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宋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 各地招人

    广场上,只剩下数千士兵。

    今天是唐恪的好日子,大家还算规矩,都在等领导废话完,回去吃顿大餐。

    赵九龙和一些将领登上点将台,引起阵阵热议。

    “怎么是殿前军的赵将军?唐将军他们呢?”

    “大家静静,”最关键的时刻来临,赵九龙也很紧张:

    “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唐恪已决定,举国投金。”

    众兵大怒,这次的嘈杂声更响。

    “他为何要如此做?以后,岂不是不能找金狗报仇了?”

    “那昏君,一上台就投金,我们不干了。”

    赵九龙稍稍松口气,看来,大家对金国的仇恨仍未消除。

    “他还要让大家编入金军队伍中,对付中原同胞、屠杀我们的亲人。”

    反正这时候造谣也没人追究,赵九龙将唐恪说得、秦桧都自叹不如。

    同来的将领佩服万分,众兵的怒火,被赵九龙几句话就点燃,大吃一餐的心情没了。

    有些人,甚至大骂唐恪。

    赵九龙好不容易,才将大家的声音压住。

    “唐卫平等人,也要随唐恪投金国。我们决定,反了他们,重投大宋,与金国战斗到底。”

    “与金国战斗到底。”

    ……

    大殿,孟太后听完汇报,激动道:

    “赵将军真乃国之栋梁,此番能和平收复汴京,将军当为首功。”

    赵九龙也没想到,他的计划会如此成功。

    那些士兵轻松被他忽悠,只有几百人不愿再当兵,已被放还回家。

    “当下要尽快派人到各州,控制住那里的兵马,以安民心。”

    伪楚实占四州一府之地,各地还有些官兵。

    这些官兵虽不多,当下他们的兵马太少,能得点算点。

    张邦昌想到一人:

    “如今汴京已收复,何不将太上皇请来,以定军心?”

    “张大人说得是,”这事、孟氏双手赞成:

    “十一弟在外面,一定吃了不少苦。回来,也能少遭些罪。”

    赵九龙头痛,这事可能只有他不赞成。

    他认为,赵宣和的字虽能模仿赵佶,脸肯定不行。

    “太后,等会我去问问,希望太上皇能回来。”

    难得找到赵佶这面大旗,赵九龙不敢说出实情。

    准备将恶人,拿给赵佶当。

    张业提议:

    “各州县,多是唐恪的人。何不说服他,让他写信说服那些人?”

    唐恪被带进大殿,孟太后亲自出马:

    “唐恪,你罪大恶极,本该九族尽灭。你若配合我们,让各地官兵来降,可不诛连九族。”

    唐恪哈哈大笑,看向赵九龙:

    “你们也有急的时候?四州之地,尽是我的人,他们绝不会降你们。”

    赵九龙倒不是很担心,各地虽有守城官将,都是些带不了头的人,他们的兵马也不多。

    只要刘并控制住那五千兵马,不难让那些人投降。

    “太后这是在给你机会,也是在给他们机会。一旦我们出兵,你们再没机会了。”

    “要我说服他们也行,除非?放了我和我家人。”

    “休要得寸进尺。”孟氏大怒。

    唐恪犯的罪太大,就算孟氏,也没权利免他的罪,顶多不追究他那些亲戚的罪。

    “唐恪,要是还想为你唐氏一族留后,这是唯一的机会。”

    唐恪冷笑:“我都死了,还要唐氏一族留后干嘛?”

    无论如何威胁,唐恪也不答应。

    一士兵跑来:

    “刘将军那边出事了。”

    赵九龙的运气没能延续。

    刘并派人带信给曹宏,让对方协助控制兵马。

    太倒霉,派去的士兵被梁敬截住。

    梁敬大惊,与唐党众将商量,趁刘并动手之前,先解决掉他。

    可怜的刘并,连泡都没能冒个,被梁敬等人害死。

    还好刘并在军中的威望高,刘并被害死后,其手下与梁敬等人火拼起来。

    最后梁敬虽得胜,只剩下千多兵马。

    赵九龙的计划被打乱,他还想尽收伪楚兵马,再联系南边和各地义军,来这里助守。

    现在他得到的这点兵马,一旦金军打来,自保都难,根本等不到那些人来救援。

    “他们一定会招集其它州县兵马,快派人去那些地方,另招曹将领他们来防守汴京。”

    赵九龙顾不得在城内享福,亲自带着一群人,去另几州抢人。

    汴京被收复,许多百姓,从四面八方闻声讯赶来。

    大街小巷,全是庆祝的声音。

    赵宣和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激动得双眼通红。

    “快带我进宫。”

    赵九龙将刘并的事说出:

    “梁敬比唐恪更难对付,他一定会去四周招人,向金国求援。”

    梁敬招人还不是最麻烦,加上雷公山的五千兵马,他们现在共有一万两千多兵马。

    金国知道这里的事,一定会派兵前来镇压。

    他们这点兵马?又是些杂牌军?几乎不可能守得住京城。

    “我现在有事,派人带你进宫。”

    赵宣和呆住,脸上的激动没了。

    “现在进宫有什么用?我也和你一起去跑一趟。”

    ……

    赵九龙的猜测没错,只是比梁敬晚了一步。

    梁敬第一时间,派出人到各地招集兵马。

    许州州府衙门,通判范许功拿着信的手在发抖。

    “怎么会这样?那赵三不是皇上面前的宠臣?他怎么会背叛皇上?”

    将领王源叹道:

    “皇上也被他骗了,此人脚踏两只船,其实早就和张邦昌狼狈为奸。”

    范许功是唐党,留下守城,还想着唐恪会给他加官进爵。

    “这可如何是好?现在皇上他们落到赵三手里?我大唐完了。”

    这时候还想着新朝?王源白了范许功一眼:

    “有梁大人在,我们还没完。梁大人已派人到金国求援,一旦金国兵马到来,就是他们的死期。”

    “如今梁大人已赶去郑州,范大人,快招集兵马,随我去郑州会合。”

    范许功的人还未完全招齐,一士兵来报:

    “大人,有支军队向我们这里赶来。”

    ……

    现在另几州,每州最多只有一千多点守兵。

    赵九龙为赶时间,仅带着两百骑赶到许州。

    赵宣和很不满:

    “这点兵,万一他们不听?如何自保?”

    “这倒不担心,”赵九龙带的兵虽少,全是骑兵。

    并且邵青、寇兴等猛将都在。就算胜不了,自保应该没问题。

    “守许州的人,是通判范许功,此人你可认识?”

    赵宣和没让赵九龙失望:

    “此人是大观元年进士,平庸无能,以前只是一小县县令。投伪楚后,才得升官。”

    赵九龙愁着眉:

    “小县县令?怕是不认识赵佶的字。”

    赵宣和盯了赵九龙一眼:

    “赵佶的字独步天下,许多文人纷纷仿之。范许功再怎么也是个进士,不可能不认识赵佶的字。”

    赵九龙升出一点希望:

    “你仿赵佶,给范许功写封信。”

    赵宣和有点担心:

    “范许功那种小人物,会相信赵佶写信给他?”

    赵九龙叹道:

    “无论如何,也要赌一赌。实在不信?我们再想其它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