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滚滚红尘
繁体版

第十六章 亲人2

    沉浸在这温馨的安静中,姬景行,回忆着姥娘家的点点滴滴。

    姬景行的姥爷,就是那种农村的小老头,个头矮小,干瘦的仿佛一阵大风就能把他吹跑,整日在田地里劳作风吹日晒,皮肤粗糙黝黑。

    日常穿着城里难得看见的土布对襟褂,因为裤子都是别人送的,很是肥大。不得不用根布绳系在腰间,腰间常斜插一支吊着红布烟袋的旱烟管,稍一走动,布烟袋就晃来晃去,十分惹人注目。

    这么一大家子的农活都是他来干,从来没听他叫过苦和累。整天都是乐呵呵的,姬景行就从来没见他发过脾气。

    有时候碰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或者聊天说到什么悲伤的话题,无非也就感叹一句,“那能怎么弄也!”但是完全听不出半分的愁苦气…

    忙完生意的姥娘回到屋里,陆陆续续又问了一些两人生活呢的情况,只是聊着聊着,还是说起了姬焕明。

    “他也不容易,给你找的那个后妈对你们怎么样?你俩该松口,该喊人得喊,别吃亏。”姥娘纠结半天,还是吐出这句话。

    复又无奈的叹气,“唉,你妈刚去世那会,我也想把你俩接过来!可是…唉!”话题渐渐的有些沉重。

    这时,突然听到外面有,“砰砰,砰…砰…砰…”的发动机声音。

    “娘,中午吃什么。”

    还没看到人,一个中年男子的响亮声音就传了进来,声至人到,一位面容憨厚五官粗犷的农村壮汉就走进屋里。

    他看到坐在床上的姬景行时,满脸的惊喜,“景行,你什么时候来的!”

    眼前这个已然三十而立的中年人,就是姬景行的二舅章玉奎。

    “上午过来的小舅。”姬景行跳下床回答道。“那中午别走,我这就去买菜。”说完高兴的转身就要出去买菜

    “二愣,你买点凉菜,再买…景行喜欢吃那个,多买点,你大哥一家子一会也过来。”

    姥娘看他风风火火的就要出去,连忙喊住了他。有起错的名,没叫错的外号。

    自己这个小舅舅,已经三十多岁,孩子都六岁了,城天还这样风风火火的。

    姥娘一家人就没有学习的料,这个舅舅没混上小学学历,16岁就下小煤窑,做了好几年矿工,他的右手有三根手指只有半截,是前几年被雷管给炸的。

    手受伤以后,家里就就不让她下煤窑了,现在买了一辆三轮车,东奔西走的搞运输。

    自己这个小舅舅,人品性格都是一等一的好。对朋友热情,对父母孝敬,对亲人掏心掏肺。

    前世弟弟姬修远想买车,姬焕明不同意,不给钱,还是这位小舅从不多的积蓄里借了3万给弟弟让他买的车。

    等姥娘吩咐完,他又对姬景行说,“景行,你搁这和你姥娘说说话,我一会就回来。”

    随后就快步出门买菜去了,村里没什么卖菜的,他得开车去十几里之外的泉河才行。

    姥娘让姬景行在这看家,自己背着背篓上山去摘些辣椒,青菜。

    姬景行坐在屋门口,看着茶摊,不时的回头打量着身后那熟悉的,多年一成不变的破旧砖瓦房。

    记忆中夏天只要一下雨,这屋里就要摆上大大小小的锅碗瓢盆用来接水,黄土地面也会弄的黏黏糊糊。

    屋里摆满的,是自打姬景行记事起就存在,不知道多少年的破旧家具。

    稀稀拉拉,东倒西歪的站在各个角落,多少年之后也没有什么新面孔,加入他们。

    现在是大中午,但屋里也昏暗的紧,只有里屋卧室有一扇小小的窗户,不多的阳光就从那里,在屋内的地面上留下一块不大的光斑。

    姬景行听见身后传来有人走动的声音,回过头,是一个扛着犁耙瘦弱的身影,正深一脚浅一脚的穿过马路。

    是姥爷章井圣下地回来了!姥爷的腿早年被汽车撞断过,落下了后遗症,一只腿短了一些,走起路来有点陂。

    姥爷抬头看到不远处坐在家门口的姬景行,他就高兴的咧嘴笑,加快了步伐。

    回到院子,把农具挂到墙上以后,就来到姬景行身边,把沾着泥土的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摸了摸姬景行的头。

    姥爷手上皮肤黝黑、粗糙,几个手指都干裂了,有长长的深深的裂口,指甲里也都塞满了黄黑的泥巴,穿着的解放鞋鞋底,有着厚厚的没来及蹭掉的黄泥。

    姥爷不善言语,让姬景行坐那歇歇,他用舀子从不远处的水桶里舀了点水,倒在斜靠在墙边的绿色水盆里,把沾满泥土的手洗干净。

    然后点燃旱烟,蹲在姬景行不远的门口,靠着门框,吧嗒吧嗒的抽着。

    随着他的抽吸,铜质的烟锅子里点燃的烟叶,一闪一闪,忽明忽暗。只是时不时抬头打量姬景行的动作,说明他的心里也很不平静。

    等到姥娘从山上下来了,开始洗菜,切菜,姥爷就被使唤着去柴火堆抱柴火,烧火,看锅去了。

    老两口就是这样过了一辈子,姥娘强势,家里大事小事都是她说的算,姥爷主要负责出力气…

    姬景行小时候就很喜欢在姥爷烧火时,依偎在他的身边,捣乱德把柴火从灶台里抽出来塞进去。

    姥爷只是静静的笑着看,也不制止。偶尔也会作怪的吆喝他两声“哎~那可不行哎~~”

    没多久,小舅买菜回来,大舅章玉奎也从鱼塘带了两条鱼回来,两个舅妈也过来帮忙,表弟表妹在追逐打闹,屋里也渐渐开始弥漫起饭菜的香味。

    一大家子人凑到一起,方形的饭桌,面积很小,桌上摆的满满当当,桌子周边坐不下所有人,只有姬景行和表弟表妹大舅小舅,姥娘围坐着桌子做了一圈。

    两个舅妈夹点菜卷个煎饼坐床上吃着,姥爷端着一大碗稀饭,扒了点菜在稀饭里,蹲在门口…

    每个人都不时招呼姬景行多吃菜,哪怕舅妈在后面的床上坐着,也远远的在那招呼他。

    姥娘更是一会就往姬景行碗里加菜,姥爷坐在门口不时乐呵呵的回头看看,看到姬景行停筷子,也会嚷嚷两句,多吃点,多吃点…

    即便姬景行已经历半生风雨,此时仍然感动的想要流泪。

    很多很多年以后,他们也一直是这样,一如今日。只是有的人,他再也看不到了。

    一顿饭吃了许久,期间两个舅舅吃的差不多就离开桌子,换两个舅妈过来,他俩就坐在床上,关切的问姬景行近期的生活状况…

    饭后两个舅舅,一个开车去接活,一个去鱼塘,两个舅妈,也要到后面山上的砖窑去搬砖,一块砖几厘钱,她们也干的挺起劲。

    大舅章玉奎,此时在河边承包了一片鱼塘,养鱼,养鸭。但姬景行记得应该是明年吧,上游造纸厂排污,所有鱼塘的鱼都死的干干净净。

    此后七八年不老河里也没有什么活物,村民也去闹过,造纸厂赔了一点钱,也就不了了之了。

    没了鱼塘的大舅随后在佳旺开出租车,因为抢生意和别人打架,被打的住了半年医院,最后拖着半残的身子,窝在家里做点砖瓦生意,一辈子踟蹰。

    小舅是三轮车换小货车,小货车换大货车,大货车换半挂。风餐露宿的跑运输,一辈子挣着这个辛苦钱。

    饭后,姬景行一边和姥娘聊着天,一边回忆着点点滴滴,琢磨着怎么改善姥娘他们的生活状况。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经下午三点多了,姬景行也就准备回家了,虽然对他来说,这里才算是他的家。

    姥娘也知道不方便留他,就出门送她。

    “你现在也大了,会骑车,有空你就自己过来。”姥娘殷切的叮嘱着而在旁边沉默半晌的姥爷开口,“有空多去给你妈烧点纸,别让她没钱花。”

    姬景行红着眼眶,推着车子和他们挥手告别,老两口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像两颗长生树,在这目送他离开。

    看到这一幕,姬景行再也憋不住满眼的泪水了。

    这些亲人啊,一直都是这样,他们没有远见,不谈理想,每天能吃的饱,菜里有肉,就很好。

    要是手里能多少有点闲钱,那就更棒了,孩子娃能健康,他们就满足的不行。

    他们懂得不多,心里也不明白什么亲人的更多含意,只是单纯的全心全意的对你好。

    有的人是亲戚,有的是亲人,他们才是姬景行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