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4,从高保真音箱开始
繁体版

第二十章:不是谁都能天生就会

    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是一种专有的音频/视频接口,用于将未压缩的视频数据以及压缩或未压缩的数字音频数据从符合HDMI标准的源设备(如显示控制器)传输到兼容的计算机显示器、视频投影仪、数字电视或数字音频设备。[3]HDMI是模拟视频标准的数字替代品。

    HDMI实现了ANSI/CTA-861标准,该标准定义了视频格式和波形、压缩和未压缩LPCM音频的传输、辅助数据以及VESAEDID的实现。[4][5]:第III页HDMI传输的CEA-861信号与数字视频接口(DVI)使用的CEA-861信号在电气上兼容。无需信号转换,使用DVI转HDMI适配器时也不会损失视频质量。[5]:§C消费电子控制(CEC)功能允许HDMI设备在必要时相互控制,并允许用户使用一个手持遥控器设备操作多个设备。[5]:§6.3

    自该技术最初发布以来,已经开发和部署了多个版本的HDMI,偶尔会推出外形尺寸更小的新连接器,但所有版本仍然使用相同的基本引脚排列,并且与所有连接器类型和电缆兼容。除了改进的音频和视频容量、性能、分辨率和色彩空间外,较新版本还具有可选的高级功能,例如3D、以太网数据连接和CEC扩展。

    2003年底开始生产消费类HDMI产品。[6]在欧洲,DVI-HDCP或HDMI包含在2005年由EICTA与SESAstra共同制定的HDTV电视机的高清就绪店内标签规范中。HDMI于2004年开始出现在消费级高清电视上,并于2006年出现在摄像机和数码相机上。[7][8]截至2021年1月,HDMI设备已售出近100亿台。[9]

    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是一种专有的音频/视频接口,用于将未压缩的视频数据以及压缩或未压缩的数字音频数据从符合HDMI标准的源设备(如显示控制器)传输到兼容的计算机显示器、视频投影仪、数字电视或数字音频设备。[3]HDMI是模拟视频标准的数字替代品。

    HDMI实现了ANSI/CTA-861标准,该标准定义了视频格式和波形、压缩和未压缩LPCM音频的传输、辅助数据以及VESAEDID的实现。[4][5]:第III页HDMI传输的CEA-861信号与数字视频接口(DVI)使用的CEA-861信号在电气上兼容。无需信号转换,使用DVI转HDMI适配器时也不会损失视频质量。[5]:§C消费电子控制(CEC)功能允许HDMI设备在必要时相互控制,并允许用户使用一个手持遥控器设备操作多个设备。[5]:§6.3

    自该技术最初发布以来,已经开发和部署了多个版本的HDMI,偶尔会推出外形尺寸更小的新连接器,但所有版本仍然使用相同的基本引脚排列,并且与所有连接器类型和电缆兼容。除了改进的音频和视频容量、性能、分辨率和色彩空间外,较新版本还具有可选的高级功能,例如3D、以太网数据连接和CEC扩展。

    2003年底开始生产消费类HDMI产品。[6]在欧洲,DVI-HDCP或HDMI包含在2005年由EICTA与SESAstra共同制定的HDTV电视机的高清就绪店内标签规范中。HDMI于2004年开始出现在消费级高清电视上,并于2006年出现在摄像机和数码相机上。[7][8]截至2021年1月,HDMI设备已售出近100亿台。[9]

    HDMI的创始人是日立、松下、飞利浦、SiliconImage、索尼、汤姆森和东芝。[1]DigitalContentProtection,LLC为HDMI提供HDCP(由英特尔开发)。[10]HDMI得到了福克斯、环球、华纳兄弟和迪斯尼以及系统运营商DirecTV、EchoStar(DishNetwork)和CableLabs的支持。[3]

    HDMI创始人于2002年4月16日开始开发HDMI1.0,目标是创建向后兼容DVI的AV连接器。[11][12]当时,DVI-HDCP(DVIwithHDCP)和DVI-HDTV(DVI-HDCPusingtheCEA-861-Bvideostandard)被用于高清电视[12][13][14]HDMI1.0旨在通过使用更小的连接器并增加音频功能和增强的Y′CBCR功能和消费电子控制功能来改进DVI-HDTV。[12][13]

    SiliconImage于2003年6月2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设了第一个测试HDMI产品的授权测试中心(ATC)。[15]松下于2004年5月1日在大阪开设了RB第一家ATC。[16]2005年5月25日,飞利浦在法国卡昂开设了欧洲第一家ATC。[17]2005年11月21日,矽影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空中交通管制中心。[18]2008年6月12日,飞利浦在班加罗尔开设了印度第一家ATC。[19]HDMI网站包含所有ATC的列表。[注20]

    根据In-Stat的数据,2004年售出的HDMI设备数量为500万台,2005年为1740万台,2006年为6300万台,2007年为1.43亿台。[21][22][23]HDMI已成为高清电视的事实标准,根据In-Stat的数据,2007年大约90%的数字电视都包含HDMI。[21][24][25][26][27]In-Stat估计,2008年售出2.29亿台HDMI设备。[28]2008年4月8日,超过850家消费电子和PC公司采用了HDMI规范(HDMI采用者)。[29][30]2009年1月7日,HDMILicensing,LLC宣布HDMI已达到超过6亿台HDMI设备的安装基础。[30]In-Stat估计,2009年将售出3.94亿台HDMI设备,到2009年底,所有数字电视都将至少有一个HDMI输入。[注30]

    2008年1月28日,In-Stat报告称,预计2008年HDMI的出货量将超过DVI,这主要是由消费电子市场推动的。[21][31]

    2008年,《PCMagazine》授予家庭影院类别的技术卓越奖,以表彰HDMI规范的CEC部分的“改变世界的创新”。[32]2009年1月7日,美国国家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NationalAcademyofTelevisionArtsandSciences)授予十家公司技术与工程艾美奖,以表彰其对HDMI的开发。[注33]

    2011年10月25日,HDMI创始人成立了HDMI论坛,旨在创建一个开放的组织,以便感兴趣的公司可以参与HDMI规范的制定。[34][35]HDMI论坛的所有成员都拥有平等的投票权,可以参加技术工作组,如果当选,可以进入董事会。[35]HDMI论坛允许的公司数量没有限制,但公司必须支付15,000美元的年费,并在董事会任职的公司额外支付5,000美元的年费。[35]董事会由11家公司组成,每两年由HDMI论坛成员投票选举产生。[35]HDMI规范的所有未来发展都在HDMI论坛上进行,并建立在HDMI1.4b规范之上。[35]同日,HDMILicensing,LLC宣布,自HDMI标准推出以来,已有超过1,100家HDMI采用者,超过20亿台支持HDMI的产品出货量。[1][34]从2011年10月25日起,HDMI规范的所有开发都成为新成立的HDMI论坛的责任。[注34]

    2013年1月8日,HDMILicensing,LLC宣布,自HDMI标准推出以来,HDMI采用者已超过1,300家,出货量超过30亿台HDMI设备。[36][37]这一天也标志着第一个HDMI规范发布10周年。[36][37]

    截至2021年1月,HDMI设备已售出近100亿台。[9]

    规格[编辑]

    HDMI规范定义了标准的协议、信号、电气接口和机械要求。[5]:p.VHDMI1.0的最大像素时钟速率为165MHz,足以在60Hz下实现1080p和WUXGA(1920×1200)。HDMI1.3将其提高到340MHz,从而允许在单个数字链路上实现更高的分辨率(例如WQXGA,2560×1600)。[38]HDMI连接可以是单链路(A/C/D型)或双链路(B型),视频像素速率可以是25MHz至340MHz(单链路连接)或25MHz至680MHz(双链路连接)。速率低于25MHz(例如,480i/NTSC为13.5MHz)的视频格式使用像素重复方案进行传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