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无疆
繁体版

第3章 少年(三)

    亭澳镇作为一个渔镇,是由原来的渔港发展而来,规模不大,常住人口不过三四万人。镇上的主要街道只有一横一直两条街。直街是沿海的一条,也是渔市的主要区域。横街与之垂直相交,街道上的店铺则以除了渔市外其它各行业为主。

    圆光寺就在横街街尾处。那是镇民们心中的信仰之地。

    水生去到的东华书店与圆光寺毗邻而居。与人来人往、光鲜亮丽的圆光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华书店门面残破、暗淡昏黄,冷清得很。

    水生迈入书店,如常地往蜷在店门口打瞌睡的老板点了点头示意,也不管对方能不能看见,有没有回应。

    时间还有。他已经计划好了,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看书,选书,然后再回去栈桥跟渔民们会合。随便找艘渔船拉条绳子,牵引着自己的小破船回家。以前,他也经常这么干。举手之劳,渔民们也愿意。何况,他还给钱。

    书店里有两排架子,架子上九成都是蒙尘的旧书,与上次来时相比,新书只多了十来种。即使这十来种书,也让少年人如获至宝地浏览着。

    西装革履的温和青年燕宁在跟到书店外时,瞄见里面的情况,止住了脚步。

    他往回走了几步,拨通了一个电话。

    “大小姐,他进了镇上的一个小破书店。”他报告说。

    “进去跟好他,别让他离开视线。”话筒里传来冰冷的声音。

    “大小姐,我没法进去。书店里除了老板外,就他一个。”燕宁苦着脸报告,“他见过我,会有所警惕。”

    不禁又嘟嚷着:“这小子,什么时代了,还上书店......要看什么书,电脑里不全都有嘛。还是个打渔的......”

    “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总之我要找到那个人!”这一句之后,对方的大小姐就挂了电话。

    燕宁想了一下,决定还是在店门外等。真要他进去假装看书,他还做不来。高考前落下的毛病,现在一看纸质的书本就头痛。多少年来,都是如此。

    他找了个小超市,在太阳伞下坐着,一边喝着饮料,一边注意着书店门口。

    原以为那小子很快出来,没想到饮料喝了三瓶,烟也抽了半包后,那小子竟然还没出来。

    “水生,外面那个面生的舞男一样的人,是你的朋友?”

    书店里,戴着厚厚老花镜的老板突然向正在专心看书的少年问了一句。

    坐在店门口,视角自然与水生不一样,他早就观察到了燕宁的异样。

    水生一愣。他走到店门口,小心地向外面望去。透过小小的墙角夹角角度,见到那个曾向自己问话的西装温和青年,双手插兜,嘴里叼着一枝烟,在原地转圈,似乎心情有点浮躁。

    他赶紧将头缩回来:“我不认识他。”

    “这人有点怪啊。”书店老板喃喃的说,“穿得这么漂亮的人,咱们街上还是很少见的。”

    “勇叔,结帐吧。”水生将挑出来的两本书还有钱放在他面前。

    “不管他是什么人,还是防着点好。”书店老板勇叔一边找钱,一边说,“你从店里后门出去吧,别让他瞧见。可别是人贩子。听说人贩子最喜欢贩卖你这样的孩子,没有父母照看,卖到哪里做劳力也没人管。”

    听到“没有父母照看”几个字,水生的心情顿时就有些不靓丽。他抓着书,从店内的后门穿了出去。然后又绕过一条狭窄的小道,回到了渔港,跳上自己的小破渔船。

    打开了书,眼光停在书上,他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如饥似渴地去阅读。他在想着刚刚的事情。

    没错,自己被跟踪了。那个张贴告示的西装青年,从栈桥一直跟着自己,跟到了书店外。

    自己一个打渔的孤儿,有什么可被那样的人关注的?那人的一双皮鞋,只怕就比自己全副身家还要值钱吧。

    没错,一定是因为自己多看了几眼告示上的画像的原因。自己看到画像的那一瞬间,表现出来的反应确实是跟其他人不一样。要不然,他怎么会向自己说那么多话呢。

    换句话说,自己被跟踪,极可能就是因为那个救回来的半死不活。

    悬赏抓那中年人的不是官方机构,不是警法部门,是一个叫燕若冰的个人。

    如果那中年人真是坏人的话,为什么不堂堂正正地通过官方通缉,而要私人悬赏?

    一个人跃上了渔船,短时间内失去平衡的渔船晃动了几下。水生本能地心中一警,站了起来,警惕地看着来人。直至看到周玉东的脸,才放下心来。

    “水生哥,瞧你给吓的。你把我当谁了?”周玉东乐呵呵地打了个招呼,马上又认真下来,着急地说,“对了,水生哥,你看见栈桥告示栏那个悬赏的人是不是有点像......”

    “别说这事。”水生说。

    周玉东一愣,半晌才小心地说:“水生哥,很多钱啊。”

    “钱重要,命更重要。别再说了。”水生冷冷地说着,解了渔船缆绳,将船锚拉了上来,长篙一撑岸边,将船推离码头。

    周玉东憋了几下,欲言又止,又看了看水生的脸色,最终艰难地把后面的话吞下肚里。

    二人便像来时一样,划船返航。

    “水生哥,我早就有个想法,我们村的渔民每次来镇上卖鱼,做的都是几个小时的买卖,卖完就走,价格也是比较低的。但是我们望澳村海域渔获的质量是真不错,也受欢迎。这个卖价,配不上我们的鱼。”周玉东说,“偏偏我们急于出手,每户人家又相互竞争压价,主动权都在买方手里。这样做生意是不行的,怪不得大家一直是这么穷。”

    “千百年来,我们不都是这么干的么。”水生说。

    “所以,不能再这样持续下去了。”周玉东说,“我有个想法,就是在镇上开一间鱼店,村里的人的鱼都卖给这家店,这样就消除了互相竞价压价。然后统一清理,统一出售,这样就可以把我们的渔获价格提升到正常水平甚至更高。大家赚的钱就更多。而且,大家秤完结算好就走,又省下了大量卖鱼的时间。有这时间,还可以去捕更多的鱼。”

    “又能多卖钱,又省下时间,这是个很有想象空间的项目啊。”

    “玉东,这想法挺好的。”水生不由得对周玉东刮目相看,“这项目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不过这应该不成问题,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就是这项目还需要一大笔启动资金吧,办执照,租店面,各种成本,税收,还有购买渔获的现金流......”

    “就是没钱。其它都不是问题。”周玉东可怜巴巴地看着水生,“水生哥,只需要我们向那些穿西装的人透露一下,这钱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