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问道修仙录
繁体版

第二章 我鸽子呢!

    陈曦安划动着小舟靠了岸。

    只见岸边有一根小腿粗细,死死钉在泥土里的木桩。

    木桩上面绑着,一条大拇指粗细的棉绳。

    他伸手抓住长长的棉绳,并将它牢牢地系在了,小舟前沿的横杠上。

    在确认小舟已经稳妥后,他穿上蓑衣,戴上斗笠,解开了金背鳞鱼与小舟栓在一起的束发红绳。

    随后又重新用红绳,紧紧地捆住大鱼的两个犄角,双手握住一端的绳头,高兴地扛着大鱼,大跨步跳下了小舟。

    由于雨后岸边的小草太过湿滑,并且这条金背鳞鱼,也足足有三十多斤重。

    陈曦安在落地的一刹那,强大的后坐力,拽着他的身体向后仰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果断地放开了手中的红绳,及时调整自己的重心,在湿滑的草地上,滑稽地摆动着自己的双腿。

    还好最终有惊无险,平稳地站在了原地。

    他转过头,看了看身后的金背鳞鱼,心里一阵发怵,只见那大鱼锐利的犄角,正对着自己的后背。

    他心想:“平时摔个人仰马翻,倒也没有什么,但是今天若是倒了下去,自己就得去见阎王了,看来以后做事要沉稳一点,切忌得意忘形。”

    陈曦安此时,还有一些后怕,他小心翼翼的蹲下身来。

    拖着绳头,缓慢向前挪动着自己的身体,在离开地势低洼的岸边后。

    他挺直腰杆站了起来,简单地舒展舒展了筋骨,又继续扛起大鱼,朝着青峰山的方向走去。

    青峰山四面环水、幅员辽阔、高高耸立。

    占地约六平方千米,最高海拔近五百米。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沟壑纵横。

    一盏茶的功夫,陈曦安便到了,青峰山脚下的清幽小道。

    只见这清幽小道,由一梯一梯的青色石阶构成。

    青色石阶有三米宽,从山脚一直蜿蜒到山顶。

    石阶表面凹凸不平,在凹陷处,挤挤挨挨地布满了青苔。

    青苔的表面,长出了嫩绿的小草,小草上面附着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

    小道的两旁是青翠的杉树林,杉树魁梧挺拔,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林中鸟儿,清脆响亮的鸣叫声,回荡在山间,久久不能散去。

    陈曦安在山脚,稍作休息后,便驮着金背鳞鱼,踏上了青色石阶。

    一步两步,一步两步,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大约一炷香后,陈曦安来到了,半山腰的一个分叉路口。

    他离开了原来的清幽小道,进入了一条碎石子路。

    走到碎石子路的尽头,出现了一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他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陈曦安径直的走向,那片茂密的竹林。

    这些竹林里的竹子,名叫青霜竹。

    顾名思义就是有着较强的耐寒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十分强,生命力旺盛,枝干挺拔坚韧,而绿叶莹莹,钓鱼用的鱼竿,就是由青霜竹制成的。

    穿过九曲弯折的林间小路,听着如鸣佩环的流水声,来到了竹林的深处。

    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屋,就出现在了面前。

    屋舍的主体是由青砖堆砌而成,砖与砖的缝隙里,结着墨绿色的苔藓。

    檀香木制成的横梁和屋檐上,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屋顶天青色的瓦片,紧紧地压在一起,古韵盎然。

    这座房子便是陈曦安和他爷爷的居所。

    陈曦安没有进门,而是朝屋后走去,大约走了一分钟左右,眼前就出现了一座木桥,木桥下流水潺潺。

    他走到木桥的尽头,拨开茂密青翠的竹叶。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百米的山崖。

    山崖上悬挂着一汪清泉,从崖顶飞流而下,冲刷着崖底的鹅卵石,溅起朵朵洁白的水花。

    这些散落下来的泉水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半米深的小石潭。

    小石潭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倒映着周围的青竹和山峦。

    陈曦安和爷爷每次,都会将钓到的鱼,先在潭水中养上一天。

    据爷爷说这样是为了,让鱼排出体内的杂质和淤泥,使鱼肉更加的鲜嫩可口。

    陈曦安将背上,奄奄一息的大鱼放在了地上,解开捆在大鱼犄角上的红绳,然后抱起大鱼,轻轻地将它放入到了潭水中。

    金背鳞鱼在接触水的一刹那,仿佛死灰复燃,身上的鱼鳍猛烈地摆动了起来,金色的鳞片,也似乎比以前多了几行。

    陈曦安没多想什么,因为他现在最渴望的事情就是,回到家洗个热水澡,换上一身清洁干爽的衣物,再吃上一口热腾腾的白米饭。

    可能是他卸下了,三十多斤重物的缘故,只感觉身体无比轻盈,健步如飞。

    不一会儿,就到了居所的大门前,大门匾额上‘青竹小轩’四个大字,神韵超逸。

    空山新雨后,一阵清香凉爽的微风拂面而来。

    绿油油的竹叶被吹得‘飒飒’作响,苍翠的青霜竹也随着清风摇摆,竹影婆娑。

    陈曦安掸掉,飘落到蓑衣和斗笠上的竹叶,轻轻地推开厚重的大门,再转身将大门合上。

    走过天青色石板铺成的院落,蹑手蹑脚地来到了内堂,脱下蓑衣和斗笠,再将蓑衣和斗笠晾晒好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他拿上了一套,清洁干爽的淡蓝色长衫,便又出了门,来到屋舍旁边的一处天然的温泉。

    那湛蓝清澈的温泉,碧波荡漾烟雾缭绕,蒸腾的水汽中,带着一股淡淡的咸味,咸味中又夹杂点硫磺的气味。

    温泉底部的泉眼,一年四季不停地向外,流淌着汩汩清泉,形成了一个个玲珑般的小汽泡,小汽泡向上漂浮不断变大,最终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

    陈曦安褪去了身上湿哒哒的青衫,露出晶莹玉白的胴体,他一脚踏入温泉,泉水刚好浸没到他的大腿根部,然后依靠着泉壁坐了下去。

    湿漉漉的温泉覆盖着温暖的舒适感,包裹着他全身上下每一寸肌肤。

    泉水光滑的质感令他心旷神怡,一切的疲惫都消融在了泉水中。

    一炷香后,陈曦安清洗完换下的衣物。

    用红绳束起,飘散披肩的长发,穿上清洁干爽的淡蓝色长衫,就准备回家做午饭了。

    今日秋分,秋分者,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宜平补阴阳,滋阴润燥。

    陈曦安想要做一道,滋补身体的大菜,天麻竹荪煨乳鸽。

    他先晾晒好,清洗后的衣物,再是来到灶房,将大铁锅中注满山泉水,用甑子蒸好米饭。

    随后来到,自己用竹条编制的鸽笼前,望着眼前完好无损,空荡荡的鸽笼。

    陈曦安整个人亚麻呆住了,不禁大叫了一声。

    “我鸽子呢!”

    他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鸽笼中的那只肥硕的鸽子,是他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从后山上,打下来的野鸽。

    为了逮到这只鸽子,他可摔了好几个跟头,腿上的淤青,至今都还没有完全消散,现在却不翼而飞,这其中一定有蹊跷。

    但现在要到饭点了,他也没有过多的计较,只是默默地将此事记下了。

    “既然野鸽没有了,那野鸡应该还在吧!”

    他又转头去到了鸡笼,鸡笼里的野鸡到还在,但他察觉野鸡的数量,好像不太对,总感觉少了几只。

    他觉得可能是,今天太过劳累了,精神有点恍惚数错了。

    再加上自己的肚子,现在已经饿的‘呱呱’乱叫,没太去深究。

    看见一对乌黑发亮的鸡脚,就扑了过去。

    这是一只被养得瞟肥体壮的野老母鸡,跑得并不快,陈曦安很快就将它抓住了。

    拎着黑鸡脚老母鸡,就往灶房走去。

    他来到灶房时,大铁锅中的山泉水已经沸腾,正‘咕嘟咕嘟’往外冒着汽泡。

    他从碗柜里,拿出一个陶土做成的褐色大碗,再从案板上取下一柄吹毛立断的锋利菜刀。

    将野鸡倒立了过来,用绳子固定好翅膀和鸡脚,再用铁钩钩住鸡脚上的绳子,挂在了嵌在墙角的铁钉上,将大碗置于老母鸡身下。

    随后手起刀落,只见一点寒光在空中飞舞,锋利的菜刀,就精确地割开了,老母鸡颈部的血管。

    老母鸡扑腾了几下就断气了,淋漓的鲜血,从老母鸡颈部流出,滴落到大碗里。

    就在等老母鸡,流尽血液的这段时间里。

    陈曦安又不知从那里,搬来了一个巨大的铁盆,将铁盆里倒满滚烫的开水,把流尽血液的老母鸡放了进去。

    接下来就是愉快的拔毛时间,他三下五除二地,就将老母鸡身上的‘毛衣’给脱了下来。

    剩下的细小绒毛,就放在柴火上烤,就这样一只光秃秃,金黄外皮的老母鸡就处理好了。

    接下来就是大展厨艺的时刻,陈曦安先将,老母鸡肚子剖开取出内脏,清洗干净后。

    再将老母鸡,和同鸡杂和鸡血一起,放入剩下沸腾的山泉水中焯一遍,先用一个大碗盛放,挑出的鸡杂和鸡血。

    然后再把老母鸡捞出,放入一旁的砂锅中加水到把老母鸡淹没,然后盖上锅盖等水沸腾转小火慢炖三个小时左右。

    最后加入天麻、竹荪、花旗参和枸杞等药材。

    一锅金黄透亮,香气扑鼻的天麻竹荪煨老母鸡,就制作完成了。

    陈曦安看着灶台上大碗里,切好的鸡杂和鸡血旺,他走到一个坛子旁,掀开盖子,将手伸了进去。

    只见他从坛子抓起了一把泡酸菜,有红色的辣椒,黄色的生姜,青色的豇豆,还有白色的萝卜。

    将酸菜切成小段,把大铁锅清洗干净,倒上自榨的野生菜籽油,等锅中冒起芳香四溢的油烟,就将酸菜下锅爆炒,然后放入鸡杂和鸡血旺,再翻炒几下就可以起锅了。

    一道闻着香味,就让人食欲大增的酸菜炒鸡杂,就大功告成了。

    陈曦安将饭菜和碗筷摆上桌后,便向着爷爷的房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