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故事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岸头侯

    霍去病受命驻守卫青家,这是刘彘对出门在外的将领的厚爱,连汤策都对刘彘这样的安排表示满意。

    女眷不方便接见外人,所以现在卫家内务都是曹襄在管,外事都是霍去病主持,这也就是今天兄弟几个在卫青家聚会,由霍去病主持的原因。

    虽说女眷不能招待外客,不过汤策还是给卫婶婶,也就是刘彘的姐姐,平阳公主,做点心。

    面粉、鸡蛋搅和,汤策今天带来了鸿固原工匠们最新打造的烤炉,早早揉好了面,平阳公主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丝毫没有丈夫上战场的紧张感。

    要是在平时,汤策早就对这样热衷于烹饪的贵女表示钦佩了,不过如今卫青出征在即……要知道,平阳公主可不是跟汤策一样,知道漠南之战一定会大胜还朝。

    “自古将军百战死,能够马革裹尸还,那是长平侯的荣耀和归宿。”曹襄说得一脸肃穆,要不是看霍去病和李敢两个职业军人都频频点头,汤策会忍不住去捶曹襄。

    看来古人的价值观是将人的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但这明显对于汤策无效,只要能活命,汤策不在意自己是否会被世人唾骂。反正自己本来就不应该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自己就更加无所谓了。

    烤炉不大,放在灶台上刚刚好,这是汤策仔细考察过汉朝灶台建造标准以后设计的,这是第一款试用烤炉,送给平阳公主,让她在贵妇群里面好好宣传宣传。

    “阿敢,你们李家的人从军都是从南军做起,为何不选择北军呢?”汤策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

    “那可不是我们家行伍出身的好去处,不过去病、老曹他们倒是挺适合在北军入伍的。”李敢努努嘴。

    南军多是世家子弟,但是卫青本人本就简拔于平民百姓,自然不会有这种门第之见,自己的外甥、继子自然也不例外。

    霍去病接着说道:“现在北军都尉是岸头侯张次公,他原来是我舅舅手下最能打的悍将,后来受陛下赏识,当上了北军都尉。”

    卫青身为汉朝大将军,最后略显悲剧的结尾,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政治才能远不如其军事才能,从他结交郭解这样的游侠,提拔张次公这样意图谋反的将领就可窥一二。

    当然,这也只是汤策这样是穿越者、局外人才能看得如此通透。

    预见性地看见卫青悲剧的结局,并不能让汤策有一丝一毫的孤傲感。知道卫青的必然命运,知道霍去病的必然命运,甚至知道眼前把酒言欢的霍去病和李敢,汤策真的不能想象霍去病会一箭射死李敢。

    汤策内心生起对这些名垂青史的人物的无限同情,汤策苦笑一声,又感到自己未免太过多情,连自己的命运都如同浮萍一样无法预言和掌控,还谈什么改天换地?

    “岸头侯张次公求见平阳公主、曹侯、霍校尉!”卫家的门房来到席上通报。

    此时平阳公主也就是卫青现在的妻子,才刚从帘子中出来,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五大三粗的张次公大剌剌地走了进来。

    霍去病倏尔站了起来,李敢和汤策自然站了起来,这种不经招呼闯入家门的行为与土匪无异。

    “这老鳖是土匪起家的混蛋。”李敢向汤策低声说到。

    曹襄悄声站在霍去病身后,轻按霍去病的肩膀,示意不要动怒。

    和卫青儒雅雍容的形象完全不同,这人两撇八字胡,脸上还有隐隐的刀疤痕迹,说话更是没谱:“岸头侯张次公,见过嫂夫人,长平侯营中事务繁忙,要老子来你家找什么大漠图册。”

    就连李敢这种粗人,都看出来这人粗鄙不堪,汤策也看见平阳公主脸上扫过一丝不悦,紧接着又说:“张公稍候。”

    “军情紧急,嫂嫂从速!”这个大老粗斜着眼盯着霍去病、李敢、曹襄、汤策,一个人也没有理会。

    一个如同狐狸一般鬼魅的身影从张次公身后闪出,婀娜多姿的身材让汤策这样自诩正人君子的色鬼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哟,这位一看就是前途无量的霍公子;还有平阳侯曹爷、李家第三根柱子李敢。呵呵。”这女的似乎对众人极为熟悉。

    汤策终于把眼睛从饱满的身材移开,看见一张涂满了胭脂水粉的老脸……

    正在汤策努力止住对自身审美跑偏的恶心感时,忽然听到了这个老母鳖提到了自己。

    “这位面目不熟的,想必就是陛下身边的红人,董仲舒老先生的好后生,杜陵侯汤策?初次见面,妾身实在是有幸。”说着她向汤策顿了顿身施礼。

    霍去病从见到张次公开始怒目睁圆,到见到这个老女人开始拱拱手,说不上多尊敬,总归是一种态度。

    霍去病不是傻子,这点汤策时很清楚的,以霍去病孤傲的性子,能让他拱手施礼的,肯定不是善与之辈。

    “她是淮南王的女儿刘陵,被送到长安,是淮南王向陛下献出的忠诚。”李敢见汤策狐疑的样子,悄声告知汤策。

    汤策想起了那个古老的传说,说淮南王发明了豆腐,引得淮南郡老百姓争相庆贺。这是一个懂得煽动百姓的诸侯,汤策比在场所有人都更清楚,淮南王刘安一定会造反。

    造反从来都是一场技术活,这样的活动必定涉及大面积的官员任免、兵力调动、百姓驱引,汤策有理由相信,作为千古一帝的刘彘很清楚自己的亲叔叔打算干掉自己当皇帝。

    不过历史上的记载对于淮南王反叛一事语焉不详,总之按照刘彘的风格,他非常喜欢后发制人,不论是打击匈奴还是平定叛乱,又或者是之前用造盾的事情与卓氏打赌——尽管是用汤策的名义,但所有人都清楚这是刘彘和所有大商贾的较量,汤策和卓王孙不过是各自势力的代言人罢了。

    历史上的刘陵是出色的间谍,她成功引诱诸多朝堂的名臣勇将,拉拢他们为自己想要谋反篡逆的老爹淮南王刘安提供情报,而眼前这位土匪……这位岸头侯,就是被笼络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