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怂恿宋徽宗造自己的反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新式铠甲

    “但在穿上普通的棉衣后,士兵的活动能力和自身防护性也会大大下降,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大多适应了严寒的天气,在衣着防护上也会比我们更有优势,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适合北地的铠甲。”

    “这就是我为我们以后的军队特意选出的装备,棉甲。”

    选用棉甲的最大原因,制作很容易,价格也非常低廉。

    最重要的是原材料非常简单,只需棉花、布匹和线绳,而且制好的棉甲不吸水,不容易霉变,对初期的火器也有较好的防御力,重量很轻,防寒性和保暖性还非常好,特别适合气候寒冷的北方天气。

    棉甲因为自身的柔软性和轻便性,使其穿上身后更贴身,不需要像传统铁甲那样量身定做(要不然会重量分布不均,无法长时间穿戴),更方便大批量生产,可以大规模装备军队。

    选用棉甲的最大原因,制作很容易,价格也非常低廉。

    最重要的是原材料非常简单,只需棉花、布匹和线绳,而且制好的棉甲不吸水,不容易霉变,对初期的火器也有较好的防御力,重量很轻,防寒性和保暖性还非常好,特别适合气候寒冷的北方天气。

    棉甲因为自身的柔软性和轻便性,使其穿上身后更贴身,不需要像传统铁甲那样量身定做(要不然会重量分布不均,无法长时间穿戴),更方便大批量生产,可以大规模装备军队。

    在经济上的好处更为明显,有了稳定的消耗来源,可以有效拉动棉布的前期内需,产生更多的手工工厂,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迫使质优价廉的棉布大量出现,让大宋百姓率先享受到来自棉布的好处。

    棉甲的制作工艺相当简单,像最简单的纯棉甲,选用五斤到七斤的棉花塞入布匹当中,把它缝成夹袄(棉袄)的样式,夹袄的两臂要超过肩膀位置五寸,下身长度要达到盖住膝盖的程度,然后用粗线将夹袄细细纳过,仔细缝紧实后,再丢入水中浸泡。等到夹袄完全泡透后,将其取出铺在地上,用脚不断踩踏,将其踏实,把它踩到不在胖胀,没有了棉袄的那种蓬松感为止,然后晒干之后,一幅棉甲就制作完成了。

    当然,这种纯棉甲也是有较大缺点的,对于传统的弓弩防护力并不是很好,因为纯棉甲的本质是由多层坚韧的长纤维组成的细密网络,这对来自外界的冲击力有着十分良好的吸收作用,但对于锐器则是没有铁甲那样坚固的外表。

    为此,满清从大明得到纯棉甲后,对它进行了一番改进,将棉甲整体由一片片棉布构成。这些棉布在制作时,先将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然后再把多张这样的棉片缀成很厚实的棉布。在制作棉甲时,先是用一层这样的厚实棉布衬上铁甲片,然后再在铁甲片外铺上一层厚实棉布,这样两层棉布包裹铁甲片缝好后,内外再用铜钉固定好,这样一件棉铁复合甲就制作完成了。

    这种棉铁复合甲由于将铁甲片藏在棉甲之下,被棉布牢牢包裹住,不暴露出来,因此又被称为“暗甲”,它对于弓弩的防护力不输于铁甲,重量也更轻便,而铁甲片造价同样很便宜,这让这身棉铁复合甲比纯棉甲只是贵了很小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和电视剧上的八旗兵基本都是穿戴的这种棉铁复合甲。

    这么优秀还便宜的棉甲,在棉花推广开后,对于大宋的财力而言,仅仅是一笔不大的军事支出,很容易给大部分驻守北方的士兵更换装备。

    赵括相信棉甲会在攻打女真人的过程中取得奇效,这也算上是用女真人自己的东西对付女真人了。

    除此之外,赵括还打算给士兵们再加一层锁子甲。

    这种锁子甲不是西方那种每个铁环都要焊接相连的奢侈品,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做出一件合格的产品,防御力还不一定那么完美。

    赵括的计划是通过炼钢产生的大量钢锭,使用制定好的拉丝器,将生产好的钢锭拉成一根纤细的钢丝,再由其他人员编织成甲胄部件,最后串联起来。

    因为钢铁质量的缘故,这种甲胄的硬性防御力并不比铁甲差,重量远不到同样防护面积铁甲的三分之一,也弥补了棉甲不能用于南方的缺点。

    另外,这种做法更为简单易行,只需要一个会编织的人就能完成,在战时,甚至可以让士兵闲暇时间在营内自己编织修补破损的锁子甲。

    外加棉甲,内加锁子甲,有着这双层的保障,再加上火器之威和可战之兵,那游牧民族就没有可怕的。

    这时,有人总结起来会发现一点,赵括打造的新式军队,不就是大明的升级版吗,大明靠着这样的军队不是输给女真人了吗,这不是重蹈覆辙吗。

    在这替崇祯帝喊声怨,朱由检不算是秦皇汉武的雄主,但也不是什么昏君,要是往前稍稍数十年,说不定也能搞个中兴的局面,可惜命太不好了。

    不像是历史书上的一笔带过,赵括自己曾经查过崇祯所面临的局面是有多离谱。

    内部原因,有能力又忠心的大臣被排挤到地方,官员贪腐严重,财政又没钱。

    这个时期又处于小冰河时期,什么冰雹、蝗灾、水患时常发生,但最恐怖的是大旱。

    崇祯大旱,从1637年到1643年持续的时间长达八年,其中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这些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旱区中心所在的河南省,连旱7年之久。

    而这些地区又是面对满清的前线,在大明无力保障民生的情况下,自然会出现大量的农民起义。

    这种困局,除非天上掉馅饼,掉出无数粮食给崇祯帝使用,否则就是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也不好使啊。

    赵括曾经看到有人说把老朱叫回来,重新杀一遍,就有钱有粮了,有钱就可以从南方买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