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写给儿子的历史书
繁体版

景帝继位后做了什么

    景帝继位后,做了父亲不敢做没做的事,那就是削弱诸侯王的权力。

    先说说重用的晁错,文章写得好,文帝时期,《尚书》失传,齐地有个90多岁的伏生还能背诵《尚书》,文帝下令抢救《尚书》,太常派晁错去跟着学习,后来经常跟文帝一起探究,就因为这样,文帝觉得此人是个有政治远见的人,于是把他派到太子府中管事,其实就是给太子留下一个重要之人。

    太子即位后,景帝,重要晁错,可谓是言听计从。这在朝廷中招来了很多的敌意,晁错为了出行方便,在内史府南墙开了两个门,内史府与太上皇庙共用一个墙,你一挖就是破坏了太上皇庙。这可是个把柄,丞相自然要抓住弹劾晁错。但晁错听说后马上连夜进宫跟皇帝认错。皇帝自然郦寄,第二天上朝,这事已经不重要了。丞相感到遗憾,应该先杀后请奏。

    很快晁错被提升,仅次于丞相,晁错提出了削弱诸侯王,取消律令中对于诸侯王优待条件,削地。诸侯王听说后自然害怕不已。吴王刘濞与朝廷关系不好,还记得刘邦年轻时候,老去哥哥家蹭饭,一次被嫂子当年拒绝,后来封王时,哥哥家还是因为父亲说话的缘故才被封王。刘濞在刘邦平定英布后,将英布的吴地给了刘濞,使得刘濞慢慢也就骄横起来。

    一次吴王儿子来长安,跟皇太子刘启下棋,结果两人打了起来,刘启操起棋盘砸向吴王儿子,给砸死了,文帝妥善处理后将尸体送回吴地,吴王非常生气,哪死哪葬,直接送回来了,这以后再也没上朝了,刘启继位后,自然更不上朝了,晁错削弱诸侯王想拿吴王下手,吴王一听便煽动其他的诸侯王开始反叛,一下子凑了7个,景帝一看害怕了,马上将晁错杀了,来撇清问题。

    但问题在那呢,根本没法解决,反叛越来越严重,景帝才想起父亲说的周勃儿子周亚夫,带兵平叛,就这样杀死了吴王,也对其他诸侯王进行了震慑,谁还敢啊!就这样七国之乱4个月就解决了,你说当初就攻打,还用杀死晁错嘛!每当看到这,就会想到贾谊这类人,他们一心忠诚,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最终皇帝也没感谢,反而遇事就先杀谋划人。

    接下来景帝要解决的是继位人的问题。景帝第四年的时候其实已经立了长子刘荣为太子,但刘荣的母亲那叫一个心胸狭隘,面对景帝姐姐连连给弟弟推荐皇妃,她比较生气,产生了怨恨。刘荣当太子的后,景帝姐姐刘嫖更是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太子妃。刘荣母亲不答应。景帝有天试探刘荣母亲,嘱咐她将来自己死了,要善待刘家子弟,别像吕后一样,将刘氏子弟杀光,刘荣母亲居然没答应。景帝终于知道了,加上刘嫖小坏话一说,大臣提议刘荣母亲为皇后时,景帝震怒,认为是大家盼自己死,让刘荣即位。于是刘荣和母亲都被景帝处罚,最终死了。

    景帝母亲窦太后想到了自己的小儿子,景帝的亲弟弟梁王刘武,向景帝推荐。景帝当然不愿意自己的皇位被弟弟继承,而不是自己的儿子,但刘家没有这样的惯例,弟弟即位,袁盎提出汉朝的祖训,虽然景帝比较满意,但得罪了梁王,结果梁王把他杀了。

    景帝最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便立了王夫人儿子刘彻为太子,这样就断了其他人窥伺皇位的可能。刘嫖也顺利将女儿给了刘彻。

    景帝在这次争夺皇位的事件中,再次看到诸侯王权力太大,难免有政治野心,这会想起了晁错当年提到的削弱诸侯王的实力。从体制上彻底解决诸侯王的问题。

    景帝开始改革王国制度了,一是撤销了大量王国官员。二是全面收获王国官员的任免权。三是压低王国官员的等级,只能收取部分王国租税的权力。

    王国改革后,侯国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侯国行政官员由汉廷派置,列侯也只能收取税收不能治国。侯国的封地只能在汉郡中,不能分封在王国中,防止他们勾结。

    景帝在位期间,彻底解决了诸侯王的问题,这种王国和侯国不能与汉国平起平坐了,如同秦王朝的郡县一般,接受汉的领导。充分的准备,只为刘彻也就是汉武大帝建功立业吧!