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泪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结账

    李子意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庭院。

    庭院面积很大,地面全部由汉白玉大理石铺成。

    庭院中间有一方池塘,池塘被一座蜿蜒的石桥一分为二,左右池塘各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

    庭院外沿是一圈方方正正的回廊,回廊贴着围墙,高出地面一尺。

    李子意进入吏部尚书府,站在回廊上,没有继续往里走,环顾四周,不见一具尸体。

    庭院里、回廊中到处都是由白石灰勾勒出的人形图样。

    李子意开口问道:“尸体呢?”

    戴什在李子意身后回道:“殿下,尸体已经全部处理掉了。”

    李子意皱了皱眉:“现场都被破坏了,还怎么查案。”

    戴什急忙回道:“殿下,我们有画师,画师把现场全部画进了画册。”

    “把画册拿给我看看。”李子意淡淡道,没有被刚才的无知所影响。

    不久,一名刑部官员便将画册递到李子意手上。

    李子意接过画册,开始翻看起来,他翻阅的速度很快,仅仅过了十息,他就看完了整本画册,给人的感觉像是在敷衍。

    李子意看完画册,脑海中便有了所有死者的清晰画面,犹如亲眼所见。

    他将画册递给那位刑部官员,然后沿着回廊在庭院周围转圈。

    一圈转完,他又进到庭院,在每个白石灰标记之间来回游走。

    看完庭院之后,他继续向里面走去,进入饭厅、客厅、卧室、书房、厨房、茅房……,去到每一个白石灰标记处。

    有时他会在某个白石灰标记处停留一会儿,左看看、右瞧瞧,稍作思索又接着走,直到将他脑海中的137名死者全部看完。

    李子意全程无话,三位大人全程跟在他后面,鸦雀无声,即便在他们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他们依然能做到守口如瓶。

    李子意再次来到庭院池塘,开口道:“拿把梯子过来。”

    三人异口同声道:“是,殿下。”

    三位大人虽然不明白李子意要拿梯子干什么,但这句话犹如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让他们看到“生”的希望。

    不久,一位官兵便扛着梯子来到池塘。

    李子意从那官兵手上接过梯子,将梯子放入水中,一只脚踩在梯子上,另一只脚在石桥上用力一蹬。

    梯子受力向假山倒去,最后靠在了假山上,李子意登上假山,在一个地方坐了下来。

    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完全没有一个皇子该有的样子。

    李子意坐在假山上,开始环顾四周,看向每一个白石灰标记,脑海中开始浮现当时的画面。

    两个丫鬟刚跑进庭院,就被两道剑气割破喉咙,倒在了石阶上。

    四位家丁刚从里屋跑到回廊,就被四道剑气割破喉咙,倒在了回廊上。

    十二位家丁推开府邸大门,面露惊恐,急匆匆从府邸大门跑进庭院,就被十二道剑气割破喉咙,倒在了回廊上。

    然后,这十二个家丁又被两股剑气扫到回廊两边。

    “嘭”

    府邸大门被重重关上。

    ……

    李子意看到,庭院里的所有人都是被剑气割破喉咙而死,从死者当时的反应和他们身上的伤口,以及回廊、地上的血迹判断。

    凶手所在的位置就是李子意现在坐的地方,庭院里的38人全是被这一人所杀。

    李子意站起身,踩着梯子往下走,犹如下台阶一样轻松,然后轻轻一跃,跳向石桥,顺脚带了一把梯子,梯子便跟着他倒向石桥。

    李子意站在桥上,伸出右手,抓住向他倒过来的梯子。

    然后,提着梯子朝里面走去。

    三位大人见状,急忙跟在李子意身后,不约而同地抓住梯子,帮李子意抬着梯子往里走。

    李子意十分感动,为了感谢三位大人,他不再用力,只是将手搭在上面,装装样子。

    三位大人感受到前端传来的压力,立即双手扶梯,一手抓梯,一手压梯,方才阻止梯子前端下坠,并让其紧紧贴在李子意手上。

    此时,三位大人心中有着共同的信念,势必要帮他们的殿下把这一出戏演好。

    演出很成功,直到李子意将梯子搭在隔墙上,都没有人发现李子意在偷奸耍滑。

    李子意登上梯子,爬上隔墙,坐在隔墙上方的龙头石雕上,这里视野很好,能看到很多地方。

    李子意坐在龙头石雕上,看向每个白石灰标记,当时的画面开始在他脑海中浮现。

    一位中年男子疾步朝书房走去,好像在大喊着什么,突然便被一道真气贯穿胸口,倒地而亡。

    一个身着二品官服,个子不高、身形瘦小,留有一小撮胡须的人闻声走出书房,刚打开房门,就被一道真气洞穿胸膛,倒地身亡。

    一个身着华服的中年妇女带着两个丫鬟,行色匆匆出现在走廊上,瞬间被三道真气洞穿胸口,暴毙而亡。

    ……

    在这里,李子意看到,一共有42人被这种方式杀死。

    通过死者死前的表情、伤口的方向,李子意确定了当时凶手所在的位置,也就是他现在所坐的地方。

    剩下的57人死在府里的其他角落,大部分都死在房间里。

    不论是躲在床底,还是躲在房梁上,躲在衣柜里,甚至躲在茅坑里,这些人都未能躲过这一劫。

    在这些人身上,都有一道很浅的掌印,经过法医检查,这些人体内筋脉寸断。

    这是李子意找到的第三个凶手。

    除此之外,李子意推测应该至少还有一个凶手,他没有出手,但是他用某种术将府邸和外界隔绝,让外面听不见府里的任何声音。

    随后,李子意将他所看到的一切,以及他的推断,绘声绘色地讲给三位大人听。

    三位大人听得目瞪口呆。

    讲完之后,李子意突然问道:“吏部尚书府一共有多少人?”

    戴什愣了一下,方才从惊讶中回过神来,回道:“139人。”

    李子意点了点头:“这就对了,139人,我杀掉两人,其余137人全部死在了这里。

    说明凶手对吏部尚书府很了解亦或是凶手背后的主使对吏部尚书府很了解。

    所以,不论府里的人躲在那里,都会被他们找到,然后杀死,一个活口都不留。

    而且,这些凶手作案的时间和我在红杏楼被迫杀人的时间基本一致。”

    李子意停顿了一下。

    “这些人是冲着我来的,他们知道我的行踪。”

    三位大人闻听此言,不禁大惊失色。

    邓笠问道:“殿下,那这些凶手是谁,又是谁派来的?”

    李子意脱口道:“不知道,也查不到,离元大陆上会同样功法的人很多,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根本无法确定凶手是谁。”

    “那现在怎么办?”戴什问道。

    李子意道:“还能怎么办,回去走一下过场,然后结案。”

    说完,他便朝大门走去。

    三位大人见状,犹豫了一下,戴什率先开口道:“殿下,您先走,我在这里处理一下后续事宜,稍后就能赶到。”

    “殿下,我也是。”

    “殿下,我也是。”

    邓笠和方青阳先后附和道。

    李子意微微一笑:“我希望你们算好时间,别让我等你们。”

    “好的,殿下。”三位大人回道。

    李子意知道三位大人心里的小算盘,他不打算为难他们,但必须点他们一下。

    随后,李子意独自一人朝着皇城走去,这一路上,他不再好奇地东张西望,而是在思考。

    吏部尚书灭门案的凶手是谁不好查,但是几位凶手背后的主使,李子意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他没对三位大人说,也不必对他们说,说了也没意义。

    他知道是谁就行了,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李子意还不清楚,他只能在心中感叹:“你们真是用心良苦啊!”

    李子意走后,三位大臣就出了吏部尚书府,坐上自己的马车,远远跟在李子意身后。

    快到皇城门外的时候,三位大人立即跳下马车,以壮年之姿,朝李子意跑去。

    在李子意走到城门口时,三位大人正好气喘吁吁地追上他,掏出腰间令牌,接受检查后,便跟在李子意身后,一起前往三法司衙门。

    来到三法司衙门,李子意便见到了三位皇子,冷笑道:“真是见鬼了,消息是长腿了吗,跑这么快!”

    李书怀、李清辉各坐其位,默不作声,就当没听见。

    李浩然也学聪明了,坐在自己位置上,也不吭声,但他显然是听见了,因为他正在和李子意眼对眼。

    三位大人也各坐其位,开始审案。

    虽然四人心知肚明是走过场,但还是表现得相当专业。

    这里不得不夸一下方青阳,即便到了最后时刻,还在卖力演出。

    在结案陈词写好后,还跳出来反驳,指认李子意就是凶手。

    他的理由是李子意还原的现场太过真实,如果李子意不是凶手,根本无法做到。

    李子意也很配合,卷起文书,抽在他脸上道:“方大人,你是真能捧我!不仅夸我修为高!现在还变相夸我有分身!我人在青楼,怎么到吏部尚书府去作案!”

    方青阳捂着脸,心里舒坦了。

    邓笠过来和稀泥,拿走李子意手上的文书,递给戴什,盖章结案。

    最后,戴什庄严地宣布,吏部尚书灭门案结案,此案与四殿下无关,张振之死也是他咎由自取,死有余辜,四殿下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宣读完毕之后,戴什惊堂木一拍,用沙哑的声音喊道:“退堂。”

    在众人起身要走的时候,李子意开口道:“现在案子结了,也该算算账了。”

    戴什一脸疑惑:“四殿下,算什么账?”

    李子意一本正经道:“还能有什么账,我的工钱,我的名誉损失费、精神损失费。

    为了帮你们结案,我前前后后一共忙活了六天,还备受屈辱,不仅如此,现在大家都知道大宋四皇子逛青楼的事了,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但念在你们是朝廷命官,也是奉命行事,名誉损失费和精神损失费就给你们免了。

    但我这几天的辛苦费得给我结了,念在第一天是半夜,也不知道是几更时分,那天就算了,就算你们五天。

    我的工钱一天是300两,五天就是1500两,你们三人每人给我500两就行。

    身上有钱就现结,没钱就派人送到东宫。

    我这人最讨厌别人欠我钱,所以,别欠账,别拖。

    如果你们想赖账,我会把名誉损失费和精神损失费给你们算上,这两项少说也得十万两,你们自己掂量掂量。

    当然,我没有威胁你们的意思,我是在摆事实、讲道理。

    好了,事实讲完了,道理也说了,工钱你们是现在给我,还是稍后给我送到东宫?”

    戴什、邓笠、方青阳犹如吃了一记闷棍,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三位大人,你用眼神瞄瞄我,我用眼神瞟瞟你,最后达成一致,先后答应道:“四殿下,稍后我会派人把钱送到东宫。”

    李浩然哈哈大笑,笑得很是放肆。

    李书怀、李清辉虽然面色平静,但心中早已是万马奔腾。

    李子意在讨完自己的血汗钱之后,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三法司衙门,回东宫去了。

    李浩然紧随其后,在离开公堂的时候,再次大笑了一声,大大缓解了他心中的郁结。

    李书怀、李清辉相继拂袖而去,他们表现得很沉着、很冷静,但他们的内心却是波涛汹涌。

    李子意给他们上了一课,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现在他们清醒了,意识到这个半路出家的皇子并不是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四位皇子走后,三位大人开始进行扫尾工作。

    在开始工作之前,他们不忘打工人李子意的工钱,纷纷安排衙役去自家府邸拿钱,再将钱送往东宫。

    ………

    上京城。

    二皇子李清辉府邸。

    会客厅坐着一女子,此女面容憔悴,犹如被霜打过的茄子,毫无生气。

    身上的衣服像是胡乱套上去的一样,显得十分凌乱,与她的盛世美颜完全不符。

    听到下人通报殿下回府,女子眼里闪过一抹亮光,随即便朝外面跑去。

    “凶手找到了吗?”女子跑到李清辉跟前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渴望,语气中带有一丝乞怜。

    李清辉看着她,于心不忍道:“凶手没找到…案子结了。”

    “案子结了…凶手没找到…案子怎么能结呢…案子怎么能结呢…”那女子像发了疯似的,撕心裂肺地喊道。

    李清辉将她一把拥入怀中,紧紧抱着她。

    “凶手没找到…怎么能结案呢…凶手没找到…怎么能结案呢…”

    她捶打着李清辉,不断重复着这两句话。

    此时,在她憔悴的脸庞上,已经泪流成河。

    ………

    上京城。

    大皇子李书怀府邸。

    李书怀刚到府邸,一太监向他禀报道:“殿下,宰相来了,他在书房等您。”

    李书怀点了点头,径直向书房走去。

    李书怀书房内,一位年过半百的男子,正在翻看茶几上的一本书。

    此人身着一品官服,面容沉静、饱经风霜的面皮下散发着威严、那深邃的眼睛仿佛能看穿一切。

    他便是大宋宰相段玉章,大皇子李书怀的岳丈。

    见李书怀进门,段玉章起身行了个礼。

    李书怀走上前,扶起段玉章,恭敬地请他坐回椅子上:“岳丈,案子结了,如你所料,李子意毫发无损。”

    “殿下,四皇子不可小觑,恐怕他以后才是你最大的敌人。”

    “岳丈说得没错,此子看似嚣张跋扈,其实内心大有沟壑。”

    段玉章点了点头:“殿下,在你看来,吏部尚书灭门案背后的主使是谁?”

    “从动机和既得利益者来看,李清辉的可能性最大。”李书怀回道。

    段玉章摇了摇头:“不是他,是皇上。”

    “父皇?”李书怀疑惑道。

    “对,皇上,他要为四皇子铺路。”

    “岳丈,此话怎讲。”

    “吏部尚书掌管官员人事任免,皇上会在这个位置上安排四皇子的人,帮四皇子培植一批支持他的势力。”

    “可据我所知,现在朝中还没有支持他的人。”

    “很快就有了,正如殿下所说,他心中有沟壑,这些日,他的行为看起来很乖张,实则每一个举动都有他的目的。”

    经段玉章一提醒,李书怀想起了李子意刚到京城那日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以及刚才在三法司衙门,戴什和邓笠当着他的面臣服于李子意。

    他越发觉得这个半路出家的皇子不简单了。

    ………

    东宫。

    李子意正在用膳。

    “殿下,刑部尚书戴大人派人送来500两银票,收不收?”

    “收。”

    “殿下,大理寺卿邓大人派人送来500两银票,收不收?”

    “收。”

    “殿下,都察院都御史方大人派人送来500两银票,收不收?”

    “收。”

    ………

    皇城南门。

    一群修士骑着马朝南门走来,领头的那位虎背熊腰、体型彪悍。

    身着一件单薄的无袖汗衫,粗壮的胳膊显得结实而有力。

    浓眉大眼、血肉横生,让人望而生畏。

    他乃是离元大陆三大古族之一洛神族新一代长老欧阳白启,洛神族现任族长二儿子,皇后二哥,李子意的二舅。

    守城士兵拦住他道:“出示令牌!”

    “去通报皇后,说欧阳白启来了。”

    他的声音浑厚而粗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