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临高台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神凰

    “赵晏,”长公主提剑靠近,眼神中有一丝惋惜,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审视,“你因恐惧而平庸。”

    赵晏闻言气急攻心,当即呕血。他摊开手掌,掌心血渍暗红:“你以为是朕甘愿如此吗!”

    “是萧翊,是萧氏余孽给朕下了毒!”原本不该如此,他本不是这样孱弱的身体。可毒入肺腑,慢慢蚕食他的身体与精力,根本无药可解。

    “朕恨不能让他千刀万剐!可你呢?你对那逆贼心软了!”赵晏的身体已十分虚弱,声音干涩沙哑,却无比的悲愤。他们是血脉至亲,是相依为命才从深宫中活下来的姐弟,本该是彼此最信爱的人。

    “阿姊要联姻,要兵权,要声威……不再要我。”

    赵婧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过了很久,才低声问:“……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赵晏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为什么?哈哈哈……因为人是经不起权势的考验的。”他抬手抹去温热,唇边一片血渍,无比狼狈。“你已逼朕至此,还有脸面问朕为什么不在过去赌你的忠心或亲情?”

    赵婧阖目不语,以掩饰心中的一刹那惆怅:赵晏瞒着病情是为了稳固皇权,可姐弟的嫌隙,也正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可谁也不想做刀俎之下的鱼肉,他们或许注定有此一争。

    “华阳君待朕,还如昔日阿姊待我吗?”赵晏冷笑:“尝到了搅弄风云的滋味,就再不肯放手。斗倒了冯、萧两姓,自己来做这个权臣,置燕朝社稷与骨肉亲情不顾。”

    “华阳君,如今的兵祸动乱皆是因你的私心而起。你违逆纲常放纵权欲,一错至此,让我如何再叫你一声‘阿姊’?!”赵晏苍白的脸色由于激烈的情绪而泛起病态的红,他大口呼吸着,却是言辞激烈步步紧逼。

    一声又一声的“华阳君”,他连“阿姊”也吝啬出口了。

    赵晏平生最恨萧翊,她却连押解受刑都不舍得让对方受。挫骨扬灰又如何?堂堂天子,自此无力担起少年时的志向。只能退缩于巍峨宫殿之内,重新为赵氏勾画一条最稳妥的出路,以求延续。他错了吗?他何错之有!错的分明是……

    “赵婧无错!”赵婧心神激荡,却一步未退,厉声喝道。

    “只因我是陛下的阿姊,所以要甘做联姻的工具;只因我是一个女人,所以我的功勋无法兑换为权利。只应该柔顺忠诚,服从兄弟或夫君的安排,若有一丝主见,一丝贪念,就该被世人口诛笔伐,沦为弄权的妖妇。”

    “我若是你的兄长呢?我获取权利将比你更加名正言顺,就连我站在此处用剑指着你时,你也不会说‘纲常伦理’。因为男人么,都信奉一种成王败寇的公平。”

    “赵晏,我与你谈成败智略,你却要与我论纲常。可我要的就是这种公平,做你对手的公平。”一言既出,赵婧只觉得胸中一些无形的重压陡然散去。

    她垂下提剑的手,温热的血自锋口淌下。赵晏怔怔看着,却不明所以。

    话已至此,一切亲缘也都了断。

    “我说得够多了,”她挥了挥手,示意军士上前,自赵晏案头取来了传国玉玺,“这个位置本就该是能者居之。你若是合格的君主,就该在博弈之中胜过我,而不是要求我来恭谦退让。”

    “我自信能做得胜过你,也确实以女子之身拿到了治国者的资格。让贤吧,就当我不再是你的阿姊。”

    赵婧提剑指向秉笔太监:“我说,你写。”

    “朕在位一十六年,才疏德薄,今抱病在身不能理政,有愧黎民。华阳君赵婧,贵为皇姊,平定封铉之叛,清君侧诛梁阉,功勋卓著。”

    赵婧说到此处,想起来这还是辛夷之前闲聊说的草稿。这个辛夷呀…怎么有人造反还没成,就替皇帝写好退位诏书的?赵婧想笑,笑着笑着,却又突然如鲠在喉。

    “封魏王,加九锡,假节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皇子年幼不知事,不能担当社稷重任。故朕身后,以魏王为帝。”辛夷当时说到此处,在马背上乐不可支,问她缘由,又不肯解释清楚。

    就这么好笑吗,辛夷?

    玉玺在诏书上盖下刺眼的红印,倒像是沾了一方模糊的血渍。

    赵婧得了诏书,不再盘桓,抛下病入膏肓的赵晏,转身就走。“赵婧如何扫清天下,还请陛下拭目以待。”

    她走得决绝,铁甲卫士收走玉玺,追随而出。突兀地,背后传来一声陌生至极的“阿姊”。

    阿姊。急切的,渴望的。

    她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被赵晏这么真情实感地称呼过了。赵婧停下步子,堪堪停在了槛内,她回顾赵晏,却没有出声回应。

    赵晏收敛了所有悲愤神色,萎靡而灰败:“我只有琛儿一子…乞望阿姊善待。”

    赵婧望向谢云清怀中婴儿,还那么小,和她的女儿相仿。她的唇微微颤动,最终没有应声,转身跨过门槛。高阔的殿门在她身后缓缓合拢,甲士把守,从此将帝后幽禁其中。

    燕朝惯例,女子至多能够封君,而华阳君以皇帝亲姊又清君侧有功的缘故,奉诏封王,兵权文事皆在掌握,一时权倾天下……嘉和也自此走到了尾声。半年后的盛夏,皇帝病重崩逝,谥为“闵”,皇后母子迁居北宫。赵婧登基称帝,改元神凰。

    赵婧即位之后轻徭薄赋,选贤任能,政令一如辛夷从前所拟。又追念辛夷功勋,追封为相,余哀不尽,留下了昔年同住的宅邸,时常祭拜。李决明则取出了她生前自己整理的诗文、策论,收撰成集,传阅天下。有人将此书奉为文章瑰宝,千秋无二;有人则对作者辛夷嗤之以鼻,认为女子参政作文乃世道之耻……但无论怎样,那都不再是辛夷身后可以感知到的了。

    文集首篇谈论大义,最终由李决明提议,刻在了京都明台旧址门前的石碑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