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繁体版

第25章 人人都有钱分

    天色微亮,寒霜铺地,四处袭来的冷风让人直打哆嗦。

    “卢长史~卢长史~贼兵来攻城啦!”

    北门校尉的呼喝声在邺城都督府侧门处响起,而后通过卫兵一层层传到里面。

    为了能快速处理军情,卢志最近住进了都督府里,连自个儿的家都没去。

    他也睡不着,早早就起来让仆役帮着洗漱,没想到城外的贼兵来的比他还早。

    “这该死的反贼!”

    怒斥一句后,卢志吩咐身后的仆役将自己的头发简单扎好,而后匆匆穿上袍服,将重铠也穿戴整齐。

    都督府前值守的卫兵一个个都在哈气跺脚,左长史出来后,他们才努力装出精神抖擞的样子。

    郎中令杜良已经将敌情从北门校尉嘴里问清楚,见到左长史后,迎上前去转述于卢志。

    “贼兵上万?还带着壕桥、冲门、云梯?”

    左长史则翻身上马,带着几十名卫兵前往北城墙。

    北城门附近已经乱翻了天,原先部属的守城甲兵正跟着幢旗一队队集结,民夫们抱着未点燃的火把、背着满装木炭的背篓往城头上跑,抬着大弩的军士们在上城阶梯上缓慢移动,半天愣是没有挪开路来。

    “让王国中尉杨邠来,让他守在城门调度军士和壮丁。”

    与杜良一样,常骞也是蜀郡人,蜀地官员有不少效仿诸葛亮、谯周等廉官,不仅办事得力,还不追求田产家财,卢长史颇为欣赏蜀地官员这个做派。

    卢志一听就知道城外的贼兵这是动真格了,他原以为贼兵会等几天,等护城河完全冻僵再攻城,没想到贼兵来的如此之快。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成都王领兵护送天子还都洛阳时,带走了最精锐的四万甲兵,只留下一万八千名军户兵留守,此后响应成都王起兵的各路援兵陆续抵达,邺城之内的兵力一度达到了三万,半个月前又派出了五千余人驻守信都、邯郸两城。

    ***上城的别部司马、部曲督急得骂娘***爹。

    卢志点出了另外一位留守官员。

    不得不说,这个距离卡的相当精妙,城头之上空间有限,守城器械、物资肯定得从正对城门楼的大街上运过来,民夫们搬上城头后还得再跑半里路,大大消耗了城内防守壮丁的体力。

    依卢志的估算,若是能征召城内大族私兵、正户丁壮,城内守军拢共能有四到五万。

    郎中令杜良领命而去,常骞六十多岁,他五十四,年纪都不小了,征召大族私兵这事费力不讨好,今天他俩有的是苦头吃。

    邺城东西宽七里、南北宽五里,城墙一周加起来二十四里,城外反贼甲兵加民夫合起来也才到三万上下,别说攻打四面城墙,就是只攻北城墙都有点力不从心。

    “卢长史,请征发城内壮丁帮着守城吧,再迟贼兵就完全过了护城河。”杜良请求道。

    城外的大部分墩台已经被攻破烧毁,浓浓的黑烟自墩台里冒出,贼兵的四道壕桥摆在北城墙靠东一侧,距离城门楼尚有半里。

    更多的军士、民夫正在赶来,转运兵备、器械的民夫出不来、想上城的军士进不去,一两万人聚集在这块儿,北门大街这附近居然生生拥堵起来。

    因此邺城军只需要提防贼兵行声东击西之计便可,正经攻防之战贼兵是讨不了便宜的。

    呜咽的寒风提醒卢志护城河只会越冻越坚实,往后几日的守城战只会越来越艰难。

    “君与常骞带上县衙之吏,去大族府上征召私兵,我先去北城墙守着。”

    城头上的晋兵在用较小的投石机投掷石块,意图摧毁那四道壕桥,但贼兵的十二三架云梯已经到位,冲车、投石机似乎也过了护城河,蜂拥而至的贼兵甚至不需要从壕桥走,扶着壕桥边踩着河冰就能过河。

    给北门校尉下了道令后,卢志带着自个儿的卫兵尾随一幢弓弩兵上了城头。

    “传令南门校尉、中郎军,命他们想办法凿开十二渠与护城河之间的堤坝,看能不能引些活水过来。”

    早在数日前,邺城军就放过一次护城河的水,将河面下降了三尺,意图用冰面、护城河畔的高度差造就一条壕沟。

    只是这招没起作用,攻城的贼兵只在河畔两侧挖了数条上下的斜道就能让壕桥贴到冰面上,踏冰而行的贼兵也能滑溜着过河。

    得到军令后,自有传令兵将左长史之令传达到南门附近。

    城门楼东侧半里处的战场已经进入厮杀阶段,虽然攻防双方的弓弩手、投弹手还在拉弦射箭、装弹投石,但云梯上端附近的晋兵、贼兵丝毫不理会这些因素,眼前的戟矛才是决定生与死的主要因素。

    接连上来七八幢甲兵依次投入战场后,邺城兵总算是稳住了形势,持刀攻城的贼兵只能做到爬上梯子等着挨刺、啄、勾、砍,主武器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如果贼兵没有猛将冲上来破了这个局势,那晋兵还能守很久。

    “贼将李昊、李廉、王弥等人可曾出现?”

    观察了阵敌情后,卢志越想越不对劲,按贼兵往常的作战风格,碰到小兵打不动的情况,敌将应该出来恶战了,可如今出名的那几位贼将都没有现身。

    “禀卢长史,王弥曾于东门附近出现,似是准备擒杀城内出逃之人,贼首李昊曾在北门指挥攻城,如今尚不得知贼首在何方。”

    自有斥候将具体情况给左长史汇明。

    “唉……”卢志呼出一条白带,这口气后,他整个人气势都颓了下来,“快去王府,派个得力之人护送程太妃出逃,走西门,往兖州、徐州方向去。”

    他没有说得力之人是谁,北线校尉、中郎军等人也不敢随便派人。

    “就派牵秀将军去。”

    卢志想了想,城内也没多少可堪托付之人,部曲督、骑督、校尉、中郎军这些军吏出身普遍不高,且家属都在邺城近畿,派他们护送程太妃,怕是邺城一破程太妃连人带奴婢又回来了。

    如今唯有高门士族出身的官、将还能靠得住,因为贼兵一直在清查高门士族的田产、荫户,军户兵可能会带程太妃投降贼兵,士族出身的官、将一定不会。

    北门中郎军派人去城内传达左长史之令。

    “再派两千名甲兵出城恶战,带上猛火油、重刀,毁了他们的云梯。”

    瓮城还在晋军手上,派兵出城到城角与贼兵接战能减轻城头不小的压力。

    生死之战就在眼前,守城将校快速聚齐军队,在瓮城内列阵后,摆开架势出了城门。

    卢志已经预料到战场将有大变化,没想到云梯附近的邺城精兵没有守过半个时辰。

    辰时初三刻,登上城头的贼兵显著多了起来,北门中郎军不得已亲自抵近到战场附近指挥调度后到兵卒加入厮杀,但贼兵节节推进,竟然生生将那段城墙连了起来。

    “这这这,贼首李昊早有威名,如今得见,才知先前传颂贼将之人多半没有亲见此人作战,否则传言还能更恐怖。”

    望着不断飞出的人尸、碎肉,也上了城头的杨邠啧啧称奇。

    卢志有心斥责这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荒缪言论,但奈何力不从心,他只期望程太妃能从贼兵手上逃走。

    “再调三四校之兵上城,派到城外去的兵卒继续加多,力求两线逼退攻城贼兵。”

    左长史再度下令,周围亲随都劝他退到安全之所,但卢志宁死也不退,于是杨邠带着一群不想死也不想投降贼兵的军吏转身下了城头。

    邺城西侧驿道上,七八十骑骑兵围着一架马车一路狂奔,为首的将军牵秀甚至还有心在马车边上安慰车内的成都王之母程太妃。

    “太妃毋忧,有秀在,哪个贼兵也不敢将太妃怎么样。”

    这位将军是曹魏时期的雁门太守牵招之孙,之前在洛阳时任司空从事中郎,后来被人上奏弹劾免了官,之后牵秀便出奔到成都王府上。

    车内的程太妃匆忙之间出逃,心下本就不情愿,又被马车颠的脸色煞白、犯呕不止,正欲生欲死之际。

    她听到牵秀的安慰之语后,以为局势还在晋军掌控之中,于是掀开车窗之帘,柔柔弱弱地请求道:“将军,可否令人找个僻静之所,暂歇片刻,本宫实在撑不住了。”

    司马颖乃司马炎儿子中最为俊美之人,其俊俏脸蛋便是传自程太妃。

    牵秀眼睛顿时一亮,程太妃姿色犹存,就这一瞥,让这位将军心里骚痒起来。

    他被上奏免官的理由正是载***夜行,于车上肆欢。

    “太妃放心,前方一里处便有一片树林,可供太妃歇息。”

    陡然遇变,牵秀也不知去向何方,被程太妃勾起骚痒后,便带人簇拥着马车进入树林里暂歇。

    “太妃,秀略懂医术,不知太妃是否欲呕犯晕?”

    护送太妃之人大多是牵秀亲信,少部分是王府侍卫,程太妃正难受地紧,听到护送自己的将军懂医术,便命他坐在车夫位置上给他把把脉。

    牵秀又以需望闻问切之名,请求入车诊治,程太妃虽然碍于男女之隔,但自生下受宠的成都王后,还没有人敢冒犯她,于是勉强同意这位将军入车治病。

    车内空间狭***仄,唯一贴身伺候程太妃的奴婢被赶下了车。

    “将军怎可无礼……不可……嗬嗬……”

    车内的程太妃发出一阵奇怪的声音,马车开始抖动起来,贴身奴婢和王府侍从想上车查看情况,却被面带坏笑的牵秀部曲团团围住。

    牵秀年过四十,只折腾了不长时间,正准备穿上衣服收拾这残局时,却听到车外的部曲忽然大喝。

    “将军不好啦,上百骑贼兵围过来了。”

    事后牵秀顿感不妙,三下五除二穿上自己身甲后,从车门探头一望,一只劲箭就射中车轼,吓得牵秀又缩回去,找到自己铁盔戴上。

    有部曲兵帮着赶马车走,但没走多久便又停了下来,车外的厮杀声都小了很多,牵秀终于穿戴整齐,掀开车帘一瞧,发觉几张上了箭的擘张弩正对准车内,又惊得双手直哆嗦。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牵秀也没胆子从车外数十名骑马贼兵手上杀出去,于是连声求饶。

    领头的王弥连骂晦气,他接到军情,说西门逃出去一队人,于是兜了一个大圈子追上来,没想到只追到成都王母妃和一个杂号将军。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跟着大将军去攻城,攻城的先登之功可比抓到司马颖母妃强多了。

    这司马颖母妃还被糟蹋的半死不活,这让王弥的军功又打了一个折扣。

    收拾好此处小战场后,王弥带着俘获之人往邺城而去。

    ……

    北城门附近聚集的邺城兵是最后一波有胆气反抗的晋兵,义军将士大致占据了北城墙后,李昊便抡起一架刀车,直接跳到邺城兵里转圈子。

    刀车前端通常有木刀、铁刀,大将军手上这架车装了二十余柄铁刀,车本身自重也得一百来斤,即便是披了重铠的精锐晋兵,也不敢硬碰被抡起来的刀车。

    这两三千名晋兵军阵便被李昊破掉,义军将士却严阵以待,等大将军完事后便一令五步往前攻杀。

    战争再次变成了义军熟悉的抓溃兵环节,城内溃兵还比野外溃兵好抓的多,因为他们只能沿着街道逃窜,而逃无可逃便会转身向义军将士投降。

    “李辑、李祥、卢嵘等中郎军各自带兵抢占东西南三门,务必不让士族带着部曲钱财走脱,我自带人收拢降兵。”

    大将军下完军令后,义军各部全面占据邺城。

    城内的左长史卢志已经被俘,手下兵卒、部曲战败溃散后中尉杨邠等将校便先后投降,没了主事之人,邺城内的抵抗成不了气候,但没来得及逃走的高门士族相当死硬,宁肯烧了自家府邸、库藏也不愿开门纳降。

    午时过后,义军将士干的最多的活居然是去各处士族府上救火,抢救属于义军的战利品。

    立了数个小功的武智成了义军的后勤官,他也负责查抄邺城内的官仓、县衙、都督府的兵备库。

    “一万吊、一万吊……”

    在邺县官仓里,武智命人将抄到的五铢钱按万吊一堆堆在一起,没想到足足堆起来九座小山,还有几千吊没凑成万吊。

    其余黄白之物更是数不胜数,就连武智这种坞堡帅手都抖起来。

    “再加上各府上抄出来的,这给义军将士人人能分八九吊啊!”

    邺城内的财物让他眼花缭乱,武智揉了揉眼睛后又再次点数一遍,确认没错后才记录在册,而后抱着册子去找大将军回禀。

    PS:求推荐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