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餍石
繁体版

第一章 传说

    “老刘,快点吧,太阳都快要落山了。”

    “哎呀,知道了,别催了。”

    赵宏建一边捡起面前的树枝,一边催促着身旁的刘春宇。

    这两人,都是山下镇子里的居民。小镇并不富裕,居民们没有钱买炭,因此会有很多人在临近太阳落山时来到雷复山里捡些柴火做饭。

    此时赵宏建已经捡了许多柴火,像是扛起了一整个柴堆,这些柴火应该足够接下来三天做饭的了。

    刘春宇跟在赵宏建的身后,捡着那些他遗落瞧不起的小树枝。

    “快点走吧,你捡那些小柴火有什么用?”

    刘春宇像是没听见似的,依旧自顾自的捡着自己的柴。

    “哎呀,真是服了你了,一会儿太阳彻底下山,回去的路就不好走了。”

    “你也别说我了,老赵你捡那么多柴火,半路上掉都能掉出去一半,要不是有我捡着,估计还没回镇里就掉没了。”

    赵宏建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大步向前走去,前面与他们同行的人便是两人的同乡,宋晓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人还是没能在太阳下山之前回到镇上,夜色笼罩了这片大地,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下走着山路,很快赵宏建三人便迷路。

    “我就说让你快点走吧,这下好了!你告诉我,咱们该怎么回去啊?”

    “你也别说了老刘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得找到一条安全的下山路才好。”

    “哪儿有路可走啊?”

    赵宏建对于宋晓明所说的话表示非常不耐烦,将责任全部推到了刘春宇的身上。

    三人又走了一小段的路程,但周边的场景和刚刚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好像他们一直都在原地兜圈子一般。

    “见鬼,怎么还走回来了?不能遇见鬼打墙了吧?”

    赵宏建说完,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把柴火后放在了一旁,从口袋中拿出了一个烟斗,用火柴将烟草点燃,坐在地上抽起烟来。

    “老赵,你还有烟吗?”

    宋晓明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赵宏建有些不知所措,随后他便慢慢地站起身来,口中吐出了一个烟圈。

    “没有了,一共就这么点儿烟草。”

    宋晓明听后也只能尴尬的说了句:“这样啊,那好吧……”

    其实在赵宏建的口袋里还是有不少烟草的,只是他并不愿意拿出来和宋晓明分享,毕竟宋晓明只是一个同乡而已,两人并不熟悉,最多也就是见面时打声招呼。

    再加上前段时间镇里刚经历了“盗贼热”,现在家家都不富裕,烟草也更是成了稀罕物,傻子才会拿出来和其他人分享呢。

    “老赵,要是实在回不去,咱们就在这山里对付一宿,你看怎么样?”

    刘春宇也放下了背后的柴火,对着赵宏建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脑袋让驴踢了?在山里对付一宿?你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是吗!你当山里的熊瞎子什么的是吃素的啊!”

    赵宏建直接否决了刘春宇的这一离谱的提议,然后有深深地吸了一口手中的烟斗,伴随着火光,又一个烟圈被他吐出。

    “不是,我的意思是,咱们去前面的那栋房子里住一宿怎么样?”

    “房子?”

    刘春宇说完,将右手抬高向前指去,两人冲着他手指的方向前看去,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就在这荒山野岭杳无人烟的地方,居然真的出现了一栋房子。

    那栋房子看起来十分诡异,建筑风格像是明清时期,院子的大门不知去了哪里,墙上的油漆也褪去了不少,并在黑夜的衬托下,更加让人感到阴森恐怖。

    “这荒郊野岭的,哪儿来的房子呀?”

    “它不能是座坟吧?”

    听宋晓明这么一说,刘春宇不禁打了个寒颤。

    “怕什么,过去看看不就都知道了!”

    赵宏建说完,率先背起的地上的柴火,径直朝着前面的房子走。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宋晓明也想知道这房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也向前方走去,跟上了赵宏建的脚步。

    站在原地的刘春宇见两人都走下班那栋房子,也只好匆匆跟了上去。

    三人缓缓向房子走去,走在最前面的赵宏建点燃了一只火把用来照明,三人一步一步地走进了房子大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一步步地深入,大门后的房间居然没有天棚,而走到了房间的尽头,赫然出现在三人面前的是一单紧闭的门。

    赵宏建壮起胆子,将那扇门也推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摆满贡品的桌子,桌上放着一个灵位,灵位后面的墙上挂着一个匾,匾边上写着“金玉堂”三个大字。

    “原来如此。”

    赵宏建恍然大悟,从刚刚的那间没有天棚的房间开始,赵宏建就对这栋房子有所怀疑,再加上现在的灵堂、灵位,赵宏建更加确认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房子,而是一座祠堂。

    “这是个祠堂?”

    刘春雨对赵宏建的观点表示质疑。

    “哪有人家把祠堂建在山里的呀?”

    “万一人家认为这块风水好呢?”

    “您两位也别争了,甭管这是不是祠堂了,今天晚上怕是回不去了,就在这睡吧。”

    宋晓明说完,就要卸下背后的柴火找地方躺下。

    “砰!”

    祠堂的上柱子早已年久失修了,整根房梁掉了下来,正好不偏不倚的砸在了宋晓明的右腿上。

    “啊!”

    疼痛充斥着宋晓明的全身,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感,让他发出了野兽般的吼叫。

    “老宋你……不要紧吧?”

    “不要急你大爷啊!快来帮我把房梁抬开,哎呦疼死我了!”

    刘春宇见状,赶忙上前搬起柱子来,赵宏建也赶忙放下柴火跑到了刘春宇的身旁。

    两人合力将房梁向上抬着,但那房梁就像灌了铅似的,即使是两个人一起抬,也还是纹丝未动。

    “哎呦呦,老赵你慢点!”

    “抬不动,抬不动,老宋你再忍一忍。”

    虽然赵宏建并不想理关于宋晓明的事,但毕竟人命关天,如果就让他一直这样被压着,迟早会有生命危险。

    赵红建抽出身来,思考着该如何抬起这根房梁。

    仅凭他和刘春宇两个人的力量,肯定是无法抬起来的,而整个祠堂又显得十分空旷,连个工具都没有。

    要是能叫镇里的人来帮忙就好了,可是现在太阳已经彻底落山,三人连下山的路都找不到,又怎么会镇你找帮手来?

    赵宏建看着眼前痛苦的宋晓明,脑中不断思考着,他又看了看自己身后的那堆柴火,突然间想到了一个办法。

    “老刘!来!”

    他将刘春宇叫到身旁来,将那堆柴火和他口袋里的火柴交给了他。

    “你去刚才那个没有天棚的地方,把这几堆柴火点了,要快,怕是一会儿老宋撑不住了。”

    而此时的宋晓明,也因为疼痛过度,昏了过去。

    刘春宇接过了柴火赶忙照做,不一会儿,大火覆盖在柴堆上,浓厚的烟雾伴随着火光在山中升起,在黑夜里形成了一根若隐若现的烟柱。

    此时赵宏建却在祠堂里翻找起来,但是因为年代久远,本就空旷的祠堂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于是他将整个灵台翻了个遍。

    “啪嗒。”

    一只黄金浇筑而成的金羊雕像从灵台里滚落,砸在了祠堂的地板上。

    “我去,纯金的!这下可发财了。”

    赵宏建将那只金羊捧在手心里,脸上的笑容别提有多开心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因为他知道,既然灵台里都有这样贵重物品,那整个祠堂,不可能没有其他宝贝。

    赵宏建将金羊裹在衣服里,刚想回去再找找其他宝贝,突然踢到了什么东西,整个人被绊倒摔在了地上。

    “哎呦疼死我了,那个天杀的!我的宝贝!还好没事。”

    赵宏建转过头去,发现是祠堂的地毯上隆起了一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将地毯掀开,发现地毯下的那块隆起,是一个地窖的门。

    赵宏建刚要伸手拉开那扇门,只听见大门被踹开的声音,一群人沸沸扬扬的走进了祠堂里,原来是镇上有人看见了山上闪烁的火光。

    几人合力将房梁抬起,赵宏建将地毯放下,把地窖入口盖好,也赶忙加入上去。

    很快,镇上的警局和医院的人将晕厥的宋晓明抬上担架送回了镇上。

    第二天,警方就派人再次来到了山中发现祠堂,政府派人勘察确定祠堂已荒废多年,决定拆除祠堂。

    不久,施工队便开始了施工,不到三天,山中的祠堂就只剩下了几面墙和地基。

    “工头,您看看这是什么呀?”

    一名施工人员找到了工头陈国华,陈国华走近一看,在祠堂大厅的地基下,竟然有着一个地窖的入口。

    陈国华将地窖口打开,但那入口下面并不是存有粮食的地窖,而是一间密室。

    密室里有着大大小小的纸张,上面还都写着字,陈国华并不是文化人,没读过什么书,大字更是不识几个,马上把祠堂里发现古书的事情报告给了上级。

    很快经过上级派来考古人员的勘察,这座祠堂密室里储存的是大量明朝年间的书籍,但大部分书上都没有作者的署名,只是一本封面上盖有皇帝玉玺的书引起了考古队长注意。

    报社很快派来记者对在山中古祠堂内发现明代书籍这一事件进行了采访。

    “您好,何队长,我是镇里报社的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概述一下这些古书的历史价值呢?”

    “这些书的发现一定是我国考古进程的助推器。”

    “那这些书上都写了什么呢?”

    “这些书啊,都没有名字,但是有些,通过内容便能判断出是什么,比如说这本一看就知道是西游记,这一本是就水浒传,还有像什么三国演义……之类的明代小说居然都在这间密室里有所收藏。”

    “那这间密室还真是神秘啊,而祠堂的主人的身份又是怎样的呢?”

    “这些我们还都在调查中呢,对了,你们是全国报道吗?”

    “如果有什么特别重大的新闻,我们一定会向上级报告,然后进行全国报道的。”

    “好,来你看这本,我翻遍了整间密室,只有这一本书的封面上盖有皇帝的玉玺印章,应该是很重要的一本书。”

    “那这本书上记载了什么呢?”

    “这本书上写了这样的话:嘉靖二十四年,帝惑于道,群臣乃并献异珍四方,终有神石,长四尺,蓝盈,时显紫光,必得日月之精也。帝为验其所亲者忠,乃入其石法,取其所欲,名曰无餍。”

    “这是什么意思呀?”

    “你别急呀,后面还有呢:赏赐与,群臣既遂卒,云帝尚咒于石下,凡罪之重者,虽得其石,终不能如愿,乃迎死。遂帝崩殂,此石流于市,不知往矣。”

    考古队长慢慢将书放下,然后让记者记好笔录。

    “文献上的大概意思就是明世宗曾经在晚年沉迷于修道,年轻时遭人刺杀,所以信不过任何人。为了验证大臣们是否对他忠心,他在一块石头里注入了自己的法力,并给它取名为无餍石。”

    考古队长缓了一口气,接着说:“凡是得到了无餍石的人就可以实现任何愿望,但如果是罪孽深重之人得到了它,即使他的愿望会被实现,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

    介绍完了无餍石,记者又问了考古队长一些其他的问题,而后回到报社,经过和社长的沟通,报社决定将此事上报国家。

    但在报纸还未发布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消息,祠堂在一夜之间被人烧毁了,所有有价值的书籍都没有留下,就连一些工人和考古学家们,也葬身在了这场大火之中。

    而后经过了数日的调查,还是未查出纵火的凶手是谁,“山中祠堂纵火案”也成为了本地的一桩悬案。随着报纸在全国发布,那份1975年的报纸也就成了关于那座祠堂存在过的唯一证据。

    无餍石的传说更是流传至今,但大多数人也只是把它当做一个传说来看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29年很快就过去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在无妄镇的大街小巷,已经是小镇彻底改头换面,无妄镇更是在1996年被并入了隔壁的曦兰市。

    2004年8月30日,无妄镇的报纸中,一所名为“玖文”的古玩店出现在了报纸最显眼的位置上,报纸上刊登的有关内容为:玖文古玩店的老板将于本年9月14日在店内举行一场拍卖会,在报纸的拍卖品清单中,标有大写加粗的三个字:无餍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