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这个皇太孙太听劝了
繁体版

第10章 郁新

    朱允熥数次提笔,但始终没有落下哪怕一个字。

    他今年15岁,正是少年人最叛逆的时刻,你如果强迫他对自己犯的错误道歉,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更何况,朱允熥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但朱允熥也很清楚自己的那位皇爷爷的性情脾气。

    吃软不吃硬。

    人命最关天。

    如果此刻自己执拗着不理睬他,朱元璋很可能真的会让自己在这阴冷的诏狱里待上个十天半个月。

    思来想去,还是认为直截了当为好,至于自己为何能获得这神药,那就让皇爷爷自己琢磨去吧,反正只要救活了父亲,自己就是大功一件!

    想毕,朱允熥也不犹豫,提笔就写。

    三五息的功夫,朱允熥便将书信写好,吹了吹未干的墨迹,他快速将白纸对折再对折,唤来当值的锦衣卫,让蒋瓛务必亲自送给自己的皇爷爷。

    等了却这桩事,朱允熥才缓缓坐回草榻,点开面板,查看刚刚系统给他奖励的当今世界地图。

    -----------------

    武英殿。

    朱元璋此刻正与几位尚书讨论黄河改道决堤后河南赈灾的相关事宜。

    原本这些细碎的各项事宜本该是太子朱标的分内事,但如今朱元璋大手一挥,明令禁止各部再将奏本递送到朱标御前。

    这就导致原本工作5个时辰就可以下班的朱元璋,似乎又回到了刚开国那会儿的情形。

    朱元璋靠在龙椅之上一言不发,就像一只正在打盹的老虎。

    而下方的通政使司左通政使丁璿正在诵读河南布政使司刚刚递送上来的奏本:“臣河南布政使司杨贵上奏,一月前,河决阳武,泛滥陈州,中牟、原武等十一州县,望吾皇怜百姓之苦,速发粮草以救百姓。。。。。。”

    听了片刻,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丁璿无需继续读下去了,起身望着阶下几人,缓缓开口道:“去年大河决堤,决原武黑洋山,东经开封城北五里。这才过去不到一年,又决于阳武?工部先说说,究竟是咱记岔了,还是去年的水利改制本身就有问题?”

    黄河决堤,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受灾百姓动辄以万计,损失钱粮不计其数。

    河南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是否真如杨贵所言民不聊生?

    “丁璿你先说说,此次决堤,河南受灾人数多少,剩余粮草多少,水灾情况具体几何?”

    丁璿还没等朱元璋说完,袍服内衬已然湿了大片,见朱元璋又点他的名,不得不上前一步,咬了咬牙,开口道:“具体数字,臣还有待详算,不过河南自咱大明开国以来,一共发生了大小水灾二十四次,杨贵作为布政使这几年,倒也经历了数次大小灾情,理应不至如此慌张。”

    朱元璋总算听到了一些有点内容的答案,但仍然不满意,眼神犀利的盯着丁璿,片刻之后又朝着丁璿身侧的户部右侍郎看去。

    户部右侍郎郁新分管粮税,来之前显然做了一番调阅,见朱元璋直勾勾地盯着自己,便也不含糊,抬头作揖后,朗声应道:“洪武二十四年,开封上缴国库后府库剩余粮草约二十万石,杨贵任布政使多年,为人谨慎,怎会不知黄河水道连年易迁之势,又怎不知赈灾的重点和预防之法?”

    郁新说了几句之后,原本面对朱元璋还有些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表达也越来越顺畅和坚定:“臣以为,杨贵此番上奏,不仅仅只是希望开仓赈粮。”

    此话一出,在座众人皆是一惊。

    朱元璋也听出了这画外音。

    “敦本,不得无礼!”丁璿眉头紧皱,听得郁新这方意有所指,下意识回头轻声呵斥。

    而右侧垂手而立的工部尚书秦达,此刻有些坐立难安,脸颊通红。原本就被陛下指名道姓点了一下,现在户部又跳出来指摘他的不是。

    他揖手合拢,一阵言辞道:“黄河改道,此乃天灾,臣等每过三月便会下地实测,一年四测,从未断歇!且各府州余力尚佳之时便会组织清淤、排涝、疏通、维坝。但天龙之威不可测,臣万死也难以料天之先机啊!”

    秦达并非世家大绅,也非身负科恩,自朱元璋起事不久,便跟随左右,是一个实打实的匠人。

    如今早已白发花甲,耿直之气仍未改变。

    “工部之事暂且放下不谈,先聊眼下的事儿。”朱元璋心里亮堂着呢,这些个朝臣,特别是文臣,一个个借事生事的能力绝不比自己的工作能力差,尤其是地方各部清吏司之间的争轧从未断过。

    “臣以为,此次河南受灾之事,无需另行拨款拨粮,杨贵自己足以做好。”

    “哦,为何啊?”朱元璋故作不知,考教似地询问着面前这个被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户部右侍郎。

    “据臣所知,洪武二十三年,朝廷于河南建仓,同年七月蠲免其劳役,并对其进行赈灾。

    洪武二十四年,前后两次对河南进行赈灾放粮,且今年正月,也就是上个月,还在河南兴修三座水利工程。

    另外,据太医院去年岁末报提的基本防疫草编,都出自周王殿下组织的腾硕、刘淳等人之手。

    相比往年,防止灾后疫情的手段又多出了不少。

    且陛下发布免役迁居令以来,河南迁入人口大幅增加,税赋平稳上涨,府库余粮丰厚。而原本河南一年一稻发展成一年两稻,仅去年一年,河南上报的粮食产量相较于往年的增幅,就远远超过河南人口的几年变化,理应足够赈灾。

    综合以上,臣认为,此次赈灾,仍由杨贵主理,咱们布政使司、户部、工部、吏部各派一人前往监督赈灾事项的准确实施,四方互不干涉,相互独立,奏本专呈于陛下御前,多方校对,应无差错。”

    说完,郁新给左前方的丁璿使了个安心的眼色后,便不再言语。

    “你们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呐?”朱元璋揉了揉自己的有些含糊的双眼。

    “臣附议。”

    “臣复议。”

    “那行,六庠,拟旨,着河南布政使杨贵便宜行事,开仓赈粮。另,免除此次受灾州县百姓今年的赋税,以安民心。传令吏部、户部、工部,指派山西清吏司主事赴河南,协助杨贵处理灾情,每日一报,不得延误。”

    “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