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4,从高保真音箱开始
繁体版

第十七章:底线是一步步降低的

    夏湾村,振华路的一个小院子里。

    这里和羊城的城区并不远。

    村子里面零零散散的散布着小作坊和小工厂。

    “你看这里多大呀,三间连在一起大房子,两间小房子,再加一个院子。你们在我这里租院子的做工厂准没错。”

    眼前一位有些贼头鼠目的中年人向邹正道、邹正鸿两人侃侃而谈。

    “院子挺好,有水有电,房子也不算太过老旧,应该是五六十年代的产物。”

    邹正道对着邹正鸿说道。

    “那是我们这个院子当初可是村子里面的集体磨坊。想当初在上下左右这几个村子里面,我们村的磨坊可是最大最气派的。”

    中年男人称赞道。

    “院子是好院子,但我们想要挂靠你们的村集体,真不行吗?”

    邹正道话锋一转,突然问道。

    那是邹正道在前世也遇到过的神情。

    就是在羊城或者鹏城有好几栋房子的包租公的神情。

    “我们加点钱不行吗?”

    中年男人眼睛在眼眶里转了转,压低声音说。

    “加多少?”

    “我们一年多给1000,这不算在院子的租金里面,是我们另外给村子的挂靠费。”

    邹正道正色道。

    “才1000,那算了。”

    中年男人眯起眼睛,有些贪婪,也有些嫌弃。

    邹正道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脸色有点僵,1000难道还不够吗?只是挂靠个名而已。

    要知道现在的1000可相当于后世的几十万。

    后世弄建筑的挂靠费都没眼前这个自称村长子侄的人开的价高。

    “你看我们的村东头那里,也是外地的工厂老板租的。”

    中年男人双手一摊。

    “他们也没有挂在我们村子的名下,甚至连税都不用交。而且人家生意可相当不错,一点事情都没有。”

    中年男人有些不耐烦了,1000,还不够自己潇洒一晚呢,打发谁呢。

    邹正道有点失望,还是再次跟眼前这个人确认道。

    “也就是说没办法在村里面挂靠是吗?”

    中年男人一副赶人的姿势。

    “就一个小生意,挂靠什么挂靠?”

    中年男人小声的呢喃了一句。

    随后加大了音量。

    “要就要,不要我可就走了。院子大把人要,可不缺你一个。”

    就这个百来平的小院子,就敢开价,2000一年。

    周正道已经跑了好几家名单上的院子,这已经是最后一家了,但都不如意。

    多数的村子要么不给挂靠,要么在自己的死皮赖脸下给出的挂靠费也非常的高。

    而且人家不稀罕在自己的工厂里面做工。

    只能说自己好像错估,上山下乡的返乡潮并没有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就业的紧迫,甚至因为地理的原因,这里还非常的富有。

    也许在京都人们还在为返乡的年轻人工作发愁,但羊城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里可不缺工作机会。

    邹正道对着邹正鸿说道。

    “走吧,我们去你昨天说的那个愿意给我们挂靠的,在那里看看。”

    邹正道合上手上记录的笔记本,并带着邹正鸿有些沮丧地离开了。

    自己走访了十几家,没有一家合乎心意的。

    但事情已经开始,没有回头路了,三个月的时间,无论自己做没做事,时间都会一天天的过去。

    “下一家是在一个叫萝岗村的地方,希望能不要白跑一趟。”

    邹正道开始一点一点的放低了自己的要求。

    已经将自己往返工厂的便利性优先级向后挪了又挪。

    邹正道和邹正鸿在公交车站打听路线,并挤上了一辆破旧小巴。

    这种破旧小巴大概是野鸡车,小巴上不仅座位上坐满了,走道上也站满了人。

    尽管如此,售票员还是每一站都上去招呼,将人员往车厢里塞。

    吵闹声、哭闹声、抱怨声络绎不绝。

    “大家站着的都弯腰趴下,前面有交警。”

    售票员好像是得到了些小道消息,知道前面路口有交警,在车上大声叫喊。

    “为啥,俺们可都是交钱了的?”

    有一个北方来的汉子在不满地大喊。

    同时也引来了零零散散的应和声。

    “不趴下就下去,爱坐不坐。这条路上半天才有一趟车,你不想坐我这一班,那你就坐下一班。”

    售票员大大咧咧骂道。

    “老汉,停车,让这些人下去。”

    顿时周围都安静了下来。

    就只有汉子中途拿回了部分钱退了下去。

    大家都老老实实地弯下了腰,应付来自交警的检查。

    这里就包括了邹正道和邹正鸿。

    邹正鸿还想说些什么,被邹正道拍了拍肩膀,按了下去。

    萝岗,这里虽然说还属于羊城管理,但已经是典型的农村场景。

    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种着许多不成规划的甜橙和荔枝树,树旁还有零零散散的老木桩。

    村旁的大路已经做了硬化,但村子里面还是土路。

    在雨后,不仅是泥泞还坑坑洼洼,极其的不好走。

    邹正道向一位在田地里劳作的老农问道。

    “老伯,你好!”

    邹正道挥了挥手引起老伯的注意力。

    “你们村的吴雪梅女士住哪?”

    邹正道收敛起自己一路上的不快,扯起嘴角,挂上笑容,向老农问道。

    “吴雪梅~~~”

    老农沉思了一会,也摸不着头脑。

    “老汉,说的是不是吴书记呀。”

    老汉一拍大腿。

    “你说的是小吴呀!”

    老农又看向了邹正道问道。

    “小伙子,你们找小吴干什么呀?”

    邹正道笑容不变。

    “我打听到村子里的吴雪梅女士说,村子里面有院子出租,所以我们来看看。”

    老农有些兴奋,对着不远处的一个正在劳作的小伙子喊道。

    “娃子,娃子,先别做了,将吴书记喊过来。”

    邹正道感觉有些不妥,下意识想要阻止,但看见了老农的热情,又有些讪讪。

    邹正道没想到,原来这个吴雪梅是这里的村书记,要知道,一般招待自己这种没有跟脚的小商人的一般都是打着某某村长的亲戚,就像是前面遇到的村长的子侄,号称能代表村子的态度。

    更有胜者就是中介,没想到才80年代,就有中介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