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互穿:我朱元璋在大唐砍人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突然的昏迷

    当安庆绪从城中逃跑的消息传来时,封常清仅仅是惊愕了一瞬。

    大燕皇帝居然在此!

    随后,便草草派了几百人去追,无暇再顾。

    因为此刻有更重要,更危险的事摆在他的面前。

    朱元璋昏倒了!

    那日,冲进城门时,封常清杀疯了头。

    没注意到朱元璋的安全,眼见一只带火的流矢破空而来,封常清紧急勒马挥刀,风声乍响。

    流矢被断。

    朱元璋却身子一歪,从马上一头栽了下去!

    封常清令部将清理战场,立刻同几百人的亲卫将朱元璋抬进了安庆绪刚刚逃跑的太守府内。

    “快!快去传军医!”

    他大致为朱元璋检查了一下,见他身上并无伤口,却昏迷不醒。

    封常清更是吓得连手都抖个不停,浑身都在打颤。

    随军扈卫的陈玄礼也没好到哪去。陛下重伤,乃是大事!朱元璋真要有个三长两短,他长安也不必回,直接找颗歪脖子树吊死就行。

    两人跪在床前,惶惶相望,就差抱头痛哭。

    好不容易捱到军医被人拎着脖子跑了进来,见大夫战战兢兢上下诊察一番,也直摇头。

    陈玄礼惊惧而起,一把提起才被放下没多久的大夫,狂怒道,

    “再治!治不好陛下,我现在就砍了你的脑袋!”

    随行的大夫也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头。

    此刻被人提起,衣领卡着脖子,喘气都喘不利索,说话也只能“啊啊”吊着气叫。

    封常清见他有话要说,马上将人从陈玄礼手里救了下来。

    此刻,他已逐渐冷静。

    整理好情绪,封常清竭力镇定的尾音在空气里飘荡,

    “李大夫可是有什么想说的?”

    李长胜好歹是军中的首席大夫,要不然也不会被高仙芝特地派来随行陛下。

    他跪在地上先缓了两口气,随后摸摸自己一把花白的胡子,他看着躺在床上朱元璋,狐疑道,

    “陛下,没病啊!?”

    “大胆庸医!你技艺不精,怎还敢在此胡言乱语!”

    “陛下若是没病,怎会突然昏迷不醒!”

    陈玄礼大怒,跳起来就拔了刀,就要斩人。

    封常清立刻拦住他,“陈将军冷静!”

    方才他为陛下检查,确实陛下并无外伤,也无明显其他疾病症状。

    封常清略一思索,声音压低道,

    “可否是中了毒?”

    “不像。”李长胜摇头。

    “陛下脉象平稳,与常人无异。”

    且朱元璋多日在军中与大家同吃同住,也断没有他一人中毒的道理。

    封常清心里立刻变得,无比沮丧焦灼。

    好吧。

    此刻只能盼望朱元璋尽快醒来!

    但过了一日,朱元璋仍静静躺在床上,毫无清醒的迹象。

    陈玄礼和封常清因为行军拔寨的问题也起了冲突。

    陈玄礼执意要带军回潼关,然后经潼关,一路护送朱元璋回长安去。

    宫中御医无数!

    一个小小随军大夫治不了的问题,他相信宫里一定有办法!

    但封常清阻拦道,

    “陛下命高仙芝率军出关,尔等与我奔袭至此,不就是为了蚕食安庆绪的大军,占据陕郡,为攻陷洛阳早做准备。”

    “若此时退兵,不仅能令安庆绪觉察出变故,反攻洛阳也将遥遥无期!”

    “陛下现在生死难定,还攻哪门子的洛阳!”

    陈玄礼作为禁军扈从大将军,自然是将朱元璋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封常清作为大唐将领,自然是将整个战局,收复大唐河山放在第一位。

    于是,两人都没有错,两人也都僵持不下。

    过了半晌,封常清突然想到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陛下突然昏迷,虽然他及时派人封锁了消息。

    但这么大的事,压根就瞒不住!

    谨防事态哗然生变,他立时改了主意,

    “传令下去,拔军,回潼关!”

    陈玄礼被他突然转变的态度吓了一跳,但好歹天险潼关比这无险可守的陕郡要安全得多。

    于是,他立刻传令拔军,一队人马又马不停蹄地火速回了潼关。

    安庆绪在洛阳听到唐军又弃城而走时,满脸疑问。

    咋?这城是占着玩,还是专门为了来吓他一趟!

    想到两次被唐军在陕郡吓得慌忙东逃,他气得在行宫里直摔东西。

    等当得知唐玄宗御驾亲征,在陕郡“中箭”重伤时,更是后悔自己跑得太快。

    行宫里连摔的东西也没有了!

    于是,几日后,高仙芝的大军也退入潼关。

    朱元璋可能万万没有想到,他所部署的一连串战略反攻大计,最后因为自己的突然昏迷,而退回原点。

    不过,也不算退回原点。

    因为西原燕军大败,又被唐军奇袭攻占陕郡,已经将叛军吓破了胆。

    安庆绪原先的雄伟霸业此刻也变得退缩了几分。

    他令各部招兵买马。

    西进京师,看来只能徐徐图之。

    长安,太极殿内。

    朱元璋“中箭身亡”的消息,仅在安庆绪逃出洛阳的当日就传到了长安。

    不知道唐朝廷从哪里得到的传播如此迅速、草率且不靠谱的消息。

    重点是朝堂上这些大臣,全都信以为真。

    太极殿内,一众文武百官顿时开始为唐玄宗哭丧,又仍处在“潼关失陷”的惶惶之中。

    一时间,众人声泪俱下,哀叫嚎啕。

    太子李亨的脑袋,在这凄惨嚎啕中,都快要炸开了!

    虽然他对朱元璋“中箭身亡”的消息仍心存疑云,但当宰相韦见素在一众哀嚎中,悄悄凑到他身边耳语时。

    那丝疑云立刻被他抛在了九霄云外。

    宰相韦见素对李亨道,

    “潼关失陷,陛下已薨,长安危在旦夕。太子不如北上灵武,在朔方军的保护下,再立朝堂,重整山河!”

    二十几年对于权力的渴望,令太子李亨立刻将朱元璋的“死讯”抛之脑后。也再顾不上陛下“尸骨”还不知所踪。

    此刻他的眼里只剩下了这几个字,

    “潼关失守,长安朝不保夕!”

    “北上灵武,再立朝堂!”

    于是,当韦见素提完建议忐忑不安地望着太子时,李亨几乎没犹豫多久,他就望着宰相韦见素重重地点了点头。

    定了——

    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