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秦时,唯一传人
繁体版

第23章 举手之劳

    鹦歌缓缓退出了正屋,目光根本不敢和左右两侧的人对视,沉吟许久,长舒了一口气,说道:

    “我没什么好解释的,你们跟着他慢慢体会就会明白,当然,你们也可以回去禀告将军,我已背叛夜幕。”

    “我很好奇,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竟然会让你毫不犹豫的选择背叛将军、背叛夜幕。”墨鸦目光划过白凤身上时有那么一点不自然。

    他的这种决定,对于没什么江湖经验全靠他教学帮衬的白凤而言,是一种无形的羁绊和束缚。

    “先生,朱家拜访;先生,朱家拜访;先生,朱家拜访……”

    一只鹦鹉一边振翅从大门口往正屋内飞一边学舌。

    白凤颇为愚蠢的问题也因此未能出口。

    倒是墨鸦,极为怪异的看了眼鹦歌,你的效忠真是够彻底啊。

    鹦歌低头盯着脚尖时,进入正屋的鹦鹉又飞了出来,到大门口请客人入内。

    朱家一脸新奇的进了数日未来的谷宅,落座时目光还不时投向谷翊左右两侧的白凤与墨鸦,以及端来茶水后退居谷翊背后站立的鹦歌。

    见谷翊没有点明也没有让三人离开的意思,朱家笑道:“今日来,是给小兄弟送个好消息;此外,就是老哥我有一事相求。”

    墨鸦和白凤聆听两人的交谈时,绷紧了浑身所有的弦,农家神农堂总管可不是什么小人物。

    谷翊笑道:“好消息我可以不听,朱总管的事也就不要说了。”

    “嘿嘿嘿……”朱家乐面具上脸,憨笑一阵,“小兄弟心怡的《韩非子》一书,老哥我派人弄到了手,明日就能送来。”

    “相较于竹简记载的未必正确的言论,活的韩非子不出半旬时日便会抵达濮阳,应该更值得小兄弟欣喜,不是吗?”

    “韩非啊……”谷翊想了想关于那个满腔抱负、才高十八斗的王孙假装纨绔公子,整日沉迷于酒色的样子,认真道:

    “我属实不欢迎他的到来,若是我没猜错的话,来的,不只是韩非一个人吧?”

    “小兄弟高见,这一次,百家来的家伙,分量可都不轻。”朱家笑声一变,故作神秘道:“就容我给小兄弟卖个关子,到时候给小兄弟一个惊喜。”

    “百家的精英,不是惊吓就行。”谷翊叹道:“朱总管的事,翊尽力而为。”

    朱家找他帮的忙,他心里有个大概,来来回回就那么点事。

    不帮的话,不过是打趣圆润的家伙,表示与对方关系的一种方式罢了。

    “老哥我最近潜心撰写《齐民要术》,成一卷共三篇,第一时间就赶来了谷府,想请小兄弟掌眼。”朱家递出来时背着的六卷极大的竹简,笑道:

    “三篇分为耕田、收种、种谷。老哥根据曲辕犁在濮阳等地实地试用,联合多年游历天下、细察农事的经验而成,其中难免存有差错。”

    “我的目光居卫国濮阳一地,别国的风土人情,滞于书卷之上,岂敢当朱总管的掌眼之言。”谷翊伸手一招,六卷竹简掠至房屋另一边的书桌桌角,整齐叠放。

    朱家朗笑道:“近几日偶有困惑之际,老哥我会去乡野散心,意外发现,卫国之内,唯有泮源里一里耕地,植有宿麦。想必这也是小兄弟的手笔吧?”

    “我更喜欢把宿麦,称之为‘冬小麦’。”谷翊点头道:“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春秋时期,晋、周、鲁等地已有种宿麦的习惯。”

    “但,时至今日,各诸侯国种植的冬小麦,十分稀少,或许冬小麦产量过低的原因造成吧。”

    “既然朱总管说起此事,翊能否劳烦朱总管,替农户们寻一个提高产量、保取优良之种的办法?”

    “朱家尽力而为。”朱家随口应下,他故意说这事,就是为了插手清水乡的农事,为农户们出谋划策的同时,验证一些自己的猜想。

    两人又闲聊了好一会功夫,朱家才起身告辞。

    鹦歌无法承受墨鸦和白凤时不时看来的眼神,第一次主动提问以转移二人的视线,“先生,朱总管著书立说,是他自己的宏愿还是农家为了破解自身的尴尬处境?”

    “两者并不矛盾。”谷翊看破不说破,耐心为三人解释道:“朱家耗时短短十余天,就成书三篇,这几篇成书,必定磨尽了他自己毕生的农事经验,乃至于农家从创立至今珍藏的典籍汇总和过来人的经验。”

    “而朱家却没有第一时间将其送去农家,反而送到了我的手里?你们觉得是因为什么?”

    谷翊自问自答道:“因为,弟子数万的农家,内部六堂争权异常严重,且田姓掌权,外姓之人,不受重用。”

    “《齐民要术》送去农家,要么被朱家外姓人的身份牵连,沦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久不面世,失去了它诞生的意义;要么是朱家屈服,农家著作,易名田氏。”

    “送到我手里,则截然不同。我效仿秦国,以吏为师。尽管田户之子皆在识字读书,可我并没有效仿秦国用法家之学教学。”

    “只是利用百家之言单纯教授他们识字,未曾教授断句明理。即便是现在我和许理等人还没有选择某一家的学说,但这是迟早的事。”

    “和百家之学相比,乡野青少,对农事书籍《齐民要术》,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哪怕有个别青少受父母或其它因素在起初治学之时,选了其它百家的学问,中途也一定会去拜读《齐民要术》。”

    “清水乡现在以吏为师的教学方式,远远要比朱家发动农家弟子传播快得多。”

    “因为一些聪敏的孩子,在没有夫子教学的情况下,也能明白部分话句的真意。”

    “再加上,各级胥吏相互交流或求学上级的过程中,也会读到此书。”

    “届时,朱家在农家田姓还未布局争夺这番巨大名利之前,就能快速将这等名利据为己有。”

    白凤因为鹦歌毫无下属之姿的自然表现,大胆提出了自己疑惑,“既然朱家也是为了名利,先生又为什么要帮他?”

    谷翊更自然的为其解答了疑惑,“从利益方面来说,朱家得到这番名利,在农家的地位必定会得到提升,堂主之位,也未尝不可。朱家地位越高,我能得到的好处,亦随之越多。”

    “从个人感情来说,朱家的品行,我倍加认可;不论朱家在其它方面如何,单在农事和万民生存一事上,乃是发自内心的忧心忧虑。”

    “帮他传播《齐民要术》,不过是举手之劳,轻易就能完成的事,我想,我没有拒绝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