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暴君
繁体版

063 秦王府底蕴

    崇祯拿起一枚银币,正对嘴巴吹了一口气,嗡~一道清越悦耳的声音响起,甚是好听。

    众人大呼奇哉,孙传庭叹息:“臣以为西夷人,乃是蛮夷之地,未曾想铸造的银币如此精美,我中华未有。”

    秦良玉也道:“是啊,我们平素使用的银子,不仅成色不一,还得用剪子剪开使,非常不方便,若是大明也能铸造这种银币多好啊!”

    崇祯随手丢了银币。

    “我大明并非不能铸造银币,而是太祖当年下令,不许金银铸币,已至于大明失去了铸币权,国家财政捏着了别人手里。”

    崇祯一句铸币权,令在场众人听不懂,崇祯淡淡道:“这些西夷的银币,含银量不过百分之九十,却比金花银看起来更加精美。”

    众人知道,金花银,是一种纯度极高的白银,此银元含银量不过百分之九十,却比金花银更精美,估计也会更值钱。

    “我大明若是能够铸币,当财政紧张的时候,在银币成色上做点小手脚,便能大大缓解财政压力。”

    崇祯一番话,众人终于明白了,铸币权的好处,不过,中华儒家思想一直教导的礼仪仁义,这种欺瞒百姓之事,想想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干。

    崇祯大约看出了众人心思,冷笑:“我中华以礼仪著称,可方知,当今之世乃大争之世,弱肉强食,一味的礼仪仁义,换来的是挨打,是屈辱。”

    “众爱卿有所不知,那西夷人,全无半点礼仪廉耻之心,他们制造大船,远航海外,图的就是利益,有时是商,有时是海盗,甚至,他们的国王亲自参与海盗抢劫。”

    “我大明,若是继续沉迷于天朝幻想中,迟早,让这些西夷人轰开国门。”

    孙传庭急道:“那如何是好?”

    “放心,待朕理清了国内事务,必夺回铸币权,重新开海,我大明的坚船利炮,必将踏平五洲四洋,征服世界。”

    夺回铸币权,开海,征服世界?

    孙传庭,秦良玉,等一众人面面相觑,无不惊骇,这是何等伟大的壮举,若真能成,只怕远迈汉唐,这些事,在他们这一代能够实现吗?

    孙传庭更是感叹,天子大才华,大志向,大见识,以前他孙传庭恃才傲物,瞧不起天下人,如今看来,比起咱的这位天子,他不过萤火之光。

    大明二百五十余年的帝王之家,果真底蕴深厚,帝王见识,凡人莫比。

    崇祯也懒得解释,他如何知晓这些知识的,他现在也明白了,他是皇帝,无论他表现的多么妖孽,这些个大臣都会自动脑补,找到最合理的原因。

    “好大的冬瓜,秦王当真富甲天下,这些银冬瓜,只怕一个有几百斤了?”

    金银库中间,摆放了十几个银冬瓜,圆滚滚,胖嘟嘟的,只是表面发黑了,想必存放了很多年。

    “这些银冬瓜,名没奈何,每一代秦王都会铸造一个银冬瓜,共有两百五十万两。”

    孙传庭点点头:“你不是说这是金银库吗,怎么只见白银,黄金并不多?”

    架子上,只有一些碎金子,纯度看起来挺高的,只是数量很少。

    “陛下,诸位大人,下面还有地窖,大量的黄金便藏在地窖里。”

    李甲急忙解释,走到库房角落,摸索着,打开一处地砖,丢了一根火把下去,火光中,一块块赤色金砖,若隐若现。

    “金银库藏有西夷银元,碎银子,银锭,银冬瓜,共计五百万两左右。”

    “藏有碎金子,金元宝,金锭,各种纯度极高的金器,共计五十八万两。”

    孙传庭咋舌。

    山河五省赋税最重,可这五省赋税加起来,也没秦王府地窖藏的金银多。

    怪不得国家总缺银子,原来银子都藏在了这些人的地窖里。

    白芍也流露出悲伤神情,她想起了她的爹娘,辛辛苦苦种地累的吐血,一年也赚不到几两银子。

    她的死鬼夫君,也算有钱商人,一年也不过赚个百来两银子。

    而秦王府的银冬瓜随意摆放,银元满箱满箱堆的冒尖,金锭子藏了满地窖,这般高高在上,富甲天下的秦王,还想造反当皇帝,人心实在不足。

    “这顶帽子,真精巧。”

    秦良玉忽然发现,最角落的,架子上摆着一顶明晃晃的帽子,细看,居然是一根根极细的金丝编的,还有二龙戏珠,龙的鳞片纤豪具现,且不说黄金珍贵,就这种技艺,也是罕见。

    孙传庭走过去,打量片刻,脸色大惊:“此乃金丝翼善冠,违禁之物,秦王好大胆,这种冠子也敢私藏?”

    “陛下,孙大人说的违禁之物,是不是说这种金冠只有您能戴?”

    白芍挨着崇祯,小声道。

    崇祯点点头。

    “啊,此冠甚是华丽,陛下戴上一定好看。”白芍一脸的崇拜。

    崇祯一愣,回头翻了个大白眼,嘴巴对着她耳朵,也小声道:“哪个活着的皇帝戴这玩意儿,这是冥器,懂不?蠢姐姐。”

    白芍俏脸刹那变白,再不敢说话了。

    众人又来到宝玉库,但见和田羊脂玉无数,有螭纹玉牌,青白绿玉斗,玉卧鹿寿星山子,青玉带皮异兽,玉组佩,造型古朴雅致。

    除了玉,还有各种宝石。

    有金镶宝石帽顶,金镶蓝宝石帽顶,金累丝镶宝石带饰。

    桃形金镶宝石簪,云形金累丝镶宝石簪,各种各样的宝石制品随处可见,大颗粒的宝石,猫儿眼,碧莹莹,红灿灿,黄橙橙的,各色宝石看的人眼花缭乱。

    “臣也算见过世面,却不曾见过这般大颗粒的宝石,太罕见了,一颗足以惊世,这得多少颗?”

    李甲急忙告诉孙传庭,宝石库里共有大宝石一百颗,碎宝石十斗,宝石首饰两千八百五十件,价值无法估算。

    就在众人惊叹之时。

    崇祯拿起一颗宝石细看,又想起之前的西班牙双柱银元。

    “朱谊漶不止藏匿过江洋大盗,只怕也同海盗做过生意。”

    李甲暗道天子明察秋毫,老老实实禀告,这些宝石确实来自海外,这些年秦王府一直同福建海域,一名姓郑的海盗往来。

    “可是郑芝龙?”

    崇祯随口说出一个名字,李甲摇摇头:“小人不知,只知此人名一官。”

    崇祯想了想,回头对王承恩道:“传朕旨意,顺着这条线索,寻到郑芝龙,朕要招安他。”

    “这……?”

    众人再次惊讶,皇帝也不打听打听这位海盗秉性,说招安就招安吗?

    李甲道:“启禀陛下,小人曾经听左长史说过,海盗郑一官,聚众数万,有大船上千艘,纵横福建海域,一些小国家说灭就灭,他的家产达到了千万两白银,性格极为跋扈,连秦王也不放在眼里,只怕,只怕,……”

    李甲想说,这名海盗势力这么大,只怕不会接受朝廷的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