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这个皇太孙太听劝了
繁体版

第14章 王霸之气!

    “有人找事儿!”

    龙椅上,洪武皇帝轻描淡写吐出四个字。就好像教父,在对他的家族的士兵们说,有人装逼一样。带着些有趣,带着些玩味,带着些嘲讽。但也有着深深的霸气,和必须战而胜之的决心。

    而于此同时朱允熥心中那种震撼还未散去,大明皇帝的奉天殿堂中,忽然响起一丝嗤笑。

    是的,就是那种完全没瞧得起别人的,冷嘲热讽满不在乎,把对敌人的不屑大大方方的表达出来的嗤笑。

    “呵!”一个笑,各个都笑。

    那些须发皆白的老将军笑得露出漏风的牙齿,那些年轻的将军们笑得前仰后合。

    可是紧接着,这笑声突然变大,从嗤笑变成了大笑,像是听到一个特别好笑的笑话那般,像是听到了一个天方夜谭一样。

    奉安殿中的男人们,肆无忌惮的,肆意张扬,洒脱豪迈的,甚至是有些狰狞的笑了起来。

    龙椅上的朱元璋也笑了起来,那双手托着下巴,哭笑不得却又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甚至朱标病重带给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都散了几分。

    笑声在奉天殿中回荡,笑声震动了将军们身上的盔甲,震动了御案上的宝刀,震动了屋顶上张牙舞爪的金龙。

    笑声传出大殿,在深深的宫城之中开始飘荡,那些锦衣的武士,重甲的士兵听到了笑声,也都咧嘴无声的大笑。

    他们的笑容在脸上盛放,眼中却是尖锐,是凌厉,是热,是血,是狂,是战!

    朱允熥是唯一没笑的人,站在朱元璋身边的他,看着大明开国的皇帝,看着这些无所畏惧的将军们,看着殿外那些随时准备出发征战的年轻士兵们,一面心潮澎湃,一面又为系统中那些仙师所说的未来而担忧。

    是啊,大殿之上的诸位开国大将们个个英武,可是,绝大多数都已经过了天命之年,等到自己的皇爷爷百年之后,这大明又由谁来守护呢?

    其实朱允熥本身也是个有些偏科的娃,心思敏捷,但喜欢舞刀弄枪,不喜文书,奈何年纪尚小,且吕氏若有若无的小把式,让朱元璋很少听到关于朱允熥的消息,偶有消息也都是这个皇孙不学无术,不思进取的表象。

    而现在,自己竟然能看到两百年后的未来,甚至每一个年份的灾饥丰收,每一任皇帝的功过皆有记录。

    让他有一种站在了历史长河之上的俯视感,心有惶恐,又隐隐有些兴奋。

    “四叔,我知道假如您上位,你也会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好皇帝,永乐盛世。”

    “皇爷爷,我大体知道您立二哥为太孙的缘由是什么,如果不是齐泰,黄子澄、李景隆之流,可能二哥也会是位贤德皇帝。”

    “爹爹,我知道您这一生所图皆为大明盛世,是不是皇帝,您根本就不在意,甚至你可能是整个老朱家最希望皇爷爷长命百岁的那个人!”

    “如果我不知道,我无法改变,我无力改变,那也就算了,我也不后悔,也不会自怨自艾。”

    “可现在,我明知有可为而不为,这不是堂堂朱家子孙的气概!我无面目去见百年后的皇爷爷,无面目去见爹爹您!”

    “从今天起,大明的历史,就让我来重新书写吧!”

    唐末以来,直至弱宋,中原屡次沦丧。契丹,女真,大元。

    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凶。

    快马弯刀的胡儿,笑中原男儿软弱。

    可是就是这些软弱的男儿,这些种地的泥腿子,靠着这种不要命的霸气,视死如归的决心,硬生生的打出一个绝代无双的大明。

    这一刻,朱允熥和朱允炆俩兄弟好似心有灵犀般对望了一眼,二人的眼中似乎都有一团火在闪烁。

    两人也在这一刻才真真正正,从懵懂中慢慢意识到自己究竟是谁,未来可能会变成谁!

    -----------------

    “笑个屁!”朱元璋站起来,一手扶着御案,一手捋着胡子,大笑,“咱说,有人闹事!”

    “哈哈哈!”殿中的武将们笑得更加的灿烂了。

    许多人干脆直接笑出了眼泪,直不起腰来。

    渐渐的朱元璋不笑了,武将们也不笑了。

    朱元璋的目光变得冷清,带着狰狞,“伪元太尉也先帖木儿,率六万大军,进犯我大明边界!”

    说着,朱元璋再次冷笑,“杀烽火驿边军九百六十二人,杀楚寨、曹镇两三两千七百九十六人!”

    砰,朱元璋一拍桌子,怒发冲冠,大声道,“老伙计们,儿郎们,谁愿意打头阵,砍死那帮狗日地!”

    “臣,愿往!”

    殿中众武将的声音山呼海啸一般,震撼天地。

    喊声中,朱允熥、朱允炆竟也情不自禁的跟随众人跪下去,请命出征。

    朱元璋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老伙计们都挺起胸膛,眼神期盼。

    “陛下,臣虽老,依然能战,给臣八万..不,五万大军,老臣用那些王八羔子的脑袋,修长城!”颍国公傅友得大声道。

    “陛下,臣好多年没打仗了,这把老骨头也该动动了!”武定侯郭英道,“陛下,臣请出战。臣跟随陛下数十载,不愿死在家中,请死边关!”

    “臣亦愿死于边关!”

    “臣请战!”

    请战之声连绵不绝,每个人的眼中都是对于战争的狂热。

    不,不是战争,而是对于保家卫国的狂热。

    朱元璋目光转了一圈,忽然看到自己的俩孙子也跪在地上,脸色激动的通红。

    “你们俩跟着凑啥热闹?”朱元璋笑道。

    朱允熥抬头,满是坚决,“皇爷爷,孙儿不懂战阵,但是孙儿有一把子力气。孙儿身为皇明嫡孙,就要为大明浴血疆场!”

    还未等他说完,朱允炆竟也毫不示弱地接了下去,“孙儿请皇爷爷恩准,跟随大军出征。不求为将,但愿为大明一小兵!”

    “呵呵!”朱元璋开心的笑笑,骄傲的对臣子们说道,“看到没,咱家老二老三这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随咱!”说着,一手一个把这兄弟俩拉了起来,小声道,“别胡闹!”

    “让你们俩瓜娃子上战场,要他们干啥?”朱元璋指着殿下群臣,笑道,“爷爷对你们的期望,比这个高!”

    一句话,顿时让殿中的武将们瞪大了眼,他们可不是大老粗。

    皇帝可不会随便乱说话,对你期望高什么意思?还用想?

    尤其是蓝玉常家兄弟等淮西一脉的武将们,眼神中闪烁浓浓的惊喜。

    “咱问你们兄弟俩,咱大明这么多名将之中,该选谁去?”朱元璋忽然出乎意料的问起了身侧的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