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宋
繁体版

第一百零三章 最后的道别

    山下已只剩下几顶帐篷,金军不知什么时候跑光了。

    负责守夜的头目现在都没搞清楚:

    “快天亮时,他们还有人堵在半山腰,一些帐篷里亮着灯。”

    杨国安大怒:“人都走光了,你这混蛋还有脸说?你们是怎么监视的?”

    赵九龙倒没什么,金军还剩下四五千人,和他们相当。

    真要抱着打落水狗的心态,这帮没训练几天的人?只怕不一定能干过。

    “快去打听他们去了哪里?派人去和徐大人他们联系。”

    怕金军杀回马枪,赵九龙没敢现在就派大军去支持谁,仍在山上焦急等待另几城的消息。

    临安,他给赵构送去的礼物已收到。

    ……

    朝殿,君臣呆呆听着济南通判钱启文说故事:

    “刘豫投金,与叛臣梁敬合谋,为抓赵九龙去金国领赏,向白风寨义军,发动大规模袭击……”

    赵构脸早已被气成猪肝色。刘豫攻白风寨的事,已有人给他上奏。

    刘豫自己说是剿灭乱党,他怀疑赵九龙绑架了赵佶。

    其它人则说刘豫有不可告人之心,但没人说他投金,没证据。

    赵构选择相信刘豫。

    当时李纲曾苦劝,甚至为赵九龙作保,让赵构赶快派人将刘豫带来临安。

    否则,恐有大祸。

    “钱爱卿,你所说可当真?”

    钱启文看了殿外一眼:“除刘豫外,他的一些人已押来,皇上随时可审问。”

    怕赵构不信,赵九龙将刘豫的管事也一并押来。

    这下再没人质疑,赵构的脸被打得啪啪直响,李纲没有理会他:

    “皇上,赶紧传旨,让赵九龙暂代京东东路安抚使之职,带领众州府抗击金军。”

    “赵相说得是,一旦济南等地落到金军手里,北方屏障恐难保全。”

    不少人附和。有些人看到赵构那样儿?已知圣意。

    汪伯彦站出:

    “就算刘豫投金,也不代表赵九龙是清白的。钱大人,你们可曾看见太上皇?”

    钱启文也已看见赵构复杂的脸,他的脸色也有些复杂:

    “没,只看到太上皇的信。”

    “那些信可还在?”

    钱启文来时,赵宣和写了封信给他,就在他怀里。

    “没在。”

    “这就是了,”汪伯彦友好向钱启文点头致敬:

    “空口无凭,谁敢保证那些信是太上皇所写?钱大人可敢保证?”

    钱启文低下脑袋:

    “不敢,臣眼拙,不是很认识太上皇的字。”

    钱启文这样说,主和派的人占了上风,和李纲等主战派一番嘴仗,赵构决定明天再议。

    当天,钱启文被赵构召进宫,一番密谈,第二天圣旨下达。

    “封钱启文为京东东路安抚使,赵九龙为济南守将。众人齐心协力,对付金军。”

    赵九龙虽没得任命成老大,总算有了官职,不少人还算满意。

    只有李纲,站在朝殿外,发出一声无力回天的长叹。

    ……

    济南府衙,众人齐聚,畅谈他们的经历。

    济南府那边的人最遗憾。原本一万兵马,给了天荡山五千,又派出马三枪的援军三千,只剩两千兵马,已无任何作为。

    最后虽陆续有外面的义军,受赵九龙召唤,来了两千多人,已晚。

    历城那边,损失两千几百人,杀了多出一倍的金军。

    对于这支杂牌义军来说,已是了不得的胜利。

    禹城,彭大川和马三枪合作,派出七千兵马,其中骑兵就有两千人,在禹城地界阻击从历城退来的金军。

    七千兵马对四千多金军,仅有几百金军逃走。

    他们损失一千余兵马。

    济南府这次,消灭近两万金军,获得战马几千。

    他们损失四千人,只是天荡山,就消灭一万。

    这次大胜,让许多人看到希望。

    “九爷,贾成贵等人求见。”

    “快快有请。”

    赵九龙官方的援军,一支都没请来。

    反倒是他写信到附近各势力,来了两千多人。

    可惜这里的战斗太快,大家来时已晚,没赶上战斗。

    几个男子进来。

    “九爷,我们愿投济南军,杀金狗,收复河山。”

    赵九龙大喜,他们正愁没兵源补上损失。

    共有一千多人愿投他们。

    “多谢各位弟兄,愿加入的弟兄,补充到损失的各军中。为防止金军反扑,即日起全军开始训练。”

    “任凭九爷吩咐。”

    新投的人可能没得过瘾,贾成贵提议:

    “我们可乘胜追击,去收复东昌府。”

    “贾兄说得是,”杨国安接道:

    “完颜阇母已如丧家之犬,我们此去,说不定还能将他留下。”

    赵九龙现在加上新兵,也才一万三千几百人。

    完颜阇母留了五千人在东昌府,又逃回去五六千人,和他们的兵力悬殊不大。

    他们要去攻城?

    “再联系附近州府,让他们派兵来收复东昌府。”

    关胜叹道:“那帮人各有私心,只怕他们未必会来。”

    提起那些官兵,大家一肚子气。

    他们请的几州府官兵,都派人来,以各种借口不支援。

    “来不来是他们的事,我们尽力就成。”

    赵九龙也没抱多少希望。搞后勤的赵宣和到来:

    “一些将士的家人来了,他们想来认领尸体。”

    赵宣和是自愿搞后勤,他很适合这工作,一点不用赵九龙操心。

    赵九龙想到一些事:

    “可以将牺牲的众弟兄集中埋在一处,方便大家祭拜,你们觉得如何?”

    ……

    济南府郊,一座圆形山上,全是些土石垒出来的新坟包。

    山前,聚了上万人,许多人失声痛哭。

    这些痛哭的人,并不全是逝者的亲人,有些是从各地赶来送别的百姓。

    赵九龙征求这些将士亲人的意见,将他们统一葬在这里,立碑建祠,方便纪念。

    这虽不是赵九龙的首创,现在能做到这份上的官将少得可怜,就算岳家军也没这样弄过。

    虽无法给那些失去亲人的人带来什么,许多人都感到欣慰。

    除给一些抚恤外,赵九龙现在也只能做这些。

    祠还未建好,大家站在一张祭台前,向牺牲的将士作最后道别。

    一些还绑着绷带、杵着拐杖的将士,也赶来送行。

    今日的济南府,天空一片惨淡愁云,也在为众将士默哀。

    在另一侧搭建的戏台上,林香等人带着孝巾,为大家演最后一出戏。

    大道,一群身穿白孝的人,抬着一口棺木走来。

    “九爷,是陶老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