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刘裕之子刘义符,有何贵干?
繁体版

第八十一章 野外生存(求追读)

    首阳山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北二十五里,北接孟津县界,乃是邙山三十三支脉的最高处,因日出先照故名。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将死,作歌吟诵,遂饿死于首阳山。

    此时的后秦二万多大军在大司马姚崇的指挥下,强行登山,准备把不到两千的北府军彻底绞杀,首阳山也就三百来米的高度,但是对于全副武装的兵士来说,却是不亚于体验了一次难忘的西天取经,四千多骑兵还好,沿着秦汉故道很快就登临了山巅的叔齐庙,可是那只靠双腿行走的步军就有苦说不出了,只能走一段歇息一段,严重拖延了整体的行军速度,把敦促急行军的大司马姚崇的柳条鞭都抽断了好几根。

    已经被暂时贬为马夫的杨佛嵩小声向姚崇建议道:“大司马,到了山顶还是先原地休息一会儿吧,你看军士们都。。。。。。”

    姚崇白了他一眼道:“还不是因为你才变成这样的!不把这股晋军消灭,怎么保证我军在攻城的时候,不会腹背受敌?”

    杨佛嵩知道自己现在人微言轻,见上司这么执拗,只能放弃了劝说,老老实实的在前面给姚崇牵马。

    进入邙山后,整个后秦大军变成了迤逦而行的一字长蛇阵,使得首尾不能相救,只能顾及一头的安危,而落到队伍最后面的就是负责运送粮草和饮水的辅兵。

    。。。。。

    首阳山西侧

    刘义符正引领着大队轻骑兵在山岭间自由穿梭,只用了半个时辰就已经绕到了山脚附近,他旋即勒住马,让全军潜入一处山坳隐蔽行踪,并熄灭了火把,他在等待哨探传回重要的讯息。

    随着不远处传来的细微局促的马蹄声,刘义符竖起耳朵审慎甄别,再三确认了只有单人独骑接近,他便拿出了从段宏那里借来的鼓角,吹响了和接头人见面的暗号,一来一回的清脆声响成为了最后的保险,这才让侦察兵接近自己汇报情况。

    “禀告刘校尉,羌虏的军队还未完全上山,但他们的辎重队全都曝露在半山腰,整个队伍的阵型完全杂乱无章,步军、骑兵、辎重队完全脱节,彼此之间缺乏呼应。”

    有重要情报在手,再加上自己这边也是全员骑兵,机动性极强,此战可以说是胜负已分。

    刘义符心中大定,欣然道:“嗯,知道了,来人带他下去领赏吧,官升一级!”

    “诺!”

    “多谢刘校尉赏赐!”

    刘义符将那位普通哨探的手臂高高举起,做起了高亢的战前宣讲道:“袍泽们看到了吗?只要人人奋勇争先,不惧生死,刘车兵是不会亏待你们任何一人!虚无缥缈的大饼我从来不会画,只要立功就会有肉吃,这就是我的信条!谁愿意跟随我第一个去冲杀敌阵?”

    “我等皆愿!”在场的军士群情激昂,个个摩拳擦掌。

    “好!所有人随我来!”

    马蹄扬起的尘埃弥漫了整个山谷,势若奔雷,千马齐喑,马匹高速移动卷起的飓风,吹落了林间初冒的新芽,北府军骑兵行进了十里山路后,终于逮捕了还在原地休整的后秦军辎重队。

    “杀羌虏!”

    “杀羌虏!”

    刘义符领着十来个亲兵首当齐冲,就和虎入羊群那般,对着没有保镖掩护的辅兵展开了不间断的杀戮,手起刀落之处直杀得人头滚滚,尸骨无存,其他幸存的辅兵见同伴遇袭直接丢弃了物资,向山林间分散逃窜,刘义符也没理会这些逃兵,点了手中的引火之物,在后秦军前军士兵还没及时回援的情况下,指挥军士们烧毁了后秦军本就所剩无几的粮草和水源。

    随着火势越来越大,周遭的草木全被点燃了,形成的火墙直接隔绝了后秦军队的前后两军,纵使姚崇做了十足的努力想扑灭火灾,但也无济于事,因为附近根本就没水源可用,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部分的补给化为灰烬。

    “差不多得了,撤军!”刘义符吹动胸前的鼓角,赶紧招呼全部的军队退往了偃师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那姚崇这边可就惨咯,粮水全无,士气跌落到了极点,最可怕的一点还是:首阳山这边取水非常困难,需要翻越整座邙山,到北面的孟津取水,姑且不知道北面有没有敌军埋伏,现在的军队可是一点翻山的气力都没有了,特别是步军早就丢掉铠甲躺平摆烂了,说什么也不愿意行军了。

    之前在瀍河(洛水支流)附近扎营的时候,完全不忧虑会发生缺水的情况,我怎么就着了这个岛夷臭小子的激将法,把大军领到这个鬼地方来了?要是还待在这里,就只能吃野菜充饥了,岂不是要任人宰割了?

    杨佛嵩见姚崇犹豫不绝,便献策道:“大司马,不如我们去攻打偃师如何?没有补给我们可以去抢啊!”

    “对啊,我之前怎么没有想到?”姚崇两眼汪汪的拉起了杨佛嵩的双手,哽咽道:“杨将军,患难见真情,还是你靠得住啊。”

    等到大火自然熄灭,两人收拢了残部,清点了一下发现除了辅兵逃亡过多,其余的主力精锐算得上是毫发无损,只能抽调一部分军士去兼任民夫,把剩余的粮食收集起来,顺便采点野菜,捉些蛇虫野兽,就重新振作精神率军向偃师开进了。

    。。。。。

    后秦大军在距离偃师县城十里处,抓到了几个拉车运送粮食的民夫,姚崇拨马上前拷问道:“你们可是偃师的本地人?”

    运送粮食的民夫老头回答道:“回军爷,我们是济阳人,帮着晋军运送粮食的。”

    “这么说偃师已经粮尽了?”

    “恰如军爷所言,那里基本需要外郡供给,上次运过去的时候,城里面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姚崇陷入了怀疑之中,两万户人三、四天就能全部撤走?不可能吧?不过那里没粮可能是真的,军队的到来肯定会增加粮食的消耗,而且粮食储存在大后方不容易被劫掠。

    济阳作为对方的大本营肯定是钱粮充足,需派重兵攻打,不然敌军的船队就可以从洛水、黄河两个方向包夹我军,但是济阳路程太远,只能先退回之前的瀍河大营,至于陕县的补给刚才听传令兵说,还有两、三日就运到了。

    “你们的粮食我先征用了,但是现在军中的供给依旧不足,也不需要那么多张嘴,我就大发慈悲,放尔等离去吧。”

    “多谢军爷海涵。”

    “滚吧。”

    就在姚崇因意外得了粮食而沾沾自喜时,从东面和南面两个方向传来了撼天动地的擂鼓声,只见旌旗遍野的骑兵军团踏着一致的步调逐渐围拢上来。

    “北府军虎威将军刘裕、材官校尉刘义符今吊民伐罪,尔等羌贼还不速速下马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