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宋
繁体版

第五十章 汴京留守

    赵九龙一身疲惫回到府,方万常给他带来一封信。

    看到信,赵九龙满血复活。

    信是李如意所写,汴京形势不好,赵九龙怕李如意回来。

    让方万常带信,让李如意暂时不要回来。

    “李小姐的奶娘病逝,准备送其遗体回南边。到时回来,汴京之危应该解了。”

    赵九龙松了口气,现在他们的处境很不利。

    梁敬带几千人驻守郑州,他们虽兵马更多。

    怕金国会带兵打来,一个兵都不想损失,不敢去讨伐。

    南边的朝廷军、和北方的义军,不知什么时候到。

    李如意去南边,远比留在这里更安全。

    “派些人保护她们,汴京没彻底安全时,别回来。”

    赵宣和回来后,已不闹去皇宫了。

    听完赵九龙的带信,大怒:

    “这帮乌合之众,本事没有,争权夺利倒是积极。”赵宣和大怒:

    “他们谁都不能当首领,这个首领的位置,你来坐。”

    “我?”赵九龙睁大眼睛瞪着赵宣和:

    “你可别害我,当了老大,忙得比牛还累。万一金国大军打来,还不能先逃。”

    赵宣和说得轻松:

    “哪有那些事?真要是汴京不可守,你只管逃,没人会怪你。”

    赵九龙没听赵宣和忽悠:

    “以前赵佶和赵桓就是老大,他们那么怕死都没能逃走,我还能逃?”

    赵宣和无语了,还有些事,赵九龙没想到。

    当时赵佶和赵九龙的心思,出奇一致。

    赵佶传位给赵桓,就是不想当老大,好先行逃走。

    结果金军势如破竹,来得太快。

    一些州府的守军又投降,赵佶连逃走的时间都没有。

    “你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努力白费?刘将军他们白死?”

    赵九龙来到皇宫,一群官将正在大殿争吵。

    现在仍是孟太后垂帘听政,只不过除孟太后外,谁都没敢坐中间的位置。

    朝殿,张邦昌带着一群文官站左首,曹宏带着一群武将站右首。

    赵九龙到来,两边的人都很热情。

    “赵大人与张大人共同携手,诛奸贼,收复汴京城,当来左边。”

    “赵将军乃武将,岂能与文官一排?来右边。”

    争斗到如此地步?赵九龙直摇脑袋,他来到中间:

    “各位,太上皇有最新指示。”

    赵九龙拿出一封信递给孟太后,孟太后大喜:

    “大家都不要再争了,太上皇任命赵将军为汴京留守,总管所有事务。”

    “他为汴京留守?”大殿炸开锅。

    “他官非官将非将,有何德何能,能为汴京留守?”

    “论声望,曹将军胜他多矣。这汴京留守,该由曹将军胜任。”

    张邦昌和曹宏倒没多话,两人的手下堪忧。

    张邦昌一党的人更多。连唐恪投降的不少人,也都支持他。

    曹宏的人也不少,全是雷公山的人。

    现在两帮人总算精诚合作,共同对付赵九龙。

    这帮人如此离心离德,赵九龙本就不想当老大。

    被赵宣和一番忽悠,才不得已而为之,懒得和他们废话。

    邵青看不下去:

    “笑话,赵九爷都没资格,谁还有资格?他就是杀死完颜宗望的赵九龙。”

    全闭嘴,大殿静得能听到呼吸声。

    这事,孟太后也不知道。

    “你说什么?”

    “赵将军是杀死完颜宗望的赵九爷,他只是不愿公布身份而已。”

    “邵将军说得不错,”曹宏站出来:

    “他的确是赵九龙,当汴京留守,我赞成。”

    有曹宏证实,所有的质疑都消失。

    一些人看赵九龙的眼神不一样了,带着满满的崇拜。

    赵九龙叹道:

    “谁当留守都没什么,最重要是要齐心协力,渡过眼前的难关。”

    终于没人再反对,赵九龙杀完颜宗望的名声,大得足以让他们信服。

    张邦昌看赵九龙的眼神,也充满崇拜:

    “赵将军有何命令,只管下达,我们一定遵从。”

    难得大家齐心,赵九龙看到一点希望:

    “趁金军到来之前,我们将郑州那帮官兵解决掉,减轻我们的压力。”

    曹宏担心:

    “我们虽能胜他们,他们若死守城池,只怕损失不小。”

    张邦昌也劝道:

    “当下,我们尽量保存实力,那些人以后再收拾。”

    赵九龙倒不是真要消灭那帮官兵,他想将那帮人招过来。

    壮大他们,削弱金军。

    “许多将士听说唐恪要投金,纷纷弃之。郑州那些官兵,同样是我大宋人,想来不会同意他们投金。”

    ……

    郑州,梁敬正为此事发愁。

    汴京官兵投宋之事,已传到他们军中。

    那些官兵本就是被他们欺诈而来,一听他们竟然有投金之意,全都不淡定了。

    已快引起哗变。

    梁敬不愧是军师级的人物,他猜到赵九龙要保存实力,不会来攻他们,想到一法。

    军营校场正在操练,带来一男子。

    “张邦昌派人面见大人。”

    “带上来,”梁敬当着众人的面开问:

    “张邦昌派你来有何事?”

    男子递上一封信:

    “金国大军就要打来,张大人希望能与梁大人和谈,一起投金。”

    全呆住,梁敬不解:

    “张大人为何有如此想法?他们不是投宋了吗?”

    男子冷笑:

    “投宋只是权宜之计,当时唐恪势大,想借此扳倒唐恪。金国势大,张大人岂会做自掘坟墓之事?”

    “张邦昌这狗贼,居然打的这主意?”

    “我就说过,张邦昌卑鄙无耻。好好的皇帝不当,岂会当别人的臣子?”

    一个个马后炮,将张邦昌骂得死去活来。

    梁敬叹道:

    “天下竟有如此卑鄙之人?要我和这种人为伍,绝不可能。”

    男子被梁敬大义赶走,梁敬流着泪忽悠:

    “我本想带大家投宋,谁知张邦昌竟然如此?前有张贼,后有金军,大家说说,我们该何去何从?”

    一将领声援:

    “大人不用担心,我们哪怕拼死一战,也绝不向他们低头。”

    “我等愿拼死一战。”

    梁敬爽了,他的军心终于归位。

    “多谢大家,我们就拼死一战,也绝不低头。”

    “没必要白白牺牲,”一文官劝道:

    “我们不投张邦昌,如果金国打来,我们可假意投之。到时?再找机会投回大宋。”

    如此秘密之事,当着大家的面说出,许多人居然都信了。

    梁敬的军中险情,被他轻松化解。

    “大人,有数千汴京大军,向我们这边赶来。”

    梁敬的紧张感还未消除,又传来一消息:

    “大人,那些汴京大军,又返回去了。”

    梁敬呆住:

    “他们在搞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