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圣帝
繁体版

第十八章、李家堡情报

    李忠和李笑都知道,袁崇焕没诱杀成毛文龙必然迁怒于向毛文龙提供援助的李家堡兵镇,文人最重视的,就是对武人的打压和控制,这是明朝所有文官集团的共识,决不让武人成为兵阀军镇,失去控制的武人,就必须打压灭杀,否则又一个毛文龙军镇出现,就尾大不掉了,袁崇焕就是这样想的,“五年平辽”怎么可能,袁崇焕自己都没有要平什么辽,大不了学宋国,向金国出钱买和平:大明也可向后金出钱买和平,现在关键问题是要武人听说,这就是袁崇焕的真实想法。

    武人不听袁崇焕的,袁崇焕拿什么跟后金谈判?这就是袁崇焕诱杀毛文龙的根本原因,因为袁崇焕从来没想过平辽,与后金和谈,后金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特别是毛文龙的旅顺兵,对后金威胁最大。

    袁崇焕在衙召见锦衣卫千户刘高和辽东管斥候的祖大乐。

    见到袁崇焕,祖大乐和刘高上前行礼说道:

    “见过袁督师!”

    “好了,现在我想了解李家堡军镇的事,你们知多少?”

    袁崇焕也不废话,直接问道。

    “袁督师离开宁远后,新任辽东巡抚高第就直接任命李忠为宁远总兵,李忠新官上任三把火。”

    祖大牙将知道的事情,比较清楚地说道。

    “什么样的三把火?”

    袁崇焕来了兴趣,坐正了身体问道。

    “第一把火是李忠带着两万宁远守军主动出击,将宁远城周边五十里范围内所有建奴牛䘵,都打荡了一遍,收获颇丰,得牛羊数万,战马三千匹,建奴人头三百。”

    祖大乐笑了笑,说道。

    “哦,这李忠还真有些见识,以前我怎么没有发现!第二把火有什么?”

    袁崇焕提起了兴趣,笑呵呵地说道,部下有能打的,也是自己手中的一张牌。

    “这李忠有个儿子叫李笑,现在应该有十四岁了,从小练武,天生神力,又带军中精锐,四面出击,将周边百里内的建奴又打荡一遍,打草谷,听说这次抢牛羊三万,马千,女人五千,斩建奴人头一千二,银两也不少,粮食三万石,可以说大获全胜。”

    祖大乐又将李笑出击的情况说了一遍,祖大乐很看好李笑,想将祖家女儿嫁给李笑联姻,加强辽东军门势力,因此在袁督师面前大谈李笑的功绩。

    “这可是大胜,大功一件!第三把火是什么?”

    袁崇焕手摸胡须,笑着说道,心里盘算着怎么收服这员小将,为我所用。

    “金州守将费扬武吃说宁远总兵主动出击,打荡了建奴村镇二十多个,损失了一万多人,斤万匹马和斤十万头牛羊,大怒,调动蒙古军,汉人仆从军和满人一万多人和二万民夫,要去攻打宁远,这一次李忠又是主动出击,在费扬武大军必经之路设下埋伏,打了费扬武一个措手不及,留下近三千尸体,战败逃走,前后李忠斩得到近五千人头,将汉仆从军和蒙古人头挑出卖了,给了战死兵士抚恤金和士兵奖励。”

    祖大乐娓娓道来,讲得非常清楚。

    “这李忠也算是有勈有谋的忠义之士,却不知二千建奴人头之事,为何我没听说过,这可是大胜!”

    袁崇焕想了想,朝庭从来没有这场战斗的底报,感觉有这迷糊。

    “说起这件事,李忠差一点阴沟里翻船,引来了祸事。”

    祖大乐叹了一口气,说道。

    “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袁崇焕感觉会有事,他对大明文管干的事清清楚楚,分润抢夺功劳个个在行,当然也包括他袁崇焕,只是他的分润有一定限度。

    “辽东巡府听说有两千多建奴人头,赶到宁远,只打算给两百个人头给李忠等战将,他要拿走接近一千九建奴人头,李忠之子李笑不服站起来评礼,说要为战士的战士请功安置,引起了高第大怒,以李笑不尊上官之名,判处李笑一百军棍之刑。”

    祖大乐说道这里,就停了下来,不往下讲了。

    “这已经不算是示威,而是杀人,五十军棍就死多生少,一百军棍纯粹是要李笑的命!这吃象实在太难看了一些,后面怎么了?”

    袁崇焕叹道,文官是不要脸,连同为文官的袁崇焕都看不下去了,这不是要逼武官造反吗?

    “这李笑也硬气,硬抗了高第一百军棍没死,性情大变,马上动手制住了高第一行所有文武官员,将高第一脚踢翻,当场反了!并扬言……”

    果然,祖大乐的话没有出袁崇焕的意料,逼人太甚,不给活路,不反怎么可能,当场镇压不住,必被反噬,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哦,说了些什么?”

    袁崇焕知道,能否收服李家堡,这才是核心,已经反了的军镇,就不会再惧怕文管了,大不了再反一次。

    “李笑说,我等武人顶天立地,跪天跪地跪父母长辈,上官哪怕是君王都不值得跪,让武人下跪就是侮辱武人,拨刀杀之,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现在李家堡军镇已经废除了跪拜礼。”

    祖大乐也是武人,看了一眼袁崇焕,他也希望辽东军也废除跪拜之礼。

    “有意思,这个李笑是个人物,只是不知道高第为什么会向魏忠贤保举李忠为李家堡军镇总兵,堡举李笑为旅顺卫参将的。”

    袁崇焕现在开始询问核心问题,对于他来说,高第这样做有些奇怪,丈明的文人是有风骨的,又臭又硬,并不容易屈服。

    “这高第本就是贪生怕死之辈,被李忠李笑的宁远军抓了,为了求生,这种事还是做得出来。”

    祖大乐不屑一顾的眼神,说明了一切,就是被迫保举的,袁崇焕也无言以对。

    “刘高!”

    袁崇焕已经完全搞清楚了李家堡军镇的来往,向锦衣卫下达命令。

    “属下在,督师请吩咐!”

    锦衣卫辽东千户所千户刘高单脚跪地,行了军礼。

    “我需要李家堡镇和旅顺卫的所有情报,限你五天之内,把所有情报送来!”

    袁崇焕下达军令,不能按期完成,轻则挨军棍,重则杀头。

    “尊命!”

    说完领命而走,祖大乐也行礼离开,袁崇焕陷入沉思之中。

    袁崇焕知道,想收服李家堡军镇,跟以前想的完全不一样,李忠和李笑已经被文官高第逼反,李家堡军镇没有举旗造反,很清楚正在低调发展,就是争取不到李家堡也不能彻底逼反李家堡即使在大明和建奴间保持中立,对大明来说多了一道屏障,对大明有利,现在袁崇焕所需要的就是情报。

    五天后一份关于李家堡镇和旅顺情报放在袁崇焕桌子上,让他大吃一惊,从来没有想到短短时间内,李家堡和旅顺能发展到种地步,其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不比后金和辽东军队差,这还是现在明面上的,暗中隐藏什么,还无法弄清楚,袁崇焕知道,现在不要说收服李家堡军镇,能通过谈判让李家堡镇中立,就已经是最大的目标,袁崇焕思考了两天后,向崇祯皇帝,加封李忠为辽侯,把李家堡和旅顺作为封地赐给李家堡军镇,用以抵挡牵制建奴的主要力量,袁崇焕这样做,已经为大明争取了最大利益,李忠和李笑也没有准备这时候反,得到封地就先守好建设好,目前对明和建奴两不相帮,只发展贸易和军事,发展以军镇保护的武装商业集团和佣兵安防公司。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袁崇焕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名字。他以其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无畏的战斗精神,为大明帝国守护了辽阔的疆域。然而,在他的生涯中,对于李家堡军镇总兵李忠和旅顺卫参将李笑的处理,却成为了一段颇具争议的历史。

    李忠和李笑,两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在明朝的军事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们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威望,是明朝军事力量的重要支柱。然而,他们的忠诚和信仰,却并非完全属于大明。他们对明朝的腐败和无能深感失望,对后金的强大也深知忌惮。因此,他们选择了在乱世中保持中立,既不效忠明朝,也不投降后金,而是等待时机,以求自立。

    袁崇焕了解这两位将领的实力和影响力,他明白,如果能够收服这两个人,将对明朝的军事力量产生巨大的提升。因此,他采取了以文御武的策略,试图通过智谋和说服,让李忠和李笑归顺明朝。然而,文人指挥武将的明朝国策,在此刻却成为了袁崇焕的绊脚石。尽管他拥有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但他的文人身份却让他在指挥武将时显得力不从心。

    李忠和李笑并非庸才,他们对于明朝的腐败和无能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不会轻易地被袁崇焕的说辞所打动,更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独立计划。因此,尽管袁崇焕竭尽全力,但最终还是未能成功地说服这两位将领归顺明朝。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以文御武的国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文人的统治地位,但却在另一方面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力量。文人指挥武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国家的稳定,但却无法在战争时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袁崇焕的失败,实际上是大明帝国在军事上的失败。这也是明朝为何在对抗后金的战争中屡屡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明朝能够改变其以文御武的国策,给予武将更多的权力和地位,或许能够在与后金的战争中取得更多的胜利。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大明帝国的命运已经注定。而袁崇焕的努力和牺牲,虽然未能改变明朝的命运,但却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得以从中汲取教训。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家堡奇特的形成了一股独立的势力,为以后统一九州集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