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史记
繁体版

第414章 李清照初入荣国府

    众人都熟识后,李清照主动提议出外边看看,于是楚祯和一群姑娘们出了屋子。

    外边的竹林已呈枯黄色,竹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寒意很重,李清照出门后就哆嗦了下,黛玉忙叫紫鹃再拿一件斗篷和雪帽来给她穿上。

    天气虽冷,李清照兴致却很高,钻进竹林里转了一圈,写了两首《潇湘诗二首,还笑着让探春,宝钗她们也来写,最后还邀请了香菱。

    楚祯走后边跟秦可卿悄悄聊天:“可儿刚才一直看我?”

    刚才可卿看向他的眼神,仿佛能拉出丝来,与她有过肌肤之亲的楚祯一眼就懂。

    只是碍于人多,不好跟她多说话,估计她也不敢吧。

    秦可卿脸上微红,见没人注意她,便幽怨的看了他一眼,小声道:“楚大爷不来倒还好,一来了,就害得人家……”

    她没往下说,但用媚人的眼神表达出她的意思。

    更过分的是,她才说完话,就连忙离开,去跟那些姑娘们聊天,留下的楚祯只能看着她婀娜的背影,想着上回来时留宿在她那的时候。

    一会儿后。

    李清照游完潇湘馆,并没有出外面继续逛,而是回到屋内,叫楚祯把刚才她们三人买的蔬菜瓜果等东西拿出一些来。

    “待会林妹妹去给外祖母请安,我和郎君送一份礼去给史老太君,如何?”

    李清照提议说。

    楚祯没问题,众人也说好,黛玉吩咐紫鹃再去老太太那,先告诉她这事。

    紫鹃依言去了,一路来到贾母屋内,恰好薛姨妈、王夫人等人也在,陪着老太太打牌中。

    “楚神仙来了?”贾母见到她后,便笑着问。

    紫鹃先回答老太太的话,再笑道:“这回下凡,楚神仙还带了一个人下来,老太太、太太、姨太太们猜猜是谁?”

    “这我们哪能猜得着?”贾母笑道。

    紫鹃也笑着说:“是我们都认识的人,只不过嘛……不是大顺朝人!”

    “不是大顺朝?又是我们认识的?”

    薛姨妈等人面面相觑,贾母笑说:“你就别藏着了,快些说出来,让我瞧瞧谁下凡来了!”

    众人也都催促。

    紫鹃还是不肯说,笑道:“老太太再猜一回,我可以告诉老太太,是宋朝的一位女词人,非常有名!”

    “宋朝?!”

    “是宋朝,赵宋,女词人!”

    紫鹃再次提示。

    贾母也读过诗书,岂能猜不出?她满是皱纹的脸上很是吃惊道:“楚神仙难道是把李易安给请下凡了?”

    “老太太猜对了!”

    紫鹃拍掌笑起来,屋内众人无不吃惊。

    紫鹃笑着解释了下,再说道:“待会楚神仙想带着如今才十八岁的易安居士来府里做客,不知老太太这可方便?”

    “自然是方便的!”

    贾母答应下,还想再问几句,但紫鹃却说待会就知道了,便回潇湘馆去复命。

    “十八岁的李易安?”

    薛姨妈,王夫人,鸳鸯等人面面相觑,这跟她们读过的史书完全不同。

    贾母叹道:“这天底下,也就只有楚神仙能办到这样离奇的事,咱们把牌收了,准备准备,看看来自宋朝的女词人是什么风采,让府里的姑娘们多跟易安学学怎么写词。”

    王夫人原本有几分犹豫,毕竟有传闻说李易安丧夫后又改嫁,姑娘们都还未出阁,不学这个。

    但转而又想到,方才紫鹃说,这位十八岁的李易安,是楚神仙正儿八经定过婚约的未婚妻……

    “楚神仙要娶李易安?那林丫头……”王夫人忽然问出这事来。

    娶妻只能娶一个。

    贾母此时也想到了,心中不禁有些担忧。

    神仙来大观园,仅是因为林丫头的缘故,要是林丫头不是正妻,楚神仙将来未必还会再来这,府内能依靠的势就更少了!

    “等她们来了再说!”

    贾母吩咐几人道:“待会先不说娶妻的事,我私底下再问过林丫头!”

    王夫人一想,也只能这样了。

    李易安从宋朝来到大观园的消息,很快传开来,王熙凤听到了,一度怀疑自己耳朵,连问几次才确定没听错。

    “他竟把几百年前的宋朝人带来了?还是说李易安活了几百年?”

    王熙凤满是疑惑,左右想不通,只能回屋更衣,再前往老太太屋里。

    “宋朝的易安居士?!”

    屋内,贾宝玉骤然听到这消息,呆住一会,忙又问坠儿道:“那位易安居士,如今几岁了?可曾嫁人?”

    屋内坐着的夏金桂立时恼怒,冷嘲热讽道:“怎么,难道她没嫁人,你是想要休了我,娶她为妻,还是想纳她为妾?”

    贾宝玉不理会这话,催促着坠儿快说。

    坠儿早已习惯宝二爷的疯话,笑着回道:“那李易安听说还年轻,比秦二姑娘还小一些,比宝姑娘大上一些,听说长得标致,刚来了就写了两首诗,真真是个大才女呢!就跟书里似的!”

    贾宝玉更激动,忍不住在屋内来回踱步,叹道:“老天啊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样的人上之人来!”

    屋内仅余的几个丫鬟都掩嘴笑着。

    唯独夏金桂重重的哼了一声,问他道:“你又想去见那什么李易安?”

    宝玉自然要去,不去就不是贾宝玉了。

    “不许去!!”

    夏金桂尖叫起来,指着书房道:“你给我好好读书,少去外头厮混!”

    贾宝玉闷声往外走,理都不理了。

    还未出门,就撞见了来找他的秦钟,更是欢喜,拉着他手就往老太太屋里去。

    夏金桂咬牙切齿,心中恨意难消,便叫了个丫鬟来,低声吩咐她道:“去,你去东府跟珍大爷说,那秦钟近些日都是来府里找宝玉!”

    丫鬟点头,去往了宁国府。

    一刻钟后。

    潇湘馆这边,众人准备妥当,一起往贾母院子走来。

    “楚大爷来了!”

    早已站门前等待的鸳鸯,立马吩咐小丫鬟进去禀报,自己则是迎上前,先给楚大爷行礼问好,再看了一圈诸多姑娘,找到了陌生的那一位,眼神惊奇:

    “这位莫非就是来自几百年宋朝的李家小姐?”

    小姐?

    第一次被人如此称呼的李清照,脸上表情微妙。

    楚祯笑说:“在宋朝,小姐是用来称呼青楼……称呼风尘女子,正经称呼是李小娘子,叫李姑娘也行。”

    “小娘子?”

    这回轮到鸳鸯惊讶,笑道:“就跟唱戏里说的一样,李姑娘别怪罪。”

    李清照微笑道:“入乡随俗,我也不知顺朝的规矩,待会你们别见怪才是。”

    黛玉忙说:“清姐姐真不愧是神仙妃子呢,就跟楚神仙似的,都不晓得我们这儿的规矩!”

    众人都笑起来,李清照再拧了下她腮帮子,才迈步进了贾母院子内。

    “楚郎君”

    李清照靠近楚祯,低声和他笑着。

    “李小娘子想说什么?”楚祯一本正经的称呼她。

    李清照掩嘴偷笑,不说话了,与他还有诸多贾府姑娘们进了屋内。

    贾母等人已经站起身来迎,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等都在,由黛玉来负责介绍:“清姐姐,这是我外祖母,娘家姓史。”

    “史老太君身体可好?”

    李清照行万福礼,左手扣右手,拇指交叠翘起,躬身屈膝,姿容婉约贤淑,楚祯很少见她行这样的礼节,一时间满眼都是她,恨不得拿手机来拍下。

    “好好!托神仙的福,我身体好着呢。”

    贾母笑呵呵的扶起她,朝众人笑道:“这宋朝的万福礼,跟咱们的不太一样,今天可算长见识了!”

    众人都笑着纷纷说是,贾母又拉着她说:“我虽看着年老了些,可姑娘你来自宋朝,比我们都大了几百岁,该是我们给姑娘行礼才对!”

    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等人听了,都是一怔。

    是啊,宋朝的李易安,自然是比她们都大,她们才是晚辈,要给李易安行礼才对!

    连王熙凤都不得不站起身。

    李清照连忙笑着说:“老太君这话不对,我虽生在宋朝,可如今只是十八岁,自然是晚辈,不能按宋朝和顺朝的差别来算!”

    贾母也没坚持,给她介绍众人后,拉着她坐下来。

    林黛玉,李清照分别坐在她两旁,宝钗只能无奈“失宠”。

    楚祯看了宝姐姐一眼,没想到她也恰好看过来,两人眼神碰撞,似有什么话想说,但又很快挪开。

    楚祯低头喝茶。

    屋内人太多了,聊不出什么来,李清照也只是想见见贾府的人,已经决定不在贾母这吃饭,回潇湘馆再吃。

    贾母正问到宋朝皇帝的事,外边传来脚步声,一丫鬟进来道:“宝二爷来了!”

    坐史老太君身旁的李清照好奇看去,只见两位年轻郎君走进来,二人都是肌肤粉白,眉目如画的样貌,看着倒也俊俏,人间罕有。

    但——。

    李清照再看一眼坐着的楚祯,眉眼弯了下,果然还是她的楚郎更具有男儿气概,身材就比他们高大许多,长相更是不必他们两人差。

    相互介绍过后,李清照也给贾宝玉和秦钟两人行了礼,才又坐下来,看到那贾宝玉正呆呆的盯着她看。

    心中难免有些许不悦,便是女子能出门的宋朝,也没有人这样盯着人看的!

    “宝玉!”

    贾母叫他,沉着脸道:“你呆着做什么?既见了众姊妹,就回去用功读书吧!”

    不但众人知道老太太是怕宝玉又闹出事情来,连第一次来的李清照,也大致猜得出,又朝楚祯看了一眼,心里想到,待会还是早些回园子,免得这贾宝玉又痴缠着林妹妹。

    她已看到,自从贾宝玉进来后,黛玉就一言不发,也不跟他多说什么,其余人,如宝钗,秦可卿也都如此,显然是怕贾宝玉又发起痴病来。

    “老太太,我才刚过来!”

    贾宝玉有十二分的委屈,对李清照恭谨行了一礼,道:“我平日里也会些诗词,如今听说宋朝的易安居士来到,正是心中欢喜时,欲要与易安讨论诗词格律!”

    贾母道:“人家已和楚神仙定了亲,岂能和你再多聊什么?快些回去,用功读书是正经!”

    若是按大顺朝习俗,李清照连面都不会和贾宝玉见一次,两人可不是亲戚。

    楚祯见李清照看着自己,便给她一个眼神,让她来说。

    见状,李清照微笑朝他道:“贾二公子喜欢写诗词,奴家自是欣喜,只是诗词之道,终归为次要,该重经义,轻诗赋。且闺阁诗与科举诗赋亦大不相同,二公子还是多与同窗聊聊,该怎么做科举诗赋。”

    贾宝玉一脸悲愤,正欲说话,就听三妹妹忽然道:“李姐姐,大顺朝科举不考诗赋!”

    “不考诗赋?”

    李清照很是惊讶,她知道楚郎君这儿不考诗赋,没想到从大顺朝的科举开始就不考了。

    贾宝玉更加不喜:“科举科举,没想到流芳百世的易安居士,也是这般的俗人!”

    楚祯看向李清照,以他对李小娘子的了解……

    果然,李清照回敬道:“贾二公子为何对科举有如此偏见?依奴家看来,科举虽弊病甚多,却也能给天下寒门学子奋发向上的一门路,多少济世能臣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如一门三进士的苏翁一家。”

    贾宝玉再次无言以对。

    王夫人心中倒是有几分高兴,若是李易安这样的词女,能劝动她家宝玉以后少沉迷闺阁后宅,多去做学问考科举,那真是宝玉的福气到了!

    “他怎么不去科举?”

    贾宝玉忽然看向楚祯。

    这回是林黛玉回他:“楚大爷乃是神仙之流,岂会再参加什么科举?更何况楚大爷说了,或许今后科举还要改革,改为考数理,楚大爷精于此道!”

    楚祯哭笑不得,林妹妹这是维护他,还是在损他呢?

    但贾宝玉却更加郁闷,李清照的意思,是根本不想和他谈论诗词,让他去科举。

    “管它科举作甚?”

    面色白皙的秦钟这时候开口,笑着道:“宝哥哥乃是富贵公子,当不当官,今后都能继承荣国府偌大的产业,哪里需要辛苦去考这些?当官也没甚意思。”

    贾母一听,脸色就黑下来,先前还以为这秦钟品性好,谁知他竟是这样想的!

    如此说来,宝玉平日不用功读书,都是因他撺掇之故?

    楚祯在人群中找了找,见到李纨低着头侍立在王夫人身后,便跟李清照问:“顺朝和大宋到底是不同的。”

    李清照疑惑道:“除开礼节,还有什么不同?”

    楚祯笑道:“我记得在宋朝,袭爵的都是长子,和这儿有些不同。”

    那边李纨听了,飞快看他一眼,便又低头,默不作声。

    林黛玉插了一嘴:“大顺朝袭爵的也是长子,大舅舅也是袭爵了的。”

    她声音细,李纨听不太真切。

    李清照这时候才若有所思,猜出来楚郎想说什么。

    楚郎看不太顺眼,但他不好插手,只提了一嘴。

    至于他人怎么想……

    李清照忽而觉得,屋内安静了许多,瞥了一眼屋内,见王熙凤,王夫人,邢夫人等,都不说话了。

    各人都有各人心思。

    终于,贾母说道:“国公府哪有什么大产业,也不怕楚神仙和李姑娘笑话,府内只剩个空架子罢了,我这些个儿孙,一个两个都不成材!”

    若是贾政在,定然羞愧。

    贾赦大约是无所谓,和此时的贾宝玉一样。

    楚祯说道:“如今政老在外做官,等孙子、重孙再考了功名,贾府自会中兴。”

    贾母听了,很是高兴,命宝玉回去多用功读书。

    贾宝玉无奈,只能告辞离去。

    正要走时,外边丫鬟回:“东府的小蓉大爷来了!”

    其余人还未有反应,那秦钟就已慌不择路的欲要躲入旁边屋内,惹得一屋子的人都惊讶的看向他。

    贾母脸色又黑几分:“这是做什么?”

    “你快回来!在那么多人面前成何体统?”

    训话的是秦可卿。

    她刚才听到弟弟那番话就已生气,如今再看到他跟没头苍蝇似的乱窜,更加气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