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怂恿宋徽宗造自己的反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骄傲的沈括

    “虽然得到的氮肥比较少,但是比没有强,我们可以用来培育种子,提高它的产量。”说完赵括在汤隆低头看图纸的时候,朝着赵佶眨了下眼睛。

    赵佶明白了赵括的意思,希望用土法炼焦带来的这一点氮肥,来培育十个月后可能回来的土豆、地瓜等作物,便悄无声息的点了点头。

    汤隆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突然抬头疑惑道:“赵先生,何为硫酸铵溶液?”

    “额。”赵括这才发现自己说漏了嘴,简单说道:“只是一种称呼。”

    “那硫酸是什么?”汤隆接着问道。

    赵括回答道:“就是绿矾油,不过用绿矾加热获取太过麻烦,我这里有更好的主意。”

    他再次找出一张图纸,递给了汤隆。

    赵括给出的是抗战期间的红色科技,“缸塔法”。

    把同样大小的陶瓷缸两个一组,口对口垒成塔形,再把几个塔用陶瓷导管连接起来组成缸室,用于制作硫酸的“缸塔法”成套设备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没有合适的铅板,用百姓用来盛水和储存粮食的陶瓷大缸来代替铅板的作用。

    一方面,陶瓷大缸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完全可以代替铅板。另一方面,陶瓷大缸成本也低廉,适合大范围运用。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制取硫酸的反应过程中需要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要远离明火、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这些注意事项,赵括也详细的在图纸上标注说明了。

    汤隆淡定的脸上终于露出惊讶之色,看着图纸上设备的画法和数据标注,他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感觉这些东西似乎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的实验去,会给他提供很大的帮助。

    鉴于他自己的骄傲,汤隆本打算回去后搞明白这些东西的用意,但是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急忙询问道。

    “赵先生,我想问下,关于你所说的炼钢产业的选址有什么要注意的。”

    赵括也挺满意终于惊讶了一把这个老金钱豹子,本来他以为弄出土法炼焦,汤隆就会大吃一惊,没想到人家全程微笑,一点也不惊讶,这让他心里有些犯嘀咕,是不是现在已经有类似的技术了,毕竟这不是一个完全和历史一样的大宋。

    在汤隆提醒之后,有些自得的赵括立马收起了骄傲之心,恢复了平时的心境,朝着汤隆微微颔首,笑着说道。

    “多亏汤老先生提醒,炼钢产业的选址非常重要。”

    “首先,要在水运便利的地方,一方面是为了利用水运,减轻运输压力,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大量的水利设施来提供风箱等工具的动力,取水也方便。”

    “其次,要远离城区,因为炼焦会产生大量的烟尘,这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另外,要预留出大量的空地,为以后添加的其他产业做出准备。”

    “还有,估计需要大量的工人,让他们来回上下班也很浪费时间,需要在附近建立一个适合生活的简单村落,方便更有效率的生产。”

    汤隆点了点头,将赵括所说的事项一一记录了下来,自己也依靠以往的经验,稍微想了一下,发现确实各个方面都没有问题,然后打算告辞离开,回去安排相关事务。

    赵佶见状道了声别,将汤隆送了出去。

    汤隆刚到大牢外那处被赵佶专门用来商量事情的房间,立马对着赵佶行礼。

    “官家,如果没有其他事情,臣先回去了。”

    赵佶笑着说道:“沈括,真是辛苦你了。”

    “不辛苦官家,这是臣该做的,对了,这笔炼钢产业的开销是走户部还是走内库?”沈括说道。

    赵佶脸上的微笑立马僵住了,想了想日益消瘦的内库,一脸肉痛的说道。

    “走内库,关键地方记得要做好保密。”

    “臣明白了。”

    望着离去的沈括,赵佶陷入了沉思。

    沈括,这个原本属于他父亲宋神宗时期的名臣,在这个大宋也是意外晚出生了几十年,到今天为止才六十岁。

    看他精瘦的体格和健康的精神,赵佶毫不怀疑沈括能活到八十多岁。

    不过赵佶刚重生的这半年是没有发现沈括,直到某一天,他从昨日收到的奏章中,发现一本建议巩固边防的建言,其中的不少内容,让赵佶比较认可。

    于是赵佶往下翻看上奏者的署名,发现居然是沈括两个大字。

    虽然有些疑惑,但赵佶不动声色的从锦衣卫中调来关于沈括的资料,发现他确实是前世的那个科学家,只因被蔡京的党羽陷害,两年前被排挤到边境。

    了解情况后,赵佶大笔一挥,将沈括重新调入京中,担任工部尚书。

    沈括很忧伤,在一年前被从延州调回京城,高升为工部尚书,本来这是一件好事。

    但是沈括进入工部后,发现大多数官员要么在混日子,要么在想办法调到其他容易晋升的六部官署,真正干实事的,只有没几个人,手下的工匠们,也大多数被借调或者挪用,用的还都是正当名义的指令,让他找不出过错。

    他本人又不擅长工于心计,只能尽自己的职责,除了处理工部日常事务外,自己单独带着一批工匠,研究改进各项发明。

    刚刚自己正在解决一个科研问题的关键节点上,被官家紧急召见。

    没来得及换衣服的沈括,便穿着一身粗布的匠服,拜见了宋徽宗赵佶。

    沈括虽然很恭敬的听完了赵佶传达的意思,但心里却有些不以为意。

    别以为老实人就没点骄傲了,要论吟诗赋词,撰写华丽文章,他沈括确实不太擅长,但是说到科学研究这些事,他还是敢说自己在大宋认第一,没人敢认第二的。

    这可不是沈括吹牛皮,你要是和沈括一样,也会有自傲的心理。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艺术、经济等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杰出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