。

    台城太极殿东堂

    “宣虎威将军刘裕,材官校尉刘义符觐见!”伴随着老内侍熟悉的公鸭嗓,父子二人手持笏板,并肩进入大殿,只见两人把手中笏板横摆,对着皇帝司马德宗行稽首礼。

    父子二人伏于地面,朗声道:“臣虎威将军刘裕,材官校尉刘义符参见陛下!”

    “虎威将军刘裕,材官校尉刘义符接旨吧。”说着话肯定是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他现在坐在皇帝下首的专属座位上,志得意满的扫视着群臣,然后拍了拍手,传唤来一个宦官宣读诏书。

    “皇帝制曰:北府军虎威将军刘裕,砥节奉公,匡扶社稷,驱逐虏酋,镇边宁境,朕今加封卿为四品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之子材官校尉刘义符,克敌机先,保境安民,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朕今加封卿为五品折冲将军,朕赐予父子二人绢帛五百匹,禄米二百斛等以示嘉奖,琅琊主簿刘穆之智退敌军,总领全局,朕加封为六品北府军长史,王仲德、檀道济、沈庆之三人攻城拔寨,忠勇可表,朕加封为八品下邳郡都尉司马、八品丞尉,八品宣威将军,其余北府军大小将佐皆有封赏,钦此!”

    “臣刘裕、臣刘义符恭谢圣恩!”

    “啊吧啊吧。”陛下表示你们可以免礼平身了。

    “二位将军快快请起!”司马元显亲自下场,一手扶起刘裕,一手扶起刘义符,尽现他礼贤下士的风范,你们堂内诸人要是老老实实的跟着我混,即便是像刘裕父子这样的次等士族也能鸡犬升天,还是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张法顺这样的寒素出身,都能做到一郡的长吏之首!

    王谢子弟又算哪根葱?功勋卓著如谢琰,不还是我司马元显的一条看门狗吗?看来是时候宣布那个激动人心的决定了。。。。。。

    刘义符看着司马元显那得瑟样,就感觉这货已经快到毁灭的边缘了,没有我们父子南征北战,你个废物东西还能安坐在那里谈玄论道吗?现在自己能深刻体会到当年桓温的心境了,殿内众正盈朝,竟无一人敢北定中原?

    唉,大晋是这样的,自己还是等着看接下来的好戏吧。

    父子二人起身返回臣子的队列中。

    “皇帝制曰:今外无强寇,内无悍贼,朝局安定,四海升平,朕加封扬州刺史、侍中司马元显,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令,总领朝政,匡扶社稷,原尚书令王珣年老体弱,力所不及,迁赠司徒,位列三公,另加封谯王司马尚之为尚书令,钦此!”

    台下的衮衮诸公听罢一片哗然,已经有不少人站出来反对,旋即纷纷跪倒,要求司马元显停止任命。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反应呢?

    尚书台是东晋一朝的政治枢纽,为宰相机构,也是帝国最高权力所在,得了录尚书事相当于把控了朝政大权,冠以临朝之宰相之名,相当于政由你出,高级士族、皇族宗室往往借助它成为说一不二的权臣,当你看过担任过此职位的名单,你就通晓它一览众山小的分量了。

    王导、司马羕、荀组、王敦、陆晔、荀崧、苏峻、庾冰、何充、司马昱、蔡谟、桓温、谢安、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司马德文、桓玄、桓谦、王谧、刘。。。。。

    诶?我怎么记得我爹也当过?那没事了。

    如果再把中书监令这个职位拿到手里,等于成为了中书省的长官,获得辅政大权,负责草拟草拟诏书的审署,皇帝彻底就变成了橡皮图章,真可谓相辅一体,法力无边啊!

    若监、录二权归于一身,会对皇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基本上这个人想要改朝换代,可能就是一套流程的功夫,什么三辞三让啊,什么群臣劝进啊,什么篡位三件套啊,就统统安排上了,终东晋一朝只有七人达到了这个成就,从王导、谢安等人开始到刘。。。。。。结束。

    呃,咋回事呢?巧合怎么会出现两次呢?

    如今王珣的尚书令被撸掉,只得了一个司徒的虚职,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明升暗降。尚书令也是尚书台的显贵职位,他的强弱取决于皇权的强势与否。录、令、射三权均衡分立的情况,在王彪之、谢安辅政孝武帝时期曾出现过。倘若录尚书事者能独揽朝纲,那尚书令就只能靠边站。

    如此一来,尚书省大部分的机要职位,几乎尽归于司马宗室的掌控,只有尚书左仆射一职归谢琰之子谢混担任,尚书右仆射由刘义符的老朋友王愉担任,桓玄认为他在中央比地方作用大,就一脚把他踢回建康了。尚书仆射还只是给尚书令打辅助的,属于次要职位,你说门阀领头人们能不急吗?

    吏部尚书车胤带头领着桓谦、张敞、王弘、王愉等一众大臣劝诫道:“我等恳请世子三思!”

    一场门阀与宗室的激烈政治博弈,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