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繁体版

第26章 挖司马家的祖坟

    邺城经曹魏、司马晋两朝数代,共九四年的经营,其城市人口、城镇规模仅次于洛阳、许昌、长安三城,更难得的是,邺城官营手工作坊、商贸市场规模相当大。

    入城之后大部分义军将士在收拢溃兵、清剿城内士族私兵、接手兵备库、官仓、县衙、都督府等紧要之处,余下的将士则跟着校尉、五百主等军吏在东市、南埠等地按黄籍找寻里长、邻长,宣扬义军不动平民的政策,同时张贴安民告示,鼓励老百姓正常过日子。

    邺城都督府。

    “将军大喜、大喜啊!”

    费立跌跌撞撞跑进来,将手里的黄籍双手奉给过眼各种账目的义军大将军李昊。

    这是位身形高大、相貌清癯的蜀地官员。

    其父费诗是刘璋手下的绵竹令,刘备攻绵竹时费诗领全城投降,避免了一场恶战,而后历经蜀汉、曹魏、司马晋三朝,于司马炎手里当上了年俸二千石的巴西太守。

    义军攻打信都时,最先攻城的十支百人队攻上城头后,费立便带领手下兵卒投降义军,同时建议李大将军绕过邯郸,直取邺城。

    李昊虽然觉得此人没啥骨气,但见他还是个人才,又是以清廉著称的蜀地官员,便给了他一个主事的官身,负责管辖义军新据之地的黄籍户口。

    “有啥可喜的?”

    大将军的心情相当不错,这才半天多的功夫,义军便从官仓、大族府上清查到了二十七万四千余贯五铢钱,麻布、葛布共十五万余匹,过几日账面上还能增加不少。

    费立又将黄籍往前托了一托,“邺城在册匠人五千二百余人,目下在城内之人约有四千五百人上下,司马颖仅带了匠人七百余前往洛阳。”

    邺城的官营手工作坊便靠这些匠人支撑,这也是费立劝大将军极速南下取邺城之地的两个原因之一。

    另一原因便是控制邺城附近的军户兵家属。

    李昊拿起费主事递过来的黄籍,翻看了几下便又放在一边,转而说起另外一件事。

    “卢志已经投降,我听说此人颇念旧情,费主事与他也共事过一年多,能不能想办法劝此人出仕义军。”

    涿郡范阳卢氏是经学大家,卢志曾祖卢植、祖父卢毓、父亲卢珽这几代人品都还不错,卢毓、卢志这爷孙俩更是以爱护百姓出名。

    李大将军秉持能用就用的态度,这卢志往小了说能把一郡、一州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往大了说能掌管义军的通学馆、官田之事。

    “大将军麾下与民秋毫无犯,更将士族府里的吃穿用度分给城内避难的流民,我相信那卢志见了这些后,必定转侍新主。”

    费立自己也曾把义军大将军与成都王司马颖这两位拉在一起比较过,抛去义军与晋廷的实力差距,李大将军远比成都王司马颖值得追随。

    司马颖几乎不识字这个缺点就不提了,这位成都王唯一的强项便是手握邺城重兵,自身还有点军事才华。

    但这点军事才华在万夫不敌的大将军面前不值一提。

    义军又在持续打击侵田、占户的士族大户,仅仅这一个举措,在贤明之士眼中,李大将军就击败了所有司马家的藩王。

    无论哪位藩王掌了大权,都不可能实行编户齐民、还田于百姓的政策,而义军正是凭着这点起家的。

    “这几天就劝服他,我要聚拢城外的军户兵妻儿入城。”

    打邺城的目的可不仅仅是抢钱抢布绢丝麻,将周围庞大的军户兵家属收进城内才能发挥邺城的最大作用。

    洛阳附近的藩王之争已经到了见分晓之时,邺城军老家没了后,成都王一系的数万大军就成了无根之萍,司马颖即便不败,也很难在洛阳独掌朝政。

    费立领命而去,而后武智等人才捡起刚才的话题接着说下去。

    “不算降兵,攻城将士加民夫三万四千,人人可得数吊钱。”

    “绢丝麻葛也很多,将士们人人能分五匹以上。”

    葛布、麻布是缴获布匹里的大头,晋廷户调式下,每户要给官府缴纳绢、绵三斤。

    这个绵可不是棉花,而是緜布,主要是亚麻制成的麻布与葛藤制成的葛布,这两种布才是正户给晋廷缴纳的主要布匹。

    按以往经验,晋廷治下的两百四十六万户能给官府缴纳布两三百万匹,义军在邺城所得其实不算多。

    尚有几位义军军吏在大将军面前等着回话,他们也支持给将士们分钱分布。

    “除去降兵,每位义军将士分钱四吊、布两匹。北面常山、中山、乐平、西面太原、平阳等地留守的将士们也人人有份,这是年前给弟兄们发的赏钱,先登、斩将、擒敌之功另算。”

    大将军做出了决断。

    义军地盘上收的主要是冬小麦等粮食,每月给战兵的用度也按粮食分发,发钱和布的机会很少。

    众官吏、军吏纷纷出声拍大将军的马屁,对此,李昊呵呵一笑。

    他面前的有些人已经换了相当精美的靴子,按冰山一角算,指不定某些官吏、军吏在查抄士族府上之时给自己兜里留了多少好东西。

    义军军纪不算太差,因为主要成员之前大多是晋廷的军户兵、武吏、士族私兵和壮丁百姓,流匪、贼盗很少,比起晋廷的都督府辖兵,义军的义字当之无愧。

    但随着地盘的扩大、兵力的增加,很多见风使舵、心怀不轨之人加入了义军,李昊没有时间精力去大致甄别,组建督察、缉捕的武装兵卒已经迫在眉睫。

    他准备效仿明朝的锦衣卫,搞个红甲营或者绢衣兵出来。

    当然,这事得低调进行。其首领也要精挑细选,既要公正无私,又要廉洁奉公,还得对大将军忠心耿耿。

    打铁要自身硬。

    ……

    十二月初九,洛阳孟津。

    赵王司马伦派出迎战邺城军的兵卒仅有两万出头,由征虏将军张泓、前将军闾和、中郎军徐建等人率领。

    也不是司马伦托大,实在是他不敢再多派兵,东边的虎牢关外,许昌军兵卒加民夫六七万人正虎视眈眈,西边的河间王也派了大将张方、主簿房阳等人率兵万余往东逼近,三方共同夹击,司马伦还得留兵镇守洛阳,以防忠于他的兵卒派出去后有人趁机夺了洛阳献给其余三王。

    成都王司马颖年轻勇武,在此前攻向洛阳的战斗中次次奋勇争先,连带着邺城军士气高涨。

    张泓辖下的牙门军在孟津关与邺城军大战三日,终于与邺城军形成了僵持之势。

    洛阳中军人少,又有地利,而邺城军远道而来,军粮还是从后方节节转运,僵持之势对洛阳中军大为有利。

    但中郎军徐建等部夜晚自乱,兵卒们先后逃窜出关往洛阳而去,邺城军抓住时机又来一番恶战,张泓所部独力难支,只得弃了孟津关,往后方撤退。

    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邺城失守的消息传到了这支晋军军营里。

    孟津关府衙。

    和演、董洪、赵骧、郑球等成都王心腹被唤来,与司马颖一齐商讨眼下这个乱摊子。

    “奉天子还都洛阳乃上天赐给大王的功绩,此时的种种不利都是对大王的磨砺,齐王之兵还在虎牢关以东,只要大王速速发兵攻下洛阳,便可号令天下之兵剿匪平叛,何愁区区一座邺城?”

    和演主张快速南下,直攻七八十里之外的洛阳。

    另外一位心腹赵骧却不认同这个观点。

    “大王麾下将士家小全在邺城,当下邺城失守已然传开,若大王不派兵回援,怕是将士们无心攻打洛阳,此时南下,反倒功亏一篑,将功劳让给齐王司马冏。”

    他说的也有道理,军心很难把握,若是大举南下后邺城兵在洛阳城下自行溃散,那还不如待在孟津关不动。

    以军户兵的表现,待着不动还能稳住军心。

    郑球给司马颖出了个折中的主意,“大王,可先派一军回援邺城,却不是真要将邺城打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其余各军看,等军心暂稳后,快速南下攻占洛阳。”

    这确实是唯一可行之策。

    赵王司马伦原先打着让李氏贼兵杀死天子,自己矫诏继位的主意,但北面丢了天子,洛阳城内尚有不少反对司马伦的领军公卿,司马伦还没来得及篡位,邺城军、许昌军就先后打上门来。

    此时成都王只需要带兵到洛阳城下扎营,京城之内便会乱起来,过去一年司马伦、孙秀等人做的恶不少,早就惹得天怒人怨,届时有大把人会倒向成都王。

    年轻俊俏的司马颖眨眼数下,心下觉得郑球之策最为稳妥。

    “但我母妃生死不明,这是我最为牵挂之事,若是母妃落到了贼兵手里,我便是被封为皇太弟也寝食难安。”

    成都王说出了自己担忧之事,期望得到幕僚们的对策。

    “大王勿忧,可令都尉王粹带兵前往邺城,明为替将士们夺回城池家园,实则找寻程太妃并随侍左右。据传兖州刺史王彦所部尚在邯郸城内,可令王刺史留兵据守邯郸,他带一部过河返回兖州,发兖州、徐州之义民征讨邺城、赵国、中山等地的贼兵。”

    成都王孝心颇重,赵骧也只能出这么个主意。

    司马颖点点头,随即派人传唤都尉王粹,如今之势,也只能这么做了。

    青徐两州之兵尚在,但一来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来青徐两州都督不一定会听成都王的调令。

    众幕僚商议后,定下了回援之兵,此时邺城军仍以打到洛阳为先,也只能派五千兵卒回去装模作样,当然这支回援之兵也不会与贼兵硬碰硬,幕僚们认为王粹领兵屯驻到朝歌就够了,这名都尉主要的任务是搜寻程太妃。

    ……

    十二月十五,鹅毛大雪自天下飘下来,给大地覆了一层白妆。

    邺城都督府内,已经晋升中郎将的王弥正单独拜见大将军。

    “时日颇冷,敌兵也不想行军攻打义军,离年关尚有半个月,我有心率军去河内郡温县一趟,将司马氏的祖产一把火烧了,请大将军恩准。”王弥请求道。

    司马懿的老家便是河内郡温县,这个老贼将自己葬在洛阳附近的首阳山,但他祖坟仍在温县。

    “河内郡?”李昊大致想了想洛阳北面的这个大郡,“距邺城得四五百里吧。我也想挖了司马氏的祖坟,但年关将近,还是暂缓一缓,等过完年,我自提兵与司马家在河内、陈留等地恶斗一场。”

    有些义军将士想回北面的赵郡、常山郡等地过年,更北面的拓跋鲜卑见汉民内部打得火热,居然南下劫掠人口,李昊只得派不少义军将士北返。

    此前大将军已经带人攻下了北面的邯郸城,将义军地盘大致连成一片。

    邺城是个相当优质的地盘,虽然四面全是平原,唯有一条漳河横在南边,但只要此地经营的好,就能成为抵御晋军攻击的前线重城,明年义军百姓若想安稳种粮,邺城就必须握在手里。

    而兖州、徐州几地有不少自义军地盘逃出去的士族及其私兵、荫户,土客矛盾已经显现。

    若是义军持续派兵攻打兖州等地的坞堡、逼得士族们继续向东向南逃窜,淮泗之地即将也要起乱子,到时候晋廷要应付的动乱就会更多。

    守邺城,打兖、徐之地算是义军高层的共识,平阳、太原两郡由李矩过去镇守经营,李矩在平阳郡威望不低,晋廷不动用关内长安军的话,仅凭河东郡的兵力是啃不下义军地盘的。

    “温县距邺城五百里整。年关将至,我在攻邺之战没能为义军立下大功,请大将军准许我前往温县焚烧司马氏祖产、祖庙,顺带探查河内郡民情、洛阳敌情。”

    王弥坚持要去温县附近走一趟。

    李昊大致明白他的心思,此人带着部曲、家僮来投,虽然战功不少,但部下多是各地溃兵,且没有满额。

    各地降将积极参与到了降兵的整编,他掺和不到这档子事里,只能另寻时机再立军功,免得被降将们反超。

    “要去也行,将温县司马氏的祖坟掘了,再收集各坟头骨,带到邺城来。”

    PS:求推荐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